神经内科临床实践中推进全程化医学人文教育的探讨
2020-10-09薛群倪建强方琪
薛群 倪建强 方琪
摘 要 当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较高的医学人文素养,医学教育也应顺应这种转变。神经病学涉及病种广泛,伴有情感障碍的患者众多,为更好地与患者沟通,减少纠纷,提高疗效,医务工作者的人文素质在神经内科临床工作中更为重要。本文分析了神经内科各级医务人员人文素养现状及其形成原因,并重点就如何在神经病学临床实践中改进调整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医学人文 临床实践 神经内科 分层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
当代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而近年来,由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及行为因素诱发等的心脑血管病、精神疾病、肿瘤等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疾病谱发生显著改变。这就对医务从业者整体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教育应当顺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当下社会环境,加强医学生、规培生等各级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教育,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事业改革的必然要求。
1各级医务人员人文素养现状分析
“人文素养” 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的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内在品质。
现阶段医学生人文素养水平并不乐观。据报导,对190名医疗和护理专业学生调查结果显示:人文知识缺乏、心理问题突出、社会责任感缺乏、法律意识淡漠、业余学习生活单调、创新意识缺乏。这与我国长期轻人文、重技术传授的教育传统理念,医学教育体系、课程设置不合理,医学院校的师资力量不足,缺乏医学人文专职教师以及医学生医学人文自我完善意识缺失等密切相关。
在医学生进入临床实践后,人文教育仍然是我国继续教育的短板。主观上,多数医务工作者缺乏人文实践意识,宁愿花费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客观上,目前住院医师培训虽然已经将人文沟通能力加入教学要求,但是各临床教学基地对培训的重点还是放在“三基”等临床职业技能的培训上。人文沟通能力培训、法律文件学习等即使开设课程,也只作为住院医师的“选修课”,从课程学习到实践考核都得不到真正的重视。奉献意识、服务意识淡漠,换位思考缺乏,语言沟通能力培养不够,加上法律观念不强,导致青年医生在门急诊等日常工作中危机重重。诊疗经验不足,沟通技能和遇事应变能力差,缺乏人文实践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原因。
研究显示,经过医学人文教育的实习医生的道德指数、法律指数、审美指数、心理指数、文化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提示:医务工作者急需提升自身人文素养,而医学人文教育,尤其是在实践中提升医务工作者整体职业素质的有效路径。
2神经病学临床的特殊性
神经病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一门医学临床科学。其中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致死性疾病,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高;随着我国整体人群寿命的延长,帕金森病、痴呆等变性性疾病的患病率也明显增高;而长期高负荷工作、慢性应激、各种环境因素的作用,伴有焦慮抑郁的躯体化障碍患者在神经内科就诊比例也显著增加,国内患者不愿去精神科多选择神经内科,加上卒中后抑郁、其他疾病共病焦虑、抑郁的患者,每天这些需要人文关怀的患者占门诊就诊人数1/2以上。如何甄别器质性还是功能性疾病,抑或是共病,并与患者及家属顺畅沟通,不仅是提高诊治水平的关键,还是降低医患纠纷、减少不良事件的重要问题。这在神经内科临床实践中显得尤为突出。要完美地解决问题,就必然要求医务工作者不仅具备较为全面的专业知识,更需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
3各级神经内科医务工作者的人文素质培养需求
(1)对于即将进入临床实习、见习的医学生,在校园象牙塔里,接受人文课程的安排、学校人文氛围的熏陶,使其已具备一定的人文修养基础,但他们最大的问题在于接触社会机会少,对课本知识的接受往往流于纸上谈兵,尽管,在课堂学习中,利用PBL进行演习也不乏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但问题是目前真正开展PBL教学的课程极少或还有待于完善。如何利用好社会实践机会,进行实战训练十分重要。
(2) 对于临床型研究生、规培生和住院医师,已有一定的实践机会,他们缺乏的是经验积累和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护人员的引导。在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不分贫富的观念;养成耐心细致的诊疗习惯;掌握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并能准确获取返馈信息,是完美地完成诊疗过程必然需求。以脑梗死静脉溶栓为例,如何正确的解释病情,引导患者家属在时间窗里作出正确决定,沟通技巧尤为重要。而这几乎每天都在急诊室上演。同时学生必须要知法懂法,不能以主观思维去臆测患者和家属的想法,代替他们作决定,要学会自我保护,有情况及时汇报不逞强,需要慢慢磨练、积累。
(3)对于已经在临床上跌打滚爬了一段时间的中高级职称医护人员,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医学人文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在当今社会环境下,民众健康要求和自我保护意识日益提高,新媒体的广泛快速传播,医务人员几乎是在透明的行医;而社会舆论对医疗鉴定和法律工作者的压力、引导,更使医务人员每天都是如履薄冰。
4在实践中提高各级医务人员的医学人文素质
(1)对高年级医学生在设置人文应用课程,如《医学心理学》、《行为医学》、《医患沟通技巧》和《医学伦理学》等课程时除增加案例分析,也可以给学生增加医学人文课见习、实习机会,合理衔接学习主题与课堂互动,灵活借助角色扮演、医院模拟、任务领受等形式。用好第三课堂,动员学生安排休息或假期,利用已有的专业知识,提供义务服务,如可走进社区进行包扎技能、心肺复苏等急救演示;走进工地、农村等场所宣传新冠等预防相关知识;走进敬老院帮助老人们开展认知训练等;走进医院参与导医服务、紧急救治、无偿献血等相关流程,对医疗纠纷案例组织上法庭旁听等。
(2)对规培生、研究生、住院医师,除在制定规培课程时增加与神经内科相关的人文沟通能力的课程,邀请带教老师、患者代表等从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法学等方面,结合临床实际对住院医师进行医患关系、师生关系、医护关系沟通能力的培训和强化练习。利用教学查房、小讲座等机会,邀请知名专家讲授前辈们严谨治学、廉洁行医、救死扶伤的事迹。在查房、带门诊时,专家们言传身教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经验,提高年轻医生的人文素质、医患沟通技巧。让年轻医生组织、参与患友会、医患关系沟通会,倾听临床一线医师与患者的声音,了解患者的需求,体会患者的痛苦,学习老师们与患者的沟通方法;尝试让学生参与药物临床试验、科研课题申报的伦理培训,树立法制观念;组织年轻医生收集、整理不同疾病的健康教育资料,用微信群、QQ等新媒体做好健康科普教育,如脑梗死、癫痫、神经免疫病健康教育手册等。总之,通过多种多样的临床实践,既增加了专业知识,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搭建了随访平台,也提升青年医生的医学人文素养。
(3)对于已经在临床工作了较长时间,积累了一定实战经验的较高年资的医生,现今社会对其医学人文素养的要求更高。除了需要有一颗救死扶伤、为民服务的心,学好医疗法律文件,规范操作,是避免纠纷、保障医疗安全必要条件,也是提高医疗质量首要必备条件。学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等一些新的医疗法律文件,规范医疗行为,合理合法的为患者服务,是大势所趋。医院可以定期安排法律专家进行新法规解读,亦可以安排法庭旁听,专家级医师在进行医疗鉴定中涉及相关职、权、利等问题时应学会举一反三,将经验教训传授给低年资医生,做好传帮带。另外,高年资医生还可以通过各种组织,如党派活动、学术团体、政协等组织社会公益讲座、义诊、送医下乡;利用新媒体传播普及相关健康科普知识;为慢性病患者建立随访档案或患友群,进行患者教育等,一方面传播了知识,造福广大百姓,另一方面构建了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在科学引导下,减少误解,避免因无知造成不必要的纠纷。
5考核方式
神经内科各级医护人员,在医学人文领域修养的提升既需要主观认同自觉主动学习,也需要客观评估、量化推进,体现在针对不同层次的医务人员采取不同的考核指标制定、执行。我科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从人文素质、言谈举止、人文关怀、应急能力、沟通技巧、组织效能以及整体关怀等方面对住院医师进行考核,每个规培生均有指定上级带教老师分管,考核评价包括平时考核、出科考核、年度考核以及结业考核。而带教老师在考核学生的过程中,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照自身,规范自身日常医疗行为,提升人文素养,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综上所述,神经内科因其涉及的病种多样、服务人群广泛,涉及心理障碍者多等特性,对临床医务工作者的人文素养要求相对更高,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培养提升从业人员的人文素养是十分紧迫、也是亟待研究的问题。医学教育工作者、政策制定者应做出适应性调整、规范培养方式、制定相关考核标准,推进我国业务从业人员的整体医学人文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 熊碧君,冯建琼,史艳玲.护理人员人文素质临床培养初探[J].西南军医,2008(02):165-166.
[2] 李秀玲.醫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1):28.
[3] 朱社华.医学人文教育在神经内科临床带教工作中的实践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14):9-10+13.
[4] 倪健强,蒋建华,胡小伟,董万利,方琪,祁加俊.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文沟通能力的教学探讨[J].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2019,3(02):1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