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垦人才精准培育与乡村振兴提质融合研究

2020-10-09杨浩英郑景云

安徽农业科学 2020年18期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农垦乡村振兴

杨浩英 郑景云

摘要 从农垦时代职责、农垦社会功能、农垦发展质量三方面剖析农垦人才精准培育的现实意义,探讨农垦人才精准培育与乡村振兴提质的机制构建,确立农垦人才培育的基本原则。通过树立“精准培育”的思想,从建立农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体系、建设农垦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践机制、打造农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网络三大途径来探索农垦精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动乡村振兴提质发展的路径,以期切实提高农垦在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有效性。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育;乡村振兴;农垦

中图分类号 F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0)18-0245-03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precise cultivation of the talents of state farms from three aspects—the duty of the times of state farms, the social function of state farms and the qual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state farms, and probed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the precise cultivation of the talents of state farms and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areas, establishing the basic principle of cultivating agricultural reclamation talents. By establishing the idea of “precision cultivation”, this paper explored three ways to cultivate new type professional farmers precisely by establishing the system of cultivating new type professional farmers by state farms, constructing the strategic practice mechanism of serv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by state farms, and creating the educational network of cultivating new type professional farmers by state farms, to promote the wa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quality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reclamation in the rea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Key words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Precision cultivation;Rural revitalization;State farms

《中共中央 國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必须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推进农垦改革发展,努力把农垦建设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国家队、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农业对外合作的排头兵、安边固疆的稳定器”[1]。指出了农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明确了新形势下农垦未来改革发展应当要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强调农垦在农业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将承担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意味着农垦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要有所作为。在这种背景下,农垦如何实现带动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2],强调乡村振兴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农民。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为农民提供在线培训服务,培养造就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3],强调要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上述文件内容都反映了农垦在新形势下通过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加强人才精准培育,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专业对口、具备信息技术的农村专业人才队伍,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质量不断提高。鉴于此,笔者结合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立足农垦在新形势下的改革发展趋势,厘清农垦人才精准培育的积极意义,探讨农垦人才培育提质乡村振兴的机制和具体路径,拓宽农垦带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切实发挥农垦在新形势下的应然角色和作用。

1 农垦人才精准培育的现实意义剖析

1.1 以农垦人才精准培育贯彻国家政策文件精神,明确农垦新时代职责

当前,我国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正处于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最后阶段,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巨大的成果。然而,我国农业农村基础差、底子薄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农村人才匮乏、农村环境破坏、农村动力不足、城乡整体水平差距较大的现实问题成为了阻碍农村发展进步的主要因素。在这一背景下,国务院出台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为下一步乡村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央一号文件在以下5个方面作出了具体部署:一是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是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三是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四是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五是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4-5]。文件精神凸显了人才培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迫切性以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对新时代背景下农垦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和新目标。农垦要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客观环境,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新时期农垦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根据农村人才的实际需求,通过人才素质与人才类型的精准培育,提高人才培育的质量,从而发挥农垦在农业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作用和时代职责。

1.2 以农垦人才精准培育推动农垦加快建设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发挥农垦社会功能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垦区考察时指出:“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深化农垦体制改革,全面增强农垦内生动力、发展活力、整体实力,更好发挥农垦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6-8]。总书记的讲话给新时代背景下农垦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强调农垦要切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农垦发展新路,从而发挥农垦在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社会功能。习总书记在此基础上还提出“要通过改革进一步调动农场工人的积极性、维护好他们的权益、提高他们的素质,要不斷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机械化水平”[6,9]。强调要注重发挥农场工人的主动性,关心农业人员的实际需求,强化垦区人才素质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的效能。以上都表明了新形势下,农垦培育高素质人才,激发内生动力的迫切性。因此,明确新时代农垦人才培育目标、内容、类型、特征,从量化培育到精准培育,形成人才培育新体系,既能够打破农垦当前改革发展的根本局限,又能推动农垦立足实际,带动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的建设目标。

1.3 以农垦人才精准培育激发农垦内生动力,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明确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10-11]。文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农民作为新型职业、作为农村建设主体力量的重要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关键。这为农垦紧密结合垦区实际,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态和生产生活方式变化,加快推进管理体系改革,激发内生动力提供了有效借鉴和重要突破口。以人才精准培育为理念,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目标可以畅通农垦改革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之间的联系。鉴于此,通过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全面深化农垦人才培育机制改革和措施创新,使农垦在人才素质和人才类型方面做到精准规划、精准培育,树立“精心规划育人、精细管理育人、精确服务育人”的人才培育理念。通过转变人才培育理念,推动农垦人才培育水平提高,以人才素质提升促进农垦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使其成为培养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的大基地和大学校。

2 农垦人才精准培育与乡村振兴提质的机制构建

2.1 深入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

“中国发展中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5],是农村发展的不充分。破解新时代的新矛盾,补齐农业农村发展滞后的短板,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紧跟国家现代化步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人才,首先应实现乡村人才振兴”[12]。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落实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关键举措。尽管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果,但是城乡之间的差距依旧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乡村人才的规模、结构、素质等与现实需求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还难以满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需求。当前,我国“未来谁来种地、如何种地”“人力资本投资不足;人才制度陈旧,机制乏力”[13],这些状况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乡村振兴质量的提升关键仍是在人才培育,人才素质水平是衡量乡村振兴质量的重要标准,乡村振兴战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即是人才振兴战略。要破解制约乡村振兴的人才瓶颈,就必须把乡村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同时,通过人才政策的创新和人才培育机制创新,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的通道,培育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和乡村精英。

2.2 准确把握农垦人才精准培育的实质

人才培育落脚点在人才,关键点在培育的路径。培育什么人才,人才为谁服务,决定着人才培育效果,它是一项长期性工程。农垦人才精准培育是农垦走向新时代,发挥自身功能作用的重要任务。要厘清人才精准培育的内涵、要求、原则方能在培育内容、培育路径、培育方法等方面做到针对性突出、有效性显著。农垦人才精准培育的内在要求为:在培育对象、培育内容、培育方法和培育层次上具有针对性;强调对培育对象主体性、个性化发展的重视,要求在教育培养的过程中注重人才的能力与素质的全面性、时代性和切合性,以适应农业生产和改革发展的现实性需要,从提升培育的有效性、规范性、整体性、针对性、时代性五大原则着手对人才进行精准培育。总体来讲,人才精准培育的实质是立足社会、依托农垦、遵循实际、贯彻原则对培育对象进行全面性素质的培养,使其达到人才培育目标,具备合格的人才素质要求和人才质量水平。

2.3 建立农垦人才精准培育与乡村振兴提质的融合机制

要实现农垦人才精准培育须立足农垦实际、农村实际和培育对象实际,构建农垦人才精准培育融入乡村振兴的融合机制。合理的机制构建是实践实施人才精准培育的可操作性标准,是科学开展人才精准培育的基本条件。机制构建的有效性离不开对实际状况的把握、对未来趋势的了解以及对资源整合的运用。具体体现为以下条件:第一,要深入调研,把握现存问题,统筹规划,实现农民培训与农民需求、与现代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效对接。第二,要转变观念约束,突破制约瓶颈,围绕发展农业产业探索创新,创建“一带一路”实践探索平台,实现农村经济质量水平提升,推进人才精准培育与实现农民职业化、农村现代化相互促进。第三,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与利用,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途径,拓展农民培育范围,规范农民培育管理,推动农民职业化、科学化发展,实现农垦人才培育与乡村振兴提质密切融合。

3 农垦精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动乡村振兴提质发展的路径选择

新型职业农民表现为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储备量;具备先进的农业生产、营销技能及现代化信息技术;具备特色产业专业技能、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产品开发能力;具有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要求的基本能力,包括良好的社会综合沟通能力、社会新技术新要素新法规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农垦作为直面农业农村的特殊角色,立足农垦职工、垦区农民实际,将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贯穿乡村振兴战略的全过程,有力推动实现农垦自身全面深化改革服务的发展目标。

3.1 革新理念,明确目标,建立农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体系

“人才政策要以服务发展战略为目标,围绕垦区核心产业、主导产业以及重点领域,加强人才建设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布局”[14]。人才观念决定了人才政策是否精准,是否有效。只有正确的人才观念,切实把握人才在农垦发展过程中的功能,才能在人才培育设计与规划中做到精准培育,成效显著。通过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适应信息技术时代大变化的客观现实,明确农垦人才培育新目标新要求,建立时代化、信息化、科学化、精准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推进人才强垦战略。从管理模式、培训教育、实践创新、评估激励4个方面着手,形成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化的“三全育人”体系。①建立“2+1”垦区人才管理模式,通过对岗位管理、日常管理对培育对象进行全程化的管理教育,以效果管理为目标,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实现思想转变、技术提升、能力发展。②依托農垦的社会功能,根据新时代农垦发展所需,确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育内容,使培训教育做到分层次、分类别、分标准,在精细化的培训教育中给予垦区人才最优化、最贴切的教育学习。③强化农垦人才实践创新创造,畅通农垦人才培育与基地建设、企业合作、产业发展的渠道,激发他们的潜在素质,挖掘他们的能力优势,使他们在个性化的创新创造中践行新思想、新理念、新思维,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④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质量评估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考察、考核、考验“三考合一”的方式,激发他们自我发展的主动性,调动他们自觉投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践的责任感;同时制定针对性的激励机制,增强他们的政治意识、核心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形成合力敢于担当、扎实作为,为推进“两化一改革”、打造“三大一航母”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2 立足实际,面向社会,建设农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践机制

国家出台的农垦改革发展文件及实施意见中皆体现了农垦人才培育要解决人才总量问题、人才结构问题、人才发展问题。中坚骨干较缺乏、人才层次偏低、人才素质薄弱、人才类型配备不足是农垦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农垦的实际情况,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起来,形成可操作的实践机制,能够精确发挥农垦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应当发挥的作用。第一,扎实农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举措,为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实践基础。从人才类型方面着手,配置农垦相关门类的专业人才;从社会需求出发,面向企业发展目标和人才发展规律,推动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的人才培育;从人才素质着手,要造就一批“懂管理、善经营、会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切实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第二,从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质意义,把提高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价值标准,形成实践动力。农垦精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既要把农民培养成职业化的社会角色,也要使新型职业农民成为新时代的幸福者和创造者。农垦要找准选对适合产业发展的路径、模式和方向,为新型职业农民安家乐业提供精确的指引;要善于引导鼓励垦区人民创新实施先进生产模式,不断适应农业产业经营发展的新时代要求,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创造精神,将广大垦区人民的聪明才智汇聚成乡村振兴的强大能量。搭建新兴职业农民与乡村振兴合力发展平台。第三,农垦人才培育工作将坚持“立足产业、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分层次、分类别,发挥龙头企业资源提供、农垦骨干要素引领的基础性作用,着力提升一批专业技术干部、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使其精准培育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高等院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在现代农业领域创业就业,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成为建设现代农业带头人,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

3.3 整合资源,统筹推进,打造农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网络,提高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质量

教育资源是影响培育效果的关键。农垦要充分发挥高校、企业合力培养的资源,探索联合机制,通过“整体培育”“专门培育”和“个别培育”3种模式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形成多样化的教育网络式影响。“整体培育”即从全员的角度出发进行的培育实践。一是大力开展校地合作,建立区域性的农民工培训学院,为他们提供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二是采用市场竞争机制,以招标的形式确立垦区农民职业培训机构,为他们提供能力提升的机会。三是采用政府搭建的远程网络教育平台,实现远程线上教育,为他们提供灵活化的教育选择。“专门培育”即从人才类型、人才层次、人才优势的角度出发,成立各种分类的专门性培训教育。培训环节和内容贯通农业全程产业链的知识、技能、经验等全方位,紧密结合一二三产业,从生产、经营、管理各领域为乡村振兴提供各种不同的人才。“个别培育”即是从农垦人才培育对象中挑选出各方面素质能力优秀或是卓越的人,对他们进行优质培养培训,使他们成为农业农村的领头羊,最终起到带动引领的作用。为此,农垦要加强各部门的统筹推进,发挥资源利用体系的作用力。整合教育场地、师资力量、设备设施等资源,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充分的资源。打造一支有素质、有知识、有技能的农村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为垦区人才精准培育提供重要保障。一方面垦区加强垦区职工再教育的推动,不断提升学历;一方面垦区要充分利用农业院校的师资力量进行共同培育;密切结合农垦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按照分类培育、分层次培育、分岗位培育等多样化的形式提供个性化的精准化的培育和指导、让培育方式更加合理,培育效果更加凸显。

通过上述农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具体措施,使人才培育过程紧密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全过程;使人才培育结果高度符合乡村振兴战略人才质量标准,使他们成为推进社会主义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增强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质效果,切实发挥农垦助力乡村振兴的应然功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EB/OL].(2015-11-27)[2019-11-15].http://www.gov.cn/zhengce/2015-12/01/content_5018727.htm.

[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2018-02-04)[2019-11-15].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8-02-04/doc-ifyreyvz9007544.shtml.

[3]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EB/OL].(2019-05-16)[2019-11-15].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9/content_5395476.htm.

[4] 彭雅婷.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村文化建设研究[D].西安:中共陕西省委党校,2019.

[5] 刘晓雪.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8(3):13-20,107.

[6] 王玉升.深入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农垦改革发展[N].北大荒日报,2018-10-21(001).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J].吉林农业,2015(23):18-20.

[8] 中共海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J].今日海南,2015(12):4-13.

[9] 习近平近期重要言论摘录[R].时事报告,2018-10-08.

[10] 张宪省,王彪,韩力,等.乡村振兴的人才挖掘与培育策略[J].中国农业教育,2019(1):6-12.

[1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001).

[12] 李逸波,周瑾,张亮,等.未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需求与方向分析:基于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调查[J].高等农业教育,2018(3):119-123.

[13] 郭智奇.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 培养高素质职业农民[J].中国农业教育,2011(1):6-9.

[14] 程军.江苏农垦加强人才工作的做法及思考[J].中国农垦,2018(12):54-56.

猜你喜欢

新型职业农民农垦乡村振兴
体验休闲采摘 感受农垦文化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初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海南省农垦设计院
《新疆农垦科技》2014年(1~12期)总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