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好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探究

2020-10-09陈孝红

速读·下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思维导图小学数学

陈孝红

摘要:开展课前预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教师应当熟练运用课前预习来减轻课堂的负担,把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对于其它学科的学习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根据不同的课程所要掌握内容的不同对自己预习的设计进行适当的调整,是教师应当掌握的一项技能。课前的预习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也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将其利用好,使小学数学的教学更加的完善。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前预习;预习意识;思维导图

学习之路分为很多个阶段,小学生所处的阶段是最基本、最基础的阶段。要想学习好数学,那么就要教会孩子们学习提前预习将要讲授的内容。对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为之后的正式授课提供帮助。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直接向孩子们讲授新课程的教学方式,在授课之前一定让孩子们先预习一下相关内容,不仅能够减轻教师教学的负担,更加有利于孩子们很好地理解所学习的内容。

1 提升学生的课前预习意识

对于很多学生而言,他们虽然都知道要在课前进行预习,但是他们对数学课前预习的认识还非常少,他们不知道进行课前预习可以給他们带来多大的帮助,那么最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都能提升思想认识,帮助学生摆正他们的思想态度,使他们可以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课前的预习,而不是完成任务式地进行预习。学生进行了有效的课堂预习以后,在教师真正地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就能够准确地找准自己的薄弱处,在授课的过程中学生会更加地专注。除此之外,学生还能够掌握一些预习的技巧,在学生长时间地预习以后,他们就会形成一种定时预习的好习惯,这样一来不仅仅是在数学学科,在其他科目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够自觉地进行有效的预习。这也就体现了帮助学生提升他们预习意识的重要性,这样才可以最大化地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顺利,使学生发展成为全方位的人才,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久而久之,教师帮助学生提升了预习意识以后,班级内的学习氛围就会随着提升,班级的学习环境也会提升,这样一来对学生的长期发展也是非常有好处的,能够使学生在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中进行学习,使课堂的效率再一次得到提升,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是具有更高综合素养的。

2 布置预习任务

三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意识不够强,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辅佐,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把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往往无法自行完成预习的任务布置,因此这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将预习任务详细化、细节化。通过详细的任务,学生会尽自己所能去理解尚未学习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为知识的接受打好基础。通过多次的预习任务布置,学生往往可以掌握预习的规律,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以自己的习惯和方式去完成预习任务,以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自主学习意识。

3 构建知识思维导图

数学知识点具有很高的连接性,教师可以通过这一特点进行思维导图的构建。将知识点之间系统地串联起来,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思维导图要构建可以形象地化成各种各样的图形,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可以绘制成大树的样子,每个知识点都是枝干和分叉,以形象的图例和抽象的知识相融合,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学习积极性也会得到促进。通过多次思维导图的绘制教学,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去完成自己专属的思维导图,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4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当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之中对课堂所要讲解的数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时,学生在课堂中所体现出的学习效率则能够有所提高。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之中,学生可能会发现自己在新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方面的疑惑,从而能够在课堂之中专注于内容的讲解,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例如,学生在学习”厘米、分米、米”这一课时,课前预习同样可以发挥出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作用。在这一节课教学内容的讲解过程之中,在课前进行过知识预习的学生可能已经掌握了厘米、分米以及米这三种长度单位的应用,而将自己的学习重点放置在这三种长度单位的换算方面。而班级内其他没有进行课前预习的学生则需要跟随教师的讲解进度完成整堂课教学知识的学习。而一旦在课堂中出现学生不注意听讲或者教师讲解不够详细的情况时,都有可能造成学生在知识学习方面的遗漏。这也就导致了这一部分学生的听课效率远远不如已经进行过课前预习工作的学生的听课效率。除此之外,课前预习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理,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学习效果。

5 使学生在预习中感受到快乐

通过前文的描述,可以看出,通过有效的自主预习,学生们可以收获很多数学知识,并且经过教师的鼓励,会感受到喜悦。这样积极的情绪,会让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其他数学知识的预习中。并且学生会愈发觉得预习的过程是快乐的,从而提高预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创造力。

例如,在进行年、月、日等时间单位的学习时,教师先与学生进行对话:”大家在预习年、月、日等时间单位时,一定有不少收获,可以和学习小组的成员进行一个讨论。”很快,每个小组就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学生们都积极分享自己在预习过程中的收获,教师也不忘进行巡课,偶尔点点头以表对学生的鼓励,经过几分钟,教师再邀请每个学习小组派一位代表来与全体学生分享预习心得,各个学习小组都会积极发表本组的学习体会。这样一来,不仅得到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到预习的快乐。因此,教师要想收获一个很好的教学成果,要设计一些方法,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与问题讨论,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使学生在预习中感受到快乐。

6 总结

教师要明白若能够成功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不仅可以减少预习所需要的时间,也能提高预习效率,从而适应教师课堂教学的节奏,以便教师开展后续的教学活动。所以,教师要懂得传授给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鼓励学生在预习中提出问题,使学生在预习中感受到快乐,最后达到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晓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预习兴趣[J].中外交流,2017(52).

[2]吴斌,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预习兴趣的培养[J].学周刊,2017(12).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思维导图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