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案例教学法在美术图像识读教学中的运用

2020-10-09薛姣

成才之路 2020年26期
关键词:审美能力实践能力美术教学

薛姣

摘 要:作为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图像识读是学生必备的能力。青少年阶段是学生审美能力、思维认知发展的定型阶段,教师要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借助外部因素的力量,给学生提供多元化案例,激活学生观察意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为学生图像识读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美术教学;图像识读;审美能力;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6-0134-02

图像识读是对美术作品、图形、影像等进行观察、识别,从中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促使思维得到发展,它是创造力的基础,是学科素养的集中体现。教师要综合各种教学因子,借助案例教学法,对美术作品进行展示,供学生鉴赏,在此基础上,完成知识构建,提升美术学科素养。

一、案例呈现,感知图像形式

美术教学中的案例是丰富多彩的,但并不是什么样的案例都能展现出来。在选择过程中,教学主题和学生思维认知特点是重要依据,教师要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展开积极探索。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美术“冷色和暖色”时,为了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选择了荷兰著名画家梵高的《夜间的露天咖啡座》这幅画进行展示。为了渲染课堂氛围,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将这幅图以动态的形式加以呈现。星星一闪一闪,柔和的灯光洒在广场上。这样的氛围迅速感染了学生,他们被视频中的画面深深吸引,情感和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强大的画面感给学生视觉带来巨大冲击,学生对冷色和暖色有了更直观的感知和体验。

案例直观呈现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但缺乏悬念性和新颖性,学生关注点很难得到聚焦。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案例的作用,教师不妨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色彩丰富、动感十足的画面、视频资料。动态化的影像能给课堂教学注入活力,学生观看热情迸发,对图像有了整体感知,逐渐形成独特的美术视觉。

二、案例对比,了解图像特征

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对人产生的影响极其深远,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习得知识,而在于在遵循自然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激励唤醒,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探求、判断发现、不断思索,挖掘他们内在的潜质。” 美术图像识读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教师借助案例呈现的形式让学生对图像有了基础了解和感知,而如何进一步展开深度学习探索,考验的是教师的设计智慧。一个案例带给学生的感知是单一的,如果教师能够给学生展示两个或多个类似案例,带给学生的启迪自然更加深刻、丰富。例如,“车(一)”,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车辆的构造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探索兴趣。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放手让学生提供案例材料:“你见过哪些车?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你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將它们呈现出来吗?”学生见到的车型比较多,在展示环节,他们非常踊跃。教师可将学生展示的车辆进行分类,如绘画类、照片类、模型类等。分类后,教师让学生对车辆特征进行细致观察,发现它们的异同点。因为有了参照物,所以学生迅速找到不同类型车辆的特点。这样的案例对比,能让学生对车辆构造特点有更清晰的把握,教学效果显著。

能够借助联系、对比的方法整体感知图像特点,这是美术教学需要达成的目标之一。案例对比能够让学生在对比过程中发现图像各自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在美术图像识读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案例资源,让学生在比较过程中对图像的本质特征有精准的了解和把握,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艺术感染力。

三、案例剖析,识别图像内涵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借助观看的形式感受图像造型、材质、色彩,这是美术教学的基本要求,借助搜索、思考和讨论交流的形式,对图像的内涵和意义展开深度挖掘探索,这是美术教学更高阶的要求。”美术作品是视觉接收对象,但这并不影响它深刻的内涵性,它是一种借助有形的视觉感知,给人们带来心灵感知、陶冶情操、激发情感的艺术形式。每一幅美术作品都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要想触摸到图像更深层次的特质,必须对其展开剖析、解读。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发现其中蕴含的奥秘,图像的作用和价值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例如,在教学“海洋世界”时,教师可展示与海洋相关的作品。作品的类型丰富,给学生带来的体验自然不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作品的主题,深入挖掘其内涵,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这部作品中,你看到了哪些事物,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学生按照老师的引导进行观察、剖析图画,寻找答案。在展示的作品中,有的呈现的是环保主题,有的呈现的是自由主题,不同的作品融入了作者不同的情感。学生借助作品的呈现,对作者意图和情感进行揣摩,很快抓住了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对案例进行简单接收,这是深度探索的基础和有力保障。学生只有对图像外形展开了解、感知,才能站在宏观视角,对其主题、题材和意义进行更深层次的领悟。主题是美术作品内涵的集中表达,是作者情感的载体。因此,教师可从主题视角着手引导学生展开探索,进而挖掘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

四、案例临摹,凸显图像价值

图像识读会经历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原有审美经验会经历验证、改造、丰富的过程。当学生认知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绘画冲动。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宣泄窗口,让学生对案例进行临摹。例如,在教学“老房子”时,教师可借助不同的作品,让学生对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样式的房子进行整体感知和了解,并对绘画的方法和技巧、房子样式特点等进行归纳总结。归纳总结活动结束后,教师给出训练任务:“你最喜欢的房子是什么样的,未来你想生活在什么样的房子里,请大家发挥想象设计一座房子。”学生设计的房子选点不一样,有的从线条角度着手,有的从色彩描绘角度着手,还有的从案例绘画方法技巧角度着手。无论从什么角度着手,学生都能认真对待学习任务,训练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

小学生美术认知尚处于初级阶段,对美的认知还是比较肤浅的,教师将案例与生活衔接起来,鼓励学生从案例着手,展开想象、联想,发现生活的美,能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实践操作中,学生找到了绘画参照,操作力、创造力都得到锻炼,审美认知上升到更高的阶段。

总之,在图像识读教学实践中,运用案例开展教学活动,能给学生思维认知提供广阔空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探索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对美术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在观看中形成初步感知,并借助对比、剖析,深入理解作品内涵,最终在借鉴的基础上,进行临摹,凸显作品价值,提升学生美术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陈瑜.美术课程和地方资源利用与实践[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9(04).

[2]豆海红.案例法:师范生美术教学能力培养的拓展——以陇南师专为例[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3).

[3]邝媛.案例教学法在新疆中小学美术课程中的运用与实践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审美能力实践能力美术教学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