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澄泥砚的艺术传承与发展分析
2020-10-09徐进
徐进
【摘 要】本文针对黄河澄泥砚的艺术传承与发展展开研究,首先阐述了黄河澄泥砚造型结构的艺术性,其次阐述了雕刻技法的艺术性,再次阐述了黄河澄泥砚艺术传承现状及存在问题,最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黄河澄泥砚艺术传承策略。
【关键词】黄河澄泥砚;艺术性;艺术传承
引言
在我国古代制砚史上,澄泥砚、姚砚、端砚、歙砚并称“四大名砚”,而黄河澄泥砚起源于黄河流域附近的河南,于2007年正式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当中,具有着浓郁的河南地区特色,凝结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艺术精华,但因其吸水性虽好,内在材质却不够剪影,因此其传承性难以保证完好无损。黄河澄泥砚成品的颜色丰富且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因此也具有较强的艺术传承性和艺术发展性,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黄河澄泥砚的艺术传承效果并不明显,本文基于此展开研究,深入了解并分析黄河澄泥砚的艺术价值与传承策略。
1.造型结构的艺术性
1.1组合类
组合类的黄河澄泥砚将大量与人物、动植物和风景相关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而构造一个全兴的画面,比如著名的《清明上河图砚》当中就包含了大量人物、建筑物、河水等元素组合而成,这种组合类元素赋予了《清明上河图砚》独特的立体感与画面感。比如《富贵吉祥砚》,通过一系列牡丹和芍药等花草类,寓意着吉祥富贵的花草突出砚的中心主题与艺术思想,最终组合成一个具有艺术性的画面。
1.2寓意类
寓意是我国古代用来传承艺术的关键性因素,目前我国古代大部分艺术品都通过寓意来突出艺术品当中的艺术主题与艺术家的中心思想。黄河澄泥砚作为河南地区黄河流域的产物,因此黄河澄泥砚通过加入大量河洛文化元素来提升澄泥砚的艺术性。虽然因目前的制墨技术已经成熟,黄河澄泥砚所具备的实用性随之降低,但黄河澄泥砚的艺术传承与发展当中都包含了大量与黄河流域文化相关的文化寓意。
1.3象形类
象形类是澄泥砚用来传承艺术性的关键因素,大部分的澄泥砚在制造期间都会添加较多的佛教元素、自然元素,砚体上采用青铜和瓷器为材料,并绘制大量的奇珍异兽,这种生动逼真的艺术形象是考古专家用来考察古代人文地理的关键途径。另外,象形类澄泥砚还被赋予吉祥和纳吉等特殊寓意,此类砚台通常会以立体结构出现,并且保留的相对完整。
2.雕刻技法的艺术性
2.1揉泥
揉泥工序是用来雕刻澄泥砚的关键雕刻技法,目前黄河澄泥砚用来制造的常见手法为“菊花型揉泥法”和“金属工具捶打法”,前者是利用云母粉和黄丹粉使泥料的塑性更加标准,后者则是通过圆周推法来进行敲打,确保按照相同方向挤压出泥料当中所存在的气泡,最终塑造的澄泥砚会出现如层叠一样的菊花花瓣,该揉泥手法更加侧重于技巧,通常都是以技术纯熟的师傅为主刀进行操作,要确保泥料足够均匀且细密,这样才能制造出最佳的泥料,在完成泥料的准备之后需要进行胚胎制作,主要是通过大批量生产,该生产模式是利用石膏模具来操作,该模式的优势在于规模较大且数量较多,劣势在于损坏率难以控制,但其所制作的模具具有较强的艺术价值。另外,还包含了特殊砚台的制造,也即是利用手工进行制造,以此制作出艺术价值较高且完整度较高的砚台。
2.2雕刻技艺
雕刻的技艺拱桥分为粗雕和细雕,粗雕也即是将砚台胚胎进行阴干,最终按照设计图纸的具体要求标准来进行雕刻,确保雕刻成果的立体形象,比如《盛世中华》砚台的造型制造就是通过原始设计图纸来进行设计,通过破坏重组的方式增强其所具备的线条感和艺术感,融入更多的制造工艺和造型,将其该砚台的艺术形象感。
细雕也即是通过“塑”、“刻”、“捏”等手段对已经完成的塑模进行细致的加工,比如《盛世中华》砚台就通过这种方式添加了活灵活现且立体化的五爪金龙,增强了砚台的艺术价值并且重塑了该砚台的外观形状和体积,让该砚台看起来更加气势磅礴。
3.黄河澄泥砚艺术传承现状及存在问题
黄河澄泥砚虽然具有较强的艺术价值,但是在艺术传承和发展期间却因制造工序的难度和砚台本身材料的特殊性,因此遇到很多制造技艺方面的影响,因此存在着如下问题:
首先,营销手段落后。因澄泥砚是秦汉时期所形成的艺术品,但是在我国古代发展当中,该手艺频频面临失传,因此,为了确保该手艺的发展与传承,澄泥砚的制作工艺会进行韬光养晦,大部分人并不知道黄河澄泥砚的存在,以此导致在黄河澄泥砚的营销方面都是靠熟人关系來进行销售,无法将澄泥砚的实际价值发挥出来。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负责生产澄泥砚的商家并未进行市场调研和客户需求调查等,因此所制造出来的澄泥砚无法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难以进行大范围的营销,这也导致黄河澄泥砚的艺术价值无法被大多数人所欣赏。
其次,设计观念过于传统。澄泥砚已存的种类很多,比如较为常见的虎头砚和龙头砚等,但此类砚台的外观形状过于传统,并且目前负责澄泥砚设计的专家过于秉承着传统的设计观念,在外形上采用传统的动物形象和佛教形象等,因此无法得到大众群体的喜爱与欢迎。
最后,制作工艺和制作技艺的传承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因澄泥砚受地理因素和信息因素影响,因此大部分的工艺技艺无法得到完整的传承,目前制作澄泥砚的制作者更多是家族传承,导致黄河澄泥砚的发展难以为继,技艺传承严重缺乏,现阶段我国政府虽然重视了此类困境并提供大量的帮助,但并未见效。
4.黄河澄泥砚艺术传承策略
首先,应当加强澄泥砚的技术开发。地方政府应当加强对传习人的培养力度,采取以技术为主,以学术为辅的合作方式,通过古代思想与现代思想的碰撞,以此确保黄河澄泥砚的制造工艺能够传承并得到发展,应当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尝试,以此还原出澄泥砚的古法制造流程,进而促进澄泥砚的再兴。
其次,提升产品的开发效率。为了提升黄河澄泥砚的营销效率,本文认为应当将澄泥砚按照实际情况定位为旅游纪念品和收藏品,收藏品更应当注重澄泥砚的艺术价值和艺术完整度,而旅游纪念品则应当侧重于产品外形的创新突破,积极进行市场调研,寻找到现代人对澄泥砚的审美观,以此打造出符合大众审美的黄河澄泥砚成品种类,只有提升产品的营销能力才能确保澄泥砚的艺术长久传承与发展,要确保古代传承的文化遗产能通过自食其力的方式,结合实际需求打造符合现代审美的砚台文化。
最后,应当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带的方式来促进黄河澄泥砚的艺术传承。本文认为应当在河南地区打造具有河南特色的旅游产业地带,比如2017年三门峡所开放的城市旅游之路,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加强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呼吁人民群众重视当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澄泥砚艺术就需要把握时机,大力宣传黄河区域的陶瓷艺术和砚艺术,加强旅游与文化之间的衔接性。
5.结论
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了目前黄河澄泥砚艺术传承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本文认为若想要黄河澄泥砚艺术得到传承与发展,首先应当是丰富澄泥砚的制造工艺,其次应当是不断创新澄泥砚的艺术种类,要确保澄泥砚的制造成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通过打开澄泥砚销售市场的方式为澄泥砚艺术传承提供基础的经济保障,最后应当抓紧时机,将黄河流域的旅游城市与砚台文化结合一起,以此加快艺术发展。
参考文献
[1]辛旭龙,蔺涛.新时代下澄泥砚的创新与发展——以“砚者心”系列澄泥砚作品为例[J].当代文坛,2020(02):8-9.
[2].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澄泥砚制作技艺[J].文化产业,2020(05):161.
[3]王莉. 宋代澄泥观造型艺术特色初探[D].山西大学,2019.
课题:【2020年度郑州师范学院定向研究招标课题】经济视野下黄河澄泥砚的生态文旅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