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党政机关量化考核管理创新模式构建
2020-10-09王明旭向前
王明旭 向前
【摘要】新时期我国各级党政机关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把对公职人员定性的宏观总体的评价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能定量评价的管理模式。为此,通过构建量化考核管理模式,引入竞争机制和人才激励制度,提高公职人员的工作效率,规范工作纪律,量化公职人员的工作贡献度和工作量,形成全新的工作格局。
【关键词】党政机关;量化考核;管理模式;创新工作
以前,党政机关的行政效率一直是老百姓诟病的方面,在当前机构改革推进下和转“四风”的高压态势下,党政机关的工作作风发生了较大改变。现在的改变没有完全得到办事群众的满意和认可,有很多深层次原因。而某种程度上的职权不对等,激励与奖惩不明晰,工作干劲不足,很大程度上没有形成常态化的量化管理,容易形成两种极端的工作状态,即一种人工作多而累,一种人工作轻松而悠闲,这种现状容易助长懒散的不良风气。可见,对党政机关公职人员的量化管理是导致这种顽疾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新时期如何创建党政机关量化考核管理的创新模式,值得深思。
一、党政机关内部工作机制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后,特别是《八项规定》颁布以后,党政机关在正风肃纪方面卓有成效。这些从根本上确立了红线和底线,却在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方面的相关政策措施方面有所不足。2018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从七个方面阐述了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内涵。目前各级党政机关形成的工作机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近70年探索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成熟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然而新时代新情况,这些党政机关工作机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化的工作建设需要,亟须引起改变。同时当前的工作压力传导方式,是常说的“狼来了”的模式。如果工作完不成,对人进行问责,一般法不责众。这么多党政机关,问责提多了,雷声大雨点小。久而久之就形成不问责,而没有量化依据的问责,即使工作有推动,收效如何不好评判,不但没有形成较强的正激励,还会产生负面影响。对于公职人员的考核,在企业和自筹经费事业单位进行量化考核的较多,如事业单位不同岗位的不同考核方式,而党政机关量化考核研究较少,且有其不同领域不同岗位难以量化性,亟须有普适性的考核指标,又需要各单位根据实际构建具有可操作性的量化考核模式。
二、党政机关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乱作为到不作为的转变。过去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在法律和政策把握不准的情况下,在各种利益输送的诱惑下,如办事公职人员把握不住自己,不能办也给办,形成乱作为,严重影响公职人员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损害国家和公众利益。现在各种规章制度渐趋完备,又处在全面从严治党的环境下,各种条条框框都在那里,从某种程度来说,如若处理不好,可能面临被问责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会选择不办,很多能办的事也被耽搁了。同时还有很多工作,明明可以一人负责,却变成多人参与、多头把关、集体负责,导致工作流程繁琐,办事效率低下。明明需要多人共同负责,结果都不想担责,就会变成不了了之的不作为。
(二)工作晋升论资排辈。工作晋升的论资排辈一直是党政机关的弊病。之所以产生工作晋升的论资排辈,一是人员的调配任免,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就容易导致以领导的亲疏而定的倾向,没能把人才培养和锻炼工作作为一项政治工作来抓。二是党政机关没有建立量化考核指标。只有少数人在工作平台上能够有机会充分展示才华,更多的人在平常的事务性工作中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这样难以有脱颖而出的机会,打消大家工作的积极性。三是管理水平和理念的落后。一个党政机关的管理水平和理念与单位的班子成员关系密切,班子各成员的喜好和行事风格决定了一个单位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
(三)工作量与工资不挂钩。党政机关的工作事务性较强,一些工作存在不易量化的特点。但大多数工作是可以做到量化的。党政机关工作有固定工作日和与岗位级别相应的工资待遇,缺乏灵活的奖励机制。党政机关虽然实行“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的管理体系,但是组织考核结果并未与绩效工资及奖金挂钩,从某种程度上说,针对同一类型的工作,一个人每天加班加点与他每天无所事事的工资待遇差别不大,导致干好干坏一个样。即使党政机关倡导计件工资,又由于事务工作的性质不一、情况不同而无法科学地进行评价和评判。因此,如何把党政机关的事物工作进行量化,并将量化指标与待遇挂钩,成为党政机关量化考核成效的关键所在。只有做好了量化考核,才能激励大家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动力。
三、党政机关量化考核管理模式的构建
开展机关绩效考核对转换行政管理理念、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机关形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党政机关量化考核管理模式的构建,能够督促各单位从合理分配工作和促进人才发展角度使用人才,能够促使工作人员从想干事情角度积极工作。
(一)引入外部评估考核和民众认可考核。在日常工作中引入民众参与式监督。党政机关的日常工作,各个相关科(处室)等单位是向公众开放的。为此,可以建立地域人大代表短期驻单位工作的机制,邀请地域的人大代表充当机关监督员的角色。还可由人大代表统筹协调地域民众报名体验党政机关工作的模式。当前的党政机关考核,都是由单位的人事部门进行考核。内部考核受领导和人情世故影响较大,且柔性空间较大,如果没有建立量化考评体系,还会存在考核的偏漏。引入外部评估机构对工作人员的评估,能够体系化评估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及工作潜能,直接指出问题。现在企业在这方面探索引入外部评估机构评估公司员工的工作。这种引入外部评估并非新鲜事物,相关探索比较成熟,操作性强。而民众认可考核模式,更多是通过人大代表的选举和民众通过新闻媒体等渠道。对于民众认可考核模式,目前没有相关的探索,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如何使民众的认可考核体现公平公正又能科学考核公职人员,是民众认可考核模式的關键。一是可以建立结对子模式。通过建立单位工作人员与同城同区域的工作人员结对子,相互帮助,互相监督,实现点对点考核,体现了人民监督员作用。二是公职人员主动邀请监督员。通过邀请同城市民作为监督员,实现相互监督。三是党政机关可以建立人民监督员库,实行定点监督,即监督员知道被监督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而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不知道监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