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效教学探索发展

2020-10-09刘丹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探索有效教学

【摘  要】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高级职业技能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于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有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技能,也要求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只有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和职业岗位的需求,因此,高校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随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不断深入,相关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才能进一步提高心里健康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效教学;探索

引言

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95后”和“00后”,优渥的家庭环境使得学生身心发展加快,对于外部环境的认知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当下,高职院校进入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只有高职院校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化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不断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但由于我国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因此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中存在着机制上的问题

在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实施多部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使学校建立多元化的教育主体,极大的解决了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但同时,这样的教育模式也使得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机制上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在构建多元化教育主体的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的权责未能统一,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由二级学院进行,但二级学院与心理健康中心之前出现了矛盾。如果有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心理健康课程的实施,则与二级学院之间出现了职能上的矛盾。另一方面,由于各岗位类别的差异,心理健康课程任课教师之间存在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任课教师中,一些教师存在着辅导员和教师的双重身份,但由于同工不同酬的问题导致教育主体的积极性不高。

1.2高职健康教育课程教师缺乏院校特色

当时的小心理健康教育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与高职院校特色的结合较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的专业课程结合起来,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适应性较低。其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较为单调,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理论教育为主没有深入实践进行教学,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只是按部就班进行教学未能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1.3师资力量有待提升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的辅导,需要专业的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并非心理学专业背景出身,师资力量的缺乏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进行合班授课,在合班上课的过程中,一个班级的人数将近百人,这样的课程教学中教师无法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教学,影响了教学质量。另一方面,由于师资力量缺乏,未能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果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导致评价方式缺乏创新,仅仅以期末考试或平时出勤对学生进行评估,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无法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发展。

2.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适切性研究

高职阶段的教育宗旨应当遵循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做好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关键。为了确保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效开展,在进行课程设置和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确保课程建设与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相适应,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适应,学科建设与学生的专业特点相适应,这样才能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效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这样的特点才能展开有效教学。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理论性较强的特点,结合高职院校学生文化基础和学习品质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色教学模式,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适应高职学生的心理需要。

3.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效教学策略

3.1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机制

做好教学机制是进行高效教学的基础和前提,为此,高职院校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平衡好多个教育主体之间的权责关系,确保课程顺利开展。其实,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各个机构的作用,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状况进行各项活动的开展和课程的安排,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以及危机干预处理。对于二级学院来说,在高职院校健康中心的领导下,以各类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学,才能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学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以心理健康课程的内容为主题,以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载体,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各类活动中,为实施高效高质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3.2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传统的心理健康课程教育中,主要的教学阵地为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主要以理论教育为主。为了提高性健康课程教育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发挥各种教育途径才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因此,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发挥传统课程教学的优势,还要发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优势,以此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通过整合各项资源,使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在实施的过程中高校应当搭建好网上交流平台,这样能够保证学生在出现心理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通过校园网络平台进行求助,教育主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引导。对于课程教学来说,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与互联网教学结合起来创新教学方式,例如基于微课构建有效的翻转课堂,使学生在自主实习的过程中认识到健康心理对此事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在课堂中深入学习。其次,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加上学院的共同助力,为学生营造积极的心理环境,使学生长期处在这种新的环境中养成积极向上的心理。

3.3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心理发展也更趋于成熟,高职阶段的学生正处在社会化的重要时期,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才能使教学活动更加适应学生的需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学生专业课程实施,并且将学生的职业素质纳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这样的方式不仅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也为学生营造了积极的职业心里,使学生在职业岗位中更好的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基于互联网发展的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为学生整合各类教学资源,以此构建“慕课”平台,使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网上进行学习,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3.4构建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中,对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不够重视,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体现在期末考试和日常出勤,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效性,还要构建完善的教育评价体系。通过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和多元化的评价内容,使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全方位的认识自我,及时发现自身的长处和优势,也要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在教育主体的引导下能够改正自身的缺点发扬自身的优点,才能更好的适应职业岗位和社会的需求。

3.5強化师资队伍的建设

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主体,要组建专业的师资队伍,才能更好的适应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要。在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针对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培训,并且建立一系列的培训制度促进其培训的积极性,和培训的实效性。另一方面,要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和薪酬结构体系,促进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才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效教学。除此之外,还要提高人才准入门槛,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作为人才考核的内容,这样才能吸引大批优秀的教师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学生构建多元化的社会群体,才能够消除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刻板印象,促使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

4.结语

综上所述,保持心理健康对高职院校学生意义重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认识到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教育主体构建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解决策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机制,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丰富心理健康教学内容,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多个方法,才能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效性,使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成为具有职业能力过硬且具备良好心理的人,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化,在职业生涯岗位上更好的发挥自身的能力。

作者简介:刘丹(1978.10-),女,贵州丹寨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礼仪、心理学。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探索有效教学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