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教育“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探究
2020-10-09潘妤妤
潘妤妤
【摘 要】近年来学前教育一直是研究的热门话题,在“幼有所育”的思想下,作为未来的学前教育领域师资队伍,高职学前教育学生提升专业素养,需要从学前教育历史的角度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高职《中外学前教育史》针对高职学前教育学生普遍理论知识基础差的特点,亟需要对该课程进行改革。通过充实适时性的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以及多媒体等途径,不断促进课程改革,从而达到不断提高高职学前教育学生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改革
引言
学前教育是教育中独立而不可分离的一部分,近年来学前教育一直是研究的热门话题。党的十九大强调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强调要办好学前教育,并首次提出实现“幼有所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有质量的教育。中外学前教育史是研究中外幼儿教育发展历史,挖掘中外历史上幼儿教育的思想等宝贵财富,揭示幼儿教育发展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规律的科学。
1.高职《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建设背景
到目前为止,学前教育相关制度和行为规范分散于国家少数部门规章和一些规范性文件中,国家层面上还没有一部学前教育的专门法律。我省一直都是教育大省,可是学前教育始终都是一块短板。2017年9月1日《浙江省学前教育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我省学前教育迎来了有法可依的里程碑,同时也对学前教育工作进行了具体指导。2018年7月4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对我国学前教育中由于在某些极端的功利主义文化背景和资源的限制下,学前教育中违背儿童身心发展的现象做出专门治理。
我国近二十年来以专家学者主持的、针对学前教育的几乎所有改革运动,都表明改革实践中所涉及到的许多重要问题,都是需要以中外学前教育史所提供的知识为背景和依据加以解决的。而要正确地梳理学前教育热潮中的乱象、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理念、进行科学的学前教育改革,更需要即将跨入幼教领域的新人——特别是作为我国高层次学前教育专门人才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该方面的素质。而培养高职学前教育学学生这方面素质的重任,自然就落到了有关的课程上,作为课程的《中外学前教育史》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必修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历来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的轨迹为我们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提供了线索。学前教育是一门发展较为成熟的学科,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各高校均开设有《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课程定位为必修课、基础课。为此,研究高职学前教育学专业《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
2.高职《中外学前教育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中外学前教育史》这门课程,大部分是以时间的脉络进行,主要论述了从远古到现当代二十一世纪之初,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脉络,以及国外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进程,并阐述了中外著名教育家为学前教育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所做的杰出贡献以及现当代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的成果。
在以往的课程中,该门课程一直过于注重理论的阐释,普遍上是按照从原始社会、奴隸社会、封建社会到近现代的历史分期介绍中国学前教育发展历史;从追溯古希腊、 古罗马,到中世纪、文艺复兴以及近现代的顺序来介绍国外学前教育发展脉络。
与此同时,高职学前教育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历史知识基础差,学习兴趣低下。尤其是对偏理论的课程学习,其兴趣低是普遍现状。从一开始进行授课的初始,我们就对高职学前教育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了一定的摸底,从中发现,学生们在无法准确说出中国历史朝代兴替的比例不在少数,学生对中国历史上著名思想家颜之推、王阳明、朱熹等耳熟能详的也普遍不熟悉,更没有相关知识的积累。从古至今,我们浙江也出现过一大批的著名教育家,如王守仁、蔡元培、陈鹤琴、张雪门、张宗麟等,学生们也不太了解,甚至与之在同一地级市的,也表示不是很清楚。
3.探索高职《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改革策略
课程的改革需要定位好教学理念,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讲授《学前教育史》课程时,可以在主流价值观的引领下,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这门课的思政育人功能。通过专题等形式,走多样化、媒体化之路,让学生收集资源扩展课程的相关资料等,比如可以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自己的教学思路下,录制一小段视频来扩展课程的资料,体现高职学前教育学生的实践性与理论性的良好结合。
(1)充实教学内容,增强《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的适时性。“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将近些年来有关中外学前教育史这门学科已经取得的丰富研究成果,有选择地尽可能引入的课堂,尽可能的适时增加新的内容,形成一种“辅助教材”的形式,这样可以缓解一部分教材总是落后于发展中的现实的现象。
(2)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指导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在课程的编排中,大部分目前中外学前教育史是以纯理论的教学呈示出来。而实际上,高职学前学生们更喜欢实践教学。在课堂外,强调理论和实际联系,我们可以采用实地参观法,要求学生在假期或周末寻找机会实地参观教育家故居,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对历史的感性认识以及积极情感的培养。当然,我们也可以更直接的在真实情景中对学前儿童的行为进行观察和科学研究,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和培养学生主体性的目的。“改变以往理论学习课时和实践课时比例失衡的现象”,在进行理论课时,大部分以督导学生外加课外自学的方式来保证理论学习的质量,从而能够真正实现培养高职学前教育学生对学前儿童的关注与责任感,从而培养高职学前教育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此外,我们可以指导高职学前教育学生阅读一些比较经典的学前教育相关著作,“如《论语》、《孟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卢梭的《爱弥儿》、洛克的《教育漫话》、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陈鹤琴的《家庭教育》等” ,这些著作的阅读是非常得有必要,对高职学前学生来讲,可以增加对专业的专业认识。
(3)利用多媒体等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的效率,利用网络拓展学习创设师生互动平台。多媒体的直观形象非常适合《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的教学,相比传统的教学手段而言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的兴致和热情。借助师生互动平台,将实践中所发现的有关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呈现在网络中,采用师生互动的集体力量予以解决。推荐学生观看纪录片《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和《先生》等相关系列纪录片。“《先生》是一部十集大型纪录片,以陈寅恪、梁漱溟、陶行知、晏阳初、竺可桢、梅贻琦、张伯苓、马相伯、胡适、蔡元培10位先生的个性经历为经,以中国社会变革为纬,将他们的性格性情、教育经历、学术作为等呈现出来,充分反映了先生们贴近群伦又卓尔不群的独特全貌”。通过直接观看此类的相关教育纪录片,学生们能够直观有效的增加对这些著名教育家的认识,提高高职学前教育学生们对自己专业的认可度以及夯实自己对未来事业发展的基实。
参考文献
[1]卜宪群. 大家手笔:从历史中汲取治国理政智慧[N].人民日报,2019-02-20.
[2]孙丽影.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法课程模拟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1):16.
[3]颜芳.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 3):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