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析结构 细比对 明推断

2020-10-09林笑

广东教育·高中 2020年9期

林笑

论述类文本是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等特点的一种文体。它往往涉及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化学、文艺学、美学、伦理学、教育学等广泛的社会科学领域。近年来,高考论述类文本选取“中外论述类文本”,采用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类型,或说明道理,或分析事实,或辩驳旧说,或介绍新见,题材多元化、学术科普化、层次清晰化,综合性地考查考生阅读、理解、分析、筛选、整合、推断等多种能力。面对此类文本,备考时可注重以下三方面:析结构,细比对,明推断。

一、析结构:速抓中心论点,理顺论证思路

任何一种文本阅读,须先了解其文体特征,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亦然。不管论述类文本选取何种类型,涉及什么领域,其文体特征中的论点论据、论证角度、论证结构、论证方法等都是准确答题需要关注的。

二、细比对:选项比对原文,关注常见设误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选项,一般不会照抄原文语句,命题者大多会通过“删、添、调、改、漏、凑”等方式进行“改造”,改变原文的表述,融入命题人的理解和思考。即便如此,在做题时我们依然可以通过熟悉命题者混淆时态、以偏概全、张冠李戴、混淆是非、偷换概念、关系混乱、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常见的设误点,学会依托文本,检索信息,仔细比对,得出答案。

1. 比对关联词。出现条件关系关联词,要注意必要条件一般用关联词“只有……才”表示,充分条件一般用关联词“只要……就”表示。出现因果关系关联词“因为”“所以”等,要注意因果是否对应,是否强加。出现假设关系关联词“假设”“如果”“若”等,要注意假设的前提和结果。出现递进关系关联词“不但”“不仅”“而且”“并且”“甚至”等,要注意分句的正确对应位置和内容。

例:2019年全国Ⅰ卷

【真题呈现】1A: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解题分析】“……就能……”理解有误,原文第二段说的是“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

2. 比对限制词。注意词语前边的限制词,如“都”“全部”“所有”及各类修饰语等,看看选项与原文的表述内容是否存在范围,程度和频率上的差异,还要注意原文表述是涵盖全部还是有所针对,是特称还是全称。

例:2017年全国Ⅱ卷

【真题呈现】1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解题分析】原文是“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选项的“明代社会”将原文“明初”扩大范围了。

3. 比對对象词。注意选项在陈述对象的过程中,是否与原文句子对象一致,注意是否存在对象与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

例:2019年全国Ⅲ卷

【真题呈现】1C:传统表演艺术进行“二度创作”时,应当避免西式改编,以防失去原有风格。

【解题分析】“应当避免西式改编”错误。原文否定的是机械套用西方音乐编排方式的做法,并不是否定“西式改编”。

4. 比对推测词。文中或选项出现的“可能”“也许”“或许”“大概”“一定”“必定”“必然”等表推测或判断的词语,要注意或然必然的错误。

例:2019年全国Ⅰ卷

【真题呈现】1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

【解题分析】从原文第四段中“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来看,选项将原文的“或许并不是”错误表述为“才是”。

5. 比对观点词。阅读文本和选项时,要注意区别作者对每一种事物的观点态度,特别注意含有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和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关键词,避免武断绝对。

例:2019年全国Ⅰ卷

【真题呈现】1D: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

【解题分析】从原文最后一段中“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来看,“有责任感的艺术家”对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有全面认识,“无须考虑”的观点不符合文意。

6. 比对指代词。留心表述中出现的指代词,联系上下文弄清楚具体指代的内容。

例:2013年全国Ⅰ卷

【真题呈现】1B:钱穆说过:如果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不明,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联系和发展就无法弄清,《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

【解题分析】原文第一段中“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中的“其”代指“先秦诸子学术思想”,说的是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源流、派别无从谈起。选项指代错误。

7. 比对时态词。文中或选项出现“目前”“打算”“预计”“已经”“将来”“了”之类表时态的词语,要注意未然已然的混淆。

例:2018年天津卷

【真题呈现】6A:信息化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共识,所以人们开始沉醉于数字化信息带来的快感。

【解题分析】原文“信息化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说明“信息化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并未说“已经实现了”。而选项“信息化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则将未然当成了已然。

8. 比对原文意。比对时若无明显的设误关键词时,则要注重结合文本,充分理解文意,避免过度抠字眼,侧重文意的转述和理解,不要曲解文意,甚至无中生有。

例:2019年全国Ⅱ卷

【真题呈现】1B:从杜甫论诗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

【解题分析】“可以看出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曲解文意。由原文第二段“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可知,文中只是说杜甫吸取了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长处,并没有提到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的评价。

9. 比对论证点。注意论述文文体特征术语,如论点论据、论证角度、论证结构、论证方法等,注意答题时选项与原文的比对、分析、判断。

例:2019年全国Ⅰ卷

【真题呈现】2D: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现。

【解题分析】“正面人物的塑造”有误。原文中说的是“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并没有明确说是“正面人物”;另外“根本体现”于文无据。

10. 比对各选项。除了选项比对原文外,也要注意同一题各选项之间的比较,尤其是遇到纠结的选项时,更要在审清题干的基础上,在选项间进行比较,选择最符合要求的一项。

例:2019年全国Ⅱ卷

【真题呈现】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杜甫之前的诗人,或者以感性见长,或者以理性见长,至杜甫方能二者兼备。

B. 杜甫勇于尝试各种诗体,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则作出革新。

C. 对逃避、被击败与正面担荷这三种回应危机方式,作者在情感态度上一视同仁。

D. 杜甫诗歌震撼人心的力量,部分来自严肃与幽默之间、担荷与欣赏之间的平衡。

【解题分析】A项,“杜甫之前的诗人,或者以感性见长,或者以理性见长”无中生有,原文第一段说,“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并没有评价杜甫之前的诗人不能二者兼备。B项,“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曲解文意,第二段“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可知,杜甫在七言律诗上并不是“谨守传统”。C项,“作者在情感态度上一视同仁”理解错误,从第三段的论述看,作者列举“逃避”和“被击败”这两种回应危急的方式,目的是通过对比突出对杜甫“正面担荷”这种应对方式的欣赏和肯定,对这三种回应危机方式态度是不同的,故选D。

三、明推断:评价观点态度,据文合理推断

近年来,论述类文本的选择题选项不再局限于文本本身,有时甚至是跳出选文,采用“文外设题”的方法,考查考生对文本观点态度的评价和根据原文进行逻辑推断的能力。答题时,据文综合分析,合理推断是关键。

例:2020年全国Ⅰ卷

【真题呈现】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古代的“礼”,既有伦理性的一面,也有制度性的一面,是二者的结合。

B. 儒家从“天道”与“人道”的关系看待“孝”,这体现了哲理与伦理的统一。

C. 以“亲亲”作为“孝”的基点,能使得“孝”在历史实践中一直是自觉自愿的。

D. 鲁迅从“现在怎样做父亲”的角度批评“父为子纲”说,体现了对旧说的反思。

【解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C项,据原文分析推断“一直是自觉自愿的”错。原文说: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實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孝”要在不断的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才可以慢慢形成。

2021年,广东将加入新高考行列,从已经结束的2020年新高考Ⅰ卷的题型看,论述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有整合在现代文阅读Ⅰ板块综合考核的变化。万变不离其宗,整合后,在阅读中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等能力,把握作者观点和态度评价的能力的考点依旧突出。基于论述类文本的特点,建议考生们在备考时,树立“回归文本”的意识,运用“析结构、细比对、明推断”的技巧,冷静思考,圈画标注,专题训练,掌握方法,保持题感,同时进行多题型训练,扎实备考,力争高分。

责任编辑 廖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