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产函数模型的刘易斯拐点研究

2020-10-09韩昳璇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0年17期
关键词:山东省

韩昳璇

摘 要:刘易斯拐点是一国或地区劳动力从过剩走向短缺的重要转折点,是二元经济到一元经济的重要里程碑。本文依据刘易斯模型构建了山东省农业生产函数,从而计算出山东省农业实际所需劳动力数量,并以此分析了目前山东省剩余劳动力情况以及山东省是否达到刘易斯拐点。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农村仍然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有待转移至城市工业部门,剩余劳动力转移尚未完成意味着刘易斯拐点还未到来。

关键词:刘易斯拐点;剩余劳动力;农业生产函数;山东省

一、研究意义

刘易斯拐点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意味着剩余劳动力不再无限供给,人口红利将不复存在、城乡差距的缩小,是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转型的重要过程。

2004年以来,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相继出现过多次企业用工短缺现象,即“民工荒”。与此同时,农民工工资不断上涨,种种现象似乎预示着我国刘易斯拐点即将到来。自蔡昉(2005年)最早关注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刘易斯拐点问题,并于2007年提出刘易斯拐点近在眼前以来,学术界对中国是否达到刘易斯拐点的争论从未停止过。因此,判断刘易斯转折点对观察经济发展格局变化、适时调整经济发展的政策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回顾

以往学者主要通过数量判定法、价格判定法或边际生产力判定法等对刘易斯拐点进行探讨。

1. 数量判定法相关文献

蔡昉(2007)通过直接计算就业受到年龄、性别、家庭状况和其他因素制约的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得出我国剩余劳动力充其量只有5800万,占农村总人口11.7%。“民工荒”由于有其人口结构上的依据,不是暂时性而是趋势性的变化,刘易斯拐点近在眼前。

王伟(2015)认为当剩余劳动力存量等于转移的劳动力时,就会达到刘易斯拐点,通过构建方程组得出山东省将于2023年出现刘易斯拐点。

而赵显洲(2010)直接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估算,他借鉴A稰飞叨?972)在《增长与发展》中对贫困人口的估算方法来估算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用农户收入目标代替贫困线计算得出我国在2003?005年剩余劳动力约为1.9亿。

此外,还有学者通过分析城市劳动力供给情况判断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例如高铁梅(2011)分别使用建筑业和制造业的从业人数和职工的平均工资构建劳动力供给模型,发现2005年后劳动力供给曲线明显向右上傾斜,即劳动力流动大幅影响工资变动,我国劳动力市场在此时已经跨过刘易斯第一拐点。

数量判定法的主要问题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估算方法存在争议,没有权威的数据模型能够准确计算出当前我国剩余劳动力数量。此外,我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该方法难以准确刻画我国不同地区的情况,因此测算出的数据与我国真实情况可能存在偏差。

2. 价格判定法相关文献

宋世芳(2009)通过从现代部门实际工资、人均资本以及农业实际收入的变化判断我国1997年就出现了刘易斯第一拐点,但还未达到刘易斯第二拐点。

柳建平、李孜孜等(2015)利用2007?013年四次农村社会调查资料,对农村外出劳动力平均工资价格以及农业劳动力收入的变动趋势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外出劳动力平均工资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的同时,农业劳动力收入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印证我国已达到刘易斯拐点。

周建峰(2014)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剩余劳动力的解读,实证测算城乡劳动力价值实现程度,否定了我国出现刘易斯拐点的结论。他认为,刘易斯拐点的本质在于刻画经济转型中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的态势,而我国日益扩大的收入差距与刘易斯拐点相去甚远。

王东升(2012)通过农民与农民工的纯工资比保持稳定,农民生计水平提升等因素对农民工工资上升进行分析,认为民工荒、农民工工资上涨等现象并不能说明我国达到刘易斯转折点。

价格判定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影响农民工工资上涨的因素较多。例如政府最低工资标准提高、用工城市生活成本上升、生产方式改进、2008年以来货币增发导致的名义货币工资上涨等因素都能够促进工资价格的上涨。

3. 边际生产力判定法相关文献

日本学者南亮进(2008)将失业率作为劳动力供求平衡指数,计算出我国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和农业生产函数,认为我国还未达到刘易斯拐点。

屈满学(2016)在运用永续盘存法进行资本存量估计的基础上,应用边际生产力分析法,对中国是否到达刘易斯拐点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工业部门2010年的劳动边际生产力较2000年有显著提高,推断出目前中国经济已经超越刘易斯拐点。

姚翔宇等(2018)使用CES生产函数建立起我国农村与城市的总量生产函数,利用边际劳动生产力的增长对我国是否已经迈入刘易斯拐点进行了探讨,发现我国传统部门的劳动边际产量与现代部门劳动边际产量持续增长且不断接近,由此推断出目前中国已经超越刘易斯第一拐点。

综上,学术界对是否达到刘易斯拐点存在较大争议。已有文献主要是全国性研究,地区差异导致误差偏大,而本论文重点对农业大省山东省的状况进行研究,具有很大价值。其次,本文遵从刘易斯拐点的原始定义,即刘易斯拐点意味着劳动力从无限供给走向短缺,通过计算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判断是否短缺。综合数量和边际生产力判定法,通过构造生产函数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估算。

在结论上,本论文与王伟在2015年对山东省刘易斯拐点的预测结果近似,进一步验证了本论文结果的可靠性。

三、实证检验

本文选取山东省统计局2000?018年公布数据,对山东省劳动力供给现状进行研究。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

1. 模型设计

为了测算目前山东省是否到达刘易斯拐点,需要先测算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不同学者有不同的测算方式,所得出的结果也不尽相同。在定义上,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在当前物质技术条件下,农村劳动力的供应量大于目前产值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这多出的部分即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可以给出测算方法:

农村剩余劳动力 = 目前农业从业人员数量种植业实际需要劳动力数量。

此处选取种植业所需劳动力数量,主要考虑到山东省种植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90%以上,且种植业人员数量在农村总人口中占有绝对优势。因此选取与种植业相关的四个主要因素,分别为劳动力投入情况、农作物播种情况、农业机械使用情况以及财政投入情况。以这四个变量为自变量,农业总产值为应变量,选取山东省统计局所公布的2000年至2017年统计资料中18组数据组成时间序列,对农业生产总值与四大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

本文选取以下指标代表上述四个主要因素:从业人员数量、农作物播种面积、主要农业机械总动力以及山东省財政用于农业的支出,以农业总产值作为因变量,由此构造出农业生产函数:

2. 结果分析

根据模型(3),使用Stata16统计分析工具进行OLS回归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通过样本数据计算,模型的拟合优度和调整后的拟合优度分别为0.994和0.992,可以表明模型的拟合效果比较好。D-W统计量为1.973,可以排除残差项自相关的现象。F检验得出模型伴随概率为0.000,反映出因变量整体显著,回归方程显著。本次回归分析中t检验伴随概率,四个因素都可以通过5%置信区间下的显著性检验。因此,可以得出模型结果为

lny =63.1754.244ln2.674ln+0.43ln+0.249ln+ t

观察该式中可以得出,在其他所有变量不变的情况下,从业人员数量增加1%,农业生产总值下降4.244%。这是由于生产率过剩,边际生产率降低。在其他所有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农作物播种面积增加1%,农业生产总值下降2.674%。此情况是因为劳动力或生产材料等,没有随着耕种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在其他所有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农业机械总动力,财政支出的增长都对农业生产总值有相对较小,但是正面的影响。结果均符合现实。

对该式中的农业总产值进行求导,令边际生产率为0。然后将2018年数据代入求导后的方程中可以计算出,2018年山东省农村实际需要的劳动力数量为3068.671万人。根据2019年山东统计年鉴中数据显示,实际农村就业人员数量为3135.9万人,由此可以计算得出结论,山东农村剩余劳动力人数约为67.2万人。这一结果与王伟通过山东省农村净增需转移劳动力数量构建出的方程组的计算结果基本符合。

由此可以看出,山东省农村仍然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有待转移。通过对山东省剩余劳动力的计算,表明山东省的剩余劳动力尚未转移完毕,城乡二元结构仍然存在,一元经济结构还没有形成,距离刘易斯第二拐点还有一定距离。

四、结论

本文通过构建农业生产函数的方法,计算出山东省农业实际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从而推算出目前农村是否还有剩余劳动力,并以此判断山东省是否达到刘易斯拐点。

在构建农业生产函数时选取了四个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分别为劳动力投入情况,农作物播种情况,农业机械使用情况以及财政投入情况,回归分析拟合度较好,四个影响因素整体显著,由此得出的农业生产函数具有解释能力,可以反映山东省农业生产情况。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山东目前农村并没有完成劳动力的转移,仍然存在大约67.2万剩余劳动力,因此山东省还没有达到刘易斯拐点。

但山东省正在走向刘易斯拐点,传统的密集型农业生产方式正在逐步消失,需要进行转型升级。此外,大量剩余劳动力所带来的人口红利也在减少,城市工业部门过去依靠人口红利得到的利润将会下降。同时这也意味着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在我国现有户籍制度作用下,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但同时也应注意到,农业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是未知的,无论是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还是CES生产函数都会与实际生产状况出现偏差。随着科技发展,机械化程度也在提高,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会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而发生变化,但模型中都是假设生产弹性不变,所以结论与真实情况可能会有误差。

综上所述,提出如下几条政策建议:

(1)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剩余劳动力即将转移完毕,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的前提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已经迫在眉睫。减少劳动力密集型生产制造业,改变过去低成本高投入的生产模式,提高创新能力,推进制造业技术替代水平。

(2)增加农村就业人员技能培训。对于目前农业生产要提高机械化水平,改变原有密集型农业生产方式,进一步释放农村剩余劳动力。而对于进城务工的农民而言,政府应提供更多就业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当地政府应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例如最低工资标准、社会保险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城市中每一位劳动者的各项合法权益。此外,人口红利的消失也对我国养老制度提出了考验,在计划生育政策不断调整的同时,逐步提高退休年龄也是保障社会养老体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蔡昉.“刘易斯转折点”近在眼前.中国社会保障,2007(05).

2.王伟,姜世超.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刘易斯拐点”研究――基于山东省的实证检验.农村金融研究,2015(08).

3.赵显洲.关于“刘易斯转折点”的几个理论问题.经济学家,2010(05).

4.高铁梅,范晓非.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转型与供求拐点.财经问题研究,2011(01).

5.宋世方.刘易斯转折点:理论与检验.经济学家,2009(02).

6.周建锋.我国的“刘易斯拐点”研究――诠释、判断与反思.人口与经济,2014(05).

7.王东升.中国尚未到达刘易斯转折点.开放导报,2012(01).

8.屈满学.中国经济是否已经到达刘易斯拐点――基于边际生产力的实证检验.西北人口,2016,37(02).

9.卿涛,杨仕元,岳龙华.“Minami准则”下的刘易斯转折点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11(02).

(责任编辑:兰卡)

猜你喜欢

山东省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两名造纸相关领域企业家获山东省优秀企业家称号
北风催眠曲
再见,雪姑娘
A Study of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of O. Henry’s Novels in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Analysis of Methods to Improve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Writing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unde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Fostering learners’autonomy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三虎争粽
杯中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