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优化研究
2020-10-09夏保华
夏保华
摘 要:预算管理作为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的重要内容,优化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实现服务型机构改革的重要一步。当前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还保留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管理效率较为低下,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效益的提升和服务能力的增长。本文针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希望优化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
关键词:事业单位;政府预算;全面预算管理
一、引言
随着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工作目标提出,事业单位工作方向和工作内容的改革要求也随之确定下来,将事业单位的职能划分为行政职能、生产经营以及公益性三类,也为事业单位的改革指明了大致的方向。在事业单位实施改革的背景下,我国财政税务体系也提出新要求,要求建立新的预算管理制度,并着重强调了事业单位中预算管理的重要地位。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了居民生活水平的上升,而事业单位的服务水平与能力却显现出不足。尤其是在预算管理工作上,很多事业单位还采取过去落后的预算管理方式,导致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影响事业单位的发展。因此,提高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能力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预算管理概述
预算管理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已经广为人知,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推动了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体现了国家对于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但是,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上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现阶段,最为普遍和广泛使用的预算管理理论为全面预算管理理论,这一预算管理理论改变了传统预算管理的计划和调节功能,转变为兼具计划、调节、控制与激励等多种功能的预算管理工具。
全面预算管理扩展了预算管理的功能,一般来说,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实现计划、协调、控制、沟通、考核与激励等多种功能。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制定具体的预算管理计划并有效执行,提高整个单位的资源利用效率。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将预算管理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并通过统筹分配将所有的分解目标落实到各个部门和个人身上,保证预算管理的目标能够与单位的发展战略目标一致,从而实现协调的功能。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分析预算管理流程中的跟蹤反馈信息,有效监控预算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从而分析预算管理效果和方案存在的差异,并采取积极的措施,从而实现控制功能。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建立部门或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系统,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破除以往预算管理模式中部门之间的沟通障碍,实现沟通功能。全面预算管理可以通过为每个部门或员工设定预算管理目标,并根据其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加以考核与奖惩,从而进行有效激励,实现其考核与激励的功能。
对于事业单位,有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必须包括完整的三个步骤,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控制以及预算差异分析。第一步是预算编制,事业单位必须结合本单位的管理内容及发展战略规划,制定不同阶段的预算管理工作方案,让事业单位的战略规划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实现。第二步为预算执行控制,事业单位各个部门及管理人员根据分配的预算管理目标,做好执行落实工作,并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保障预算管理按照方案得到落实。第三步为预算执行效果的反馈及分析,在预算执行结束后,必须对预算管理的执行效果与预算目标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对于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考评,为改善今后的预算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借鉴,并对各个部门的预算管理工作进行评价,起到更好的监督管理作用。
三、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不健全
首先,缺乏专业、独立的预算管理机构。事业单位为了编制年度预算方案,会在每年九月成立预算管理工作小组,针对单位每年的预算方案编制进行探讨,修改后进行申报。但是在预算编制工作完成后,预算管理工作小组会解散,而后续的预算执行等工作将由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来开展。事业单位没有独立、专业的预算管理部门,有些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部门内部也没有设置应有的预算管理岗位。缺乏统筹领导的部门和岗位,就会造成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程度低,也缺乏必要的监督、考核程序。
其次,事业单位各个部门的预算职能定位不明确。事业单位大多还是由财务部门履行预算管理的职能,有的甚至没有设置专业的预算管理岗位,而是由财务管理人员兼任多项职责。财务管理部门的预算管理内容过于狭窄,收入预算、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重要的预算内容均没有纳入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范围内。而其他部门也没有对预算管理工作进行明确规范和界定,这些都体现了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方面缺乏组织基础的问题。
2.缺乏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理念
首先,事业单位缺乏科学、充分的全面预算管理认知。通过对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情况的调查发现,很多事业单位都存在着“预算管理工作是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能范围,与本部门的工作内容没有什么太大的关联”的认知。很多事业单位对于企业已经普遍适用的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并没有深入了解,财务管理部门之外的其他职能部门认为本部门不需要为整个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质量负责。因此,导致了财务部门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时难以获得其他部门的认同和配合,预算管理方案的具体执行也就很难落实,导致管理效率低下。
其次,事业单位对于预算管理的整体流程缺乏正确的认识。财务管理部门在执行预算管理工作时,没有与其他业务部门进行良好的协调与沟通。其他业务部门对于预算管理的执行过程和环节都不了解,很多部门对于预算管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预算编制这一环节,而执行控制、差异分析、绩效考核等环节与内容都被忽视了,这也是导致很多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流于形式的重要原因。
3.缺乏高质量的预算管理方案
首先,预算编制时间不充足。我国很多事业单位采取“二上二下”的预算编制模式。在这一预算编制模式之下,预算初稿的形成时间是其中工作量最大的一个阶段,而很多单位在这一阶段的时间也不过只有一个星期。包括整个预算上报的过程,很多单位要求在二十天内完成。在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预算编制管理人员需要完成编制、汇总、初稿、申报等众多复杂的流程,短暂的时间让预算编制的工作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同时,预算编制人员由于要求的时间过短,在短时间内也无法对事业单位其他部门的业务工作内容和流程进行详细了解,只能进行简要汇总,从而可能导致预算方案的编制不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
其次,预算编制的内容不全面。很多事业单位在科目设置上参照财政部门颁布的规定,而没有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科目内容进行细化,在编制预算时存在将一些科目进行合并的情况。这样过于粗放的预算科目编制方式会使得预算科目的精细评估难以实现,不利于预算绩效考核工作开展。
最后,预算编制的方法不科学。在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建议使用零基预算的方式来进行预算编制。但是通过调查发现,还有很大一部分事业单位选用增量预算的编制方式,在制定单位的预算方案时,往往只是参考往年的预算标准,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调整一定比例,而不综合考虑单位运营的实际情况以及市场变化的情况,导致预算编制具有很强的主观性,预算上浮的标准比例往往受到管理者的主观意识左右,而缺乏科学量化标准。
四、优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措施
1.营造良好的全面预算管理环境
首先,事业单位要为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事业单位可以构建决策、管理、执行三个层面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结构,决策层面主要负责对整个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进行规划和统筹,制定预算管理方案;管理层面主要进行预算管理过程中的监督、汇总以及反馈,对整个预算管理的过程进行控制;执行层面主要是负责执行和落实制定的预算管理方案。在这种三层次的预算管理组织结构之下,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有了统一、专业的领导,能够对整个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进行统一的部署规划,有利于发挥领导作用,开展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同时,也能够在部门内部设置固定的预算管理人员,使预算管理目标落实到负责人。
其次,增强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全员参与性。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要率先树立起科学的预算管理理念,主动学习接受先进的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发挥管理者的带头作用,引导整个事业单位对于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事业单位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电子媒介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理念的宣传,在单位内部的网站、手机应用上分享更新有关预算管理的文章、基础知识等,要求各个部门定期开展学习并分享体会心得等等。在预算管理的决策会议上,要求财务部门之外的业务部门管理人员参与,对预算管理决策有更深的参与程度,有利于预算管理方案的顺利执行。
2.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首先,全面界定划分预算编制的内容。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编制需要完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收(转53页)
(接55页)入预算,二是支出预算,事业单位需要明确这两方面的内容,严格按照项目内容进行划分填列。对于事业单位的费用支出,可以通过定员定额的方法进行相关的预算编制,但是采用定员定额的方式必须充分遵守相关政策要求,同时结合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对于人员经费可以采取以人定额的方式,对于公务用车、会场租用等可以采用以物定额的方式,根据事业单位不同业务的开展情况和特点来对预算编制的内容进行确定。
其次,全面推行零基预算编制方法。为了保证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要全面实施零基预算编制方式。零基预算的编制方式充分结合每年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营情况和市场的变化情况,充分考慮到单位未来的战略目标,对于人员以及公用经费也实施最新的定额标准,这样保证预算编制更加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和真实需求。
3.强化执行的规范性
首先,事业单位建立动态的预算执行监控制度。事业单位要密切关注预算管理方案的执行情况,实时进行监控管理。根据预算执行情况做好数据统计、分析工作;根据预算方案的执行进度情况,进行及时反馈;结合方案分析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并修改相应的预算执行计划,减少预算执行与方案的差距。
其次,规范预算调整的原则与流程。第一,预算调整需要与事业单位的战略目标相一致,无论预算方案如何调整,不能背离单位的战略目标。第二,预算方案调整不能违背收支平衡的目标,要结合成本效益原则对不同调整方案的收益进行排序,然后再调整。第三,预算调整是由于市场环境和政策条件与预算方案发生了较大的出入,而不能因为人为主观原因而随意调整。
参考文献
1.韩梅.关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的思考.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12).
2.黄青.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财经界(学术版),2020(12).
(责任编辑:王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