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发展路径

2020-10-09梁华锋

青年时代 2020年20期
关键词:文化工作基层群众发展路径

梁华锋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而且在物质得到较大满足的情况下,对基层群众文化有了一定的需求与要求。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在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果实的关键时期,基层群众文化的广泛性、创造性、代表性,有利于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基于此,本文将主要分析新时代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阻碍、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基层群众;群众文化;文化工作;发展路径

一、引言

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水平。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发展,是提升民族文化自信与文化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应找准发展的正确方向,找到发展的突破切口,为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与精神世界,为实现文化强国助力。

二、基层群众文化概述

基层群众文化,“基层”与“群众”代表了一种普遍性与基础性,顾名思义,其出发点应该是满足廣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要,并达到娱乐、健身、教育等目的。

总体来说,基层群众文化的主体广大人民群众,自发主动或间接参与的文化活动都可以被纳入基层群众文化的范畴。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一方面要梳理、提升文化活动内容,使其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体制改革要求;另一方面是要在市场经济发展逐步提高、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入的过程中,使基层群众文化协调发展,反哺经济进步[1]。

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国各地对文化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诸如文化复兴、文化传承、文化宣传等不同的文化建设需求日益突出。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为不同地域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更具广泛性、基础性的载体平台。把传统文化、地域文化融入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一方面可以增加基层群众文化的特色特点与趣味性,另一方面可以满足当地的文化建设需要。

三、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发展阻碍

现阶段,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水平的提高。目前,较为突出的问题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限,工作着力点不明确,工作人员相对欠缺。

(一)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限

在经济发展,特别是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一定提高,但总体来看,依然存在设施供不应求、建设不平衡、规划不合理的情况,特别是老城区或旧小区,既没有空间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又受限于资金支持力度。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使得相应的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缺乏配套支持,由此对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开展造成阻碍。另外,虽然有些企业、单位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但是由于协调性不足、站位偏低等问题,基础设施利用率低下,并不能成为开放性的、适用于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基础设施。

(二)工作着力点不明确

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着力点不明确,主要表现在缺乏科学、系统、合理的工作计划与明确的工作方向,缺乏地域特色、品牌意识,在工作开展过程中,难以实现民间自发组织与群众间接参与政府组织活动之间的平衡。这让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用力分散,抓不住重点,打不成共识,进而出现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广泛却没有精品、普遍却没有质量,广大人民群众配合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热情降低,造成现有基层群众文化形式单一、缺乏亮点、生命力不强的尴尬局面。

(三)工作人员相对欠缺

文化馆、文化站是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主要机构,但现阶段,文化馆、文化站的工作人员相对欠缺,而且骨干力量流失严重,导致其无法对群众提供专业的指导与建议,及组织高质量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由此造成的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专业性不足、创新力不足、融合度不足,成为基层群众文化工作顺利开展的阻碍。此外,由于政策支持性不足、资金保障不到位等问题的存在,专业的社会力量很难进入基层群众文化工作领域,不只是专业性人才缺乏,基本的职能人员配备也存在较大缺口。

四、新时代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方向

新时代,基层群众文化类型丰富、形式多样,发展势头向好。总体来说,经过漫长的发展与积累沉淀,具备新时代特征的基层群众文化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知识学习型、基础普及型和竞技比赛型。新时代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方向就是提升、完善这些文化类型。

(一)知识学习型

学习型社会是新时代社会建设的主要方向。学习意味着进步、创新、发展。现阶段,人民群众的知识文化水平显著提高,对知识有了一定需求,对知识的重视程度也有了一定提高。可见,组织开展知识学习型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符合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发展的方向之一,而且这一方向具有长远性,对提升人民群众整体素质与社会发展水平有积极作用[2]。在坚持知识学习型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发展方向的过程中,基层群众文化组织的配套建设也要做好,图书、网络等是必不可少的物品。通过读书沙龙、阅读分享会、网络技术交流等十分常见的知识学习型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可以达到增长知识、开发智力的目的。

(二)基础普及型

基础普及型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多是由人民群众自发组织开展,以棋牌、绳毽、跳舞、健身等活动居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基础普及型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强调简易方便、投入较低。比如,笛子、二胡等乐器可以随身携带,受场地影响较小,适合作为基础普及型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发展方向的内容,而钢琴就不具备这样的特点。同理,健身作为新时代基础普及型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重要方向,公园的哑铃、拉力器等简易的健身器械就适用于基础普及型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健身房成本较高,相对而言就不适用。

(三)竞技比赛型

竞技比赛型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如体育比赛、文艺汇演等),能够增强人民群众参与基层群众文化的热情,提高基层群众文化的水平,扩大基层群众文化的影响与吸引力,活跃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氛围。在竞技比赛型工作中,有关单位可以设置一定奖励,这也是对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发展的有效助力。奖励不一定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或荣誉方面的,如通过竞技比赛可以选拔出“城市达人”“文化榜样”等模范典型。这些文化模范对基层群众文化充满热爱,对推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开展充满热情,是推动基层群众文化发展的优质力量,在人民群众间具有较大的号召力与感染力。

五、新时代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建议

(一)更新理念

新时代,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理念,不仅要响应人民群众的呼声,而且要与时俱进,融入对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理解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内容,充分体现社会发展主旋律,以保证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发展新理念能够指导具体工作,进而开拓新时代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发展的新局面。同时,理念更新,还应该体現品牌意识与精品意识。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许多民族特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就能得到弘扬与发展,本质来说是对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发扬。所以,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要充分利用这一文化特点,突显基层群众文化的民族性,形成品牌特色。

(二)完善制度

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需要物质支持,无论是配套设施还是资金都要有所保障,这也是新时代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基础部分。因此,新时代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发展要完善相关制度,只有通过完善的制度才能确保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能够获取应有的物质支持[3]。为了保证制度的保障性与指导性,首要完善的就是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目标、开展要求、合格标准、具体方法等内容,这也可以确保新时代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三)培养人才

基层群众文化本身具有普遍性,为了适应这一特点,新时代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就需要建立一支专业、专职的基层群众文化指导与组织队伍。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通过公开选聘、内部协调等方式组建队伍;另一方面,则是引入社会力量,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进而保证新时代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发展有足够的人才支撑;同时,要加大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人才培养的力度,以保持其先进性与专业性,为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发展提供专业的支持与蓬勃的创新力。

六、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发展路径具有多样性与灵活性,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是把握时代特征,确定发展方向,掌握核心要素,用专业知识指导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用热情组织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在思想深处,认识到新时代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对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姚树强,王亚娟.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J].赤子,2012(4):32.

[2]黎昌珍,蒋媚,劳德祥.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文化扶贫的创新路径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9(5):74-77.

[3]沈甜.高校文化艺术人才参与基层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J].戏剧之家,2018(28):163-164.

猜你喜欢

文化工作基层群众发展路径
浅析如何组织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
新媒体背景下基层群众政治参与问题研究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