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情育德、用心对话: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实践

2020-10-09吴美玲

成才之路 2020年27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德育

吴美玲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并在“立德树人”指导思想的引领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育人的教育目标。文章主要从依据学生特征、融入德育游戏、引领道德模范、结合实际生活、开展实践活动几方面入手,探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实践。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德育;学习兴趣;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7-0037-02

在新课改的方针指引下,道德与法治教学应该在知识讲授的基础上,进行德育渗透,给予学生正确的德育引导和德育熏陶,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基于此,教师应立足自身的教学经验,对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进行探讨。

一、依据学生特征,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生活

初中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不同于小学生的稚嫩,也没有高中生的成熟,但是他们却有着青春期的敏感、好奇、特立独行,没有教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他们很可能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问题。因此,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善于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知识点来帮助学生做好价值定位,使学生在适应初中生活的同时,能够以积极的状态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例如,在教学“中学时代”这一课时,教师先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以全景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带领学生整体感受校园,使之整体感知校园的新环境。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们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寻找初中校园生活与小学校园生活的区别,进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已经步入人生成长的“新阶段”,认识到在初中的学习和生活中将面临各种机遇和挑战。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收好”小学时期的稚嫩,树立远大的志向,好好把握初中的宝贵时光,进而以饱满的热情迎接初中生活、适应初中生活。

二、融入德育游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道德与法治学科从字面上感受,学生会认为知识枯燥、理论性强,对该学科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再加上道德与法治不是主力学科,学生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有懈怠心理。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适当引入德育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中。例如,教学“公民的基本权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邀请几名学生上台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小云(化名)和同学们一起去超市购物,在离开超市时突然警报器响了,这时保安就走过来认为小云他们偷了超市里的东西,要搜身检查。在争吵之下,小云的同学就让保安搜身以证清白,但是保安什么也没有搜到,最后发现是警报器坏了,于是跟小云他们道歉……然后,教师根据此情景提问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小云他们的哪些基本权利受到了侵害?小云的同学同意保安搜身有何不妥?”这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既能感受到角色扮演游戏带来的欢乐,又能激发学习兴趣,有效提升知识运用能力。

三、引领道德模范,引导学生规范自身行为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模仿能力强,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渗透德育时,教师不仅要给学生透彻讲解课本知识,还要适时地为学生引入道德模范案例,在给予学生正向引导与积极影响的同时,通过多方面观察与综合分析,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使其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与义务,自觉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例如,教学“积极奉献社会”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讲扫雷英雄——杜富国: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国对战友喊“你退后,让我来”,但在进一步查明情況时突遇爆炸,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却安然无恙……教师还给学生讲述了孤儿——党勇:他身患癌症,但是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勇敢与病魔作斗争。为了回报社会,他将自己的眼角膜捐献出来,把“光明”留给别人,使生命得以延续……这些模范人物的故事,能够带给学生心灵上的震撼和启发,使其懂得服务社会的意义,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努力做一个负责任且对社会有益的公民。

四、结合实际生活,深化学生德育意识

任何知识的教学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更好地适应生活。教师要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计划、有意识地依据教学目标与教材内容,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知识,才能更有说服力和“生命力”,进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深化学生的德育意识,提升德育的感染力与实效性。例如,在教学“亲情之爱”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引入“母亲每日暴走十公里减肥只为割肝救子”“下雨天爸爸打伞送儿子上学,自己半个身子都被雨淋湿了,儿子却滴雨未沾”“父亲在工地辛苦工作,但接到女儿视频电话的那一刹那,他却满脸笑容,丝毫不见刚才的劳累”……在这些生活中平凡而真实的片段的影响下,学生深受启发,会静下心来回想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最难忘的、最感动的事情。这样,能使学生在感恩父母的同时,感悟到家庭对一个人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爱家孝亲”的德育意识。

五、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

实践活动是检验知识教学成果与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其不仅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还能够达成课堂教学无法完整体现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为他们提供活动的机会,进而在检验教学成果的同时,引导他们在活动中践行德育行为,给予他们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助力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教学“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这一课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开放性的、实践性的课后作业,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节假日或者放学后走上街头,观察一下有红绿灯的路口和没有红绿灯时路口交通秩序的区别,体验一下排队办事和不排队办事的效率区别……在实际的体验活动中,能让学生树立秩序意识与规则意识,认识到良好的社会秩序能够促进社会正常运转。

综上所述,德育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且不断发展的过程,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尤为重要。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策略,立足课堂,走向课外,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生活,使他们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规范自身的行为,进而在提高德育意识的过程中,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宏.借助信息资源,提升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有效性[J].教书育人,2017(09).

[2]沈勤学.论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与学校德育日常工作的结合[J].中国德育,2018(23).

[3]付岭.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德育生活化教学方法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8(38).

[4]陈雨梅.道德与法治课堂情感体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2).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