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研究
2020-10-09方澜
方澜
摘 要: 专业教学标准是我国规范中高职学校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是中高职学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的基本依据。本文首先阐述基于中高职一体化人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必要性,归纳总结出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步骤及主要内容,并指出培养目标和规格、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等是中高职衔接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旅游管理 专业教学标准
2006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職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将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确定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工作的推进,2011年,教育部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逐步编制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2015年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如干意见》中再次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研究制订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可见专业教学标准是规范中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是中高职院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的基本依据[1](24)。
一、基于中高职一体化人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必要性
(一)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三十年多来,我国中高职院校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拓宽学生继续学习通道,现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课题组通过对四川省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情况调查,发现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中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
中职教育培养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和高职教育培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从字面和理论上都体现了层次性和连贯性,但是由于中高职教育缺乏国家统一的行政统筹指导,导致中、高职院校在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时出现了对国家政策的不同解读。另外,大多数中、高职院校制订或者修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缺乏对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面向的主要岗位及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进行深入全面的市场调研,或者中高职院校和企业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研讨、论证,所以中职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以为旅游企业输送初、中级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侧重对学生进行导游服务技能、餐厅服务技能和客房服务技能训练,不同程度出现轻基础、重专业,轻理论、重实践,轻理解、重操作的现象。高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教学中出现重理论、轻操作的现象。
2.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重复交叉
目前,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还没有统一的中高职衔接的一体化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各中高职院校大多根据学校师资和教学资源情况设置课程,并由授课教师选择相应的教材,加上中高职教师缺乏有效沟通,造成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重复交叉情况。
3.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重视程度不足
客观而言,一些中职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差,中职教育以就业和升学为导向,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开设为升学考试的三门文化课程或者侧重就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课程,形成了“学校不重视+学生基础差”的局面,以致大多数中职毕业生并没有足以进行高职文化课学习的基础。
高职学校的生源为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目前国内高职教育的文化基础课设置以普通高中生为起点。中职毕业生文化课基础差的劣势成为中职毕业生无法适应高职教育的一个主要因素。
4.实习实训项目重复
在实践教学方面,设计中高职专业实习实训项目时应该体现职业技能的不断提高。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少中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训项目内容与要求并没有明显区别,存在重复训练现象。如旅游管理专业认识实习、客房中式铺床、中餐宴会摆台、模拟导游实训、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有的高职学校为了区别于中职阶段的实习实训项目,修改课程名称,如中职专业见习和高职专业认识实习,虽然实习项目名称不同,但是实习内容和要求基本一致。中职学生到了高职后相当于再次进行相同的实训训练,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必要性
2012年,教育部发布了第一批410个《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2014年、2015年分两批公布了230个《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其中均涉及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标准,2019年7月教育部重新发布353个《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中涉及旅游大类中酒店管理专业、景区开发与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专业的教学标准,却没有涉及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纵观教育部前后发布的新旧中职和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均不是基于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的专业教学标准,课题组认为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的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专业教学标准缺乏是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之一。
由此可见,科学制订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是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准确定位、有机衔接的重要保证,也是有效提高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2](28-29)。
二、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步骤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开发首先要组建一支专业开发团队,团队由中职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旅游企业行业专家、职教专家等人员组成,对中高职两个阶段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标准进行整体分析、设计,使各个环节有效衔接。开发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一)市场调研
通过调查问卷(问卷星)、座谈、电话询问、现场采访等多种调研方法对行业专家、旅游企业管理人员、中高职学校教师、毕业学生进行专业调研,调研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行业企业的岗位设置及人才需求、职业岗位对学生素养、知识和技能要求及相应的职业资格要求;二是中高职学校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教学衔接情况、学生就业去向、学生继续学习的现状和要求;三是毕业学生和企业对现行专业教学的意见和建议等。
在构建课程结构时要处理好素质与能力的关系,在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职业素养培养,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处理好就业与创业创新的关系,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同时,强调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四)课程设置及学时要求
由于中高职教育办学层次的差异,学生就业市场定位的不同,中高职课程设置及要求定位也不同。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应根据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进行课程设置及要求分析,准确界定和明确教学要求上的差异,做好课程设置及内容要求的衔接,避免教学内容重复。
教学时间进程安排是对中高职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时间做详细安排,是各学校和教师实施教学的依据。如3+3模式的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标准规定,中职总学时3000个—3300个,公共基础课程學时约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专业技能课约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二,行业企业认知实习应安排在第1学年,选修课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应不少于10%;高职总学时一般为2800学时,16个—18个学时折算为1学分,公共基础课学时一般不少于总学时的25%,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不少于总学时的50%,各类选修课学时累计不少于总学时的10%。
在安排教学实践进程时还要注意课程与工作过程的关系。课程设置的先后顺序要与工作过程紧密结合,通过对职业岗位及工作过程的分析、综合,把基于工作过程相对应的课程归入一定的顺序,系统设计课程及教学开展的序列,使之互相关联,构成有机整体。
四、结语
专业教学标准是开展专业教学的基础性文件,是指导学校组织实施教学,加强专业建设,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不仅要适应国家战略需求、行业企业发展需求、学校特色发展需要、学生专业发展需要,还要突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学习能力、迁移能力,更要注重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的衔接,实现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富堂.专业教学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分析[J].职教通讯,2012(34).
[2]李海东,杜怡萍.广东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研制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6(7-8).
[3]邝卫华,何静,周华,代晓蓉,侯文峰.对接广州产业转型升级的中高职专业教学标准研究[J].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6).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2018—2020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基于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开发”(项目编号:JG2018—1036)阶段性成果;教育部、财政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国培项目“四川省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名师工作室”(项目编号:川教函(2018)353号)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