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与有效指导策略研究

2020-10-09覃素华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年18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计算机专业中职教育

摘要: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社会市场对专业技能人才需求量增加。特别是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使计算机专业几乎成为各个职业学校的公共专业。虽然每年步入社会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生源众多,但实际就业质量较低。基于此,本文采用文献查阅法、调查法等,以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为例,从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人手,站在发展的角度上,提出了一系列有效指导策略,目的为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与能力的提升提供帮助,给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教育;计算机专业;职业素养;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18-0149-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0SID):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已成为社会经济与人们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大部分中职学校都有计算机专业,虽然在教学上把培养实践与应用型人才作为目标,但大部分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步入社会后,在任职期间会出现无法胜任工作的情况:有些学生计算机专业知识十分丰富,但实践效果不佳;部分学生操作技能很强,但不能合理管理自己,职业素养不佳等[1]。因此,中职学校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目标培养,不但要满足市场发展需求,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针对性对改革与创新,以此有效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与能力。

1 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当前,大部分的中职学校都设有计算机专业,各个学校结合学校情况,根据发展方向的不同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主要课程可分为平面图像处理、网页设计与动画、网络技术等[2J。学生在学习两年之后进行1年的实践学习,最后通过双向选择就业。根据2017-2019年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该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的就业存在差异性,70%以上的学生从事的是工作专业性较强,且都集中在民营企业。通过人才市场交流反馈与调查统计,发现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基业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因素占比如图1所示,具体内容如下:

1.1 毕业生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根据调查与统计,每年毕业的计算机专业学生众多,除了中职学校,还有高等专业院校的学生。其中,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较多,占62%。有25%的学生可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但大部分学生毕业之后就面临失业,不能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有许多,主要原因有三点:首先,当前市场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有限,而每年众多的学生涌人市场,用人单位岗位有限;其次,中职院校学校众多,计算机学生培养质量参差不齐,真正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很少;最后,计算机专业学生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专业技能操作水平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1.2 学生职业能力有限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进入社会后,从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转变。大部分的学生在转变过程中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在适应过程中,很多学生难以适应社会及职业环境,在适应期间存在频繁转换单位的情况。根据访问与总结,造成学生不满的主要原因是工作环境差、生活条件差、不喜欢现在的工作等[3]。学生职业道德与纪律性相对较低,所从事的计算机职业实际操作能力相对有限,加上缺乏职业敬业精神,必将会对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造成影响。因此,在实习期间,应该对学生角色转换进行跟踪指导。

1.3 专业知识与技能应用“两张皮”

就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而言,除了与市场需求不符外,学生计算机知识掌握与操作技能的应用也存在影响。根据调查,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经常出现涉及范围广,内容十分全面的情况,这些课程设置没有涉及课程教学的深处,学生不能有效掌握。学生作为教育对象,在大部分情况下,老师在讲解计算机课程的相关操作基础后,并没有结合实际应用的情况,让学生根据理论知识,对相关的实际操作进行实践。另外,虽然有些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计算机实践操作,但是其教育只停留在表面性的操作,没有深入与实践环节相结合。此外,学校对实践课程安排较少,特别是针对网络技术方面的更少,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比较薄弱。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学生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难以融合。

1.4求职缺乏信心

根据人才交流市场的调查反馈,部分毕业生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这是由于学生因自身综合能力有限,或不能及时把握就业时机。他们在找不到工作时,不能从自己的身上找出原因,而是怨天尤人,甚至产生不平衡的心理[4]。有些的学生受自身专业技能的限制,在面试中屡次受挫,从而产生一种自卑感,失去对求职的意愿与信心。还有一部分学生为了不给父母增加负担,在求职中背负沉重的压力,常常表现出急躁、焦虑的心理,对以后的就业去向无所适从。

2 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有效指导的策略

职业指导是一门综合性社会科学,主要涉及了教育学、心理学及信息学等内容。作为一种社会服务手段,通过职业指导,对学生就业与求职基本技能的强化,可提高学生竞争就业意识[5]。通过对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态势的调查,分析了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存在问题,为了促进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以发展的观点,提出了一系列的策略,具体内容如下:

2.1 以市场需求导向培养学生

为促进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首先,学校将毕业生就业去向作为中心,根据市场需求导向培养学生。通过对所需用人单位进行广泛深入调查与研究,有针对性地培养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其次,学校根据调查报告,可对计算机专业的设置与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例如,相关人士对2018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做了“计算机专业市场需求”调研报告,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知中职学校应该开设电子线路辅助设计、信息软件工程等相关课程,并建设多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教学。但在实际中这些课程在各中职院校中还未开设,为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学校在《微软绘图软件应用》《网站管理》《网络安全》《网络综合布线》等课程现有的基础上,适当引入电子线路辅助设计与纤细软件工程等课程知识,给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基础。其次,在日常教学中鼓励学生参加电工操作证的考核,通过加强与提升自身职业技能,以此滿足市场需求。

2.2 注重学生职业素养与技能的指导

2.2.1 对学生职业素养指导

据调查显示,大部分的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对职业素养课程存在研学、基础差的情况,他们认为职业素养课程学习与自身所学无关.无法正确认识职业素养课程与职业需求的关系。由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职业素养课程的学习。在课程安排中,不但要注重学生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还需对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切实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实现人职匹配[6]。具体化策略为:首先,学校根据所开设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将其进行细化分化,并明确各专业相关的培养目标,加以针对性的教育。其次,教师根据课程设置的培养目标,采取典型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及辩论赛等形式,对学生职业意识教育与就业政策指导,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与就业途径,在职业素养课程中加强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有效化解职业素养培养与专业知识技能培养之间的矛盾。

2.2.2 对学生职业技能指导

对于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教学,为了满足市场发展需求,可根据中职毕业生的岗位,从实际情况出发,合理设置课程,对学生所学的计算机知识进行深入讲解,避免知识学而不能致用。比如在讲解网页设计与动画制作时,教师要求学生对该教学内容的掌握,不但要掌握多种网络设计与动画相关的制作软件,还需要通过学习与平时的积累掌握相关美术设计、字体设计等知识。学校根据市场变化,结合企业所需与学生情况,合理设置计算机专业模块,保证学生所学不但有理论性的知识,还涉及实践性的课程,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内容与流程,有效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时学习目标更具目的性与针对性[7]。教师根据本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在教学中采用小组模式,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运用自主研究的模式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对局域网进行规划与组建,小组单位在规划与组建中所遇到问题时,小组成员之间先自行讨论,经分析之后找到解决办法。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恰当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创新与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与精神,学生在学习中将计算机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充分结合,进而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2.3 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培养

由于大部分的中职院校学生多为高校的毕业生,其中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较少。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专业领域中设备更新换代较快,对计算机专业学生教育,对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培养,学校可引进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加强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首先,计算机专业教师要分析自身的不足与优势,根据对自身情况的了解,对专业特长进行深入学习,对不足之处有效弥补,使自身所学满足教学需求。其次,学校可鼓励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学习,为计算机专业教师提供更多的再教育与实践机会,使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8]。此外,学校可以与企业构建校企合作模式,为学生与教师提供企业实践的机会,让教师掌握先进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与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教师通过实践认识到不足,经学习后,将新的理念、知识与技术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这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可培养出更多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2.4 注重学生就业心理与面试技巧培养

大部分中职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与社会接触的较少,加上每年毕业生源众多,对就业存在畏惧心理。教师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首先要克服学生的畏惧心,可组织同类型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经交流与沟通之后,学生逐渐树立自信心。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生都可以从容面对。其次,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在求职过程中,计算机专业学生会遇到比自身优秀的学生或前辈,心理会存在自卑感。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在学生完成所布置的任务后给予鼓励与表扬,让学生分享自身的成长经验,发现自身的优点,以此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与荣誉感[9]。最后,注重学生面试技巧的培养。根据每年毕业生面试跟踪反馈与调查,很多中职毕业生在面试中存在紧张、胆怯的情况,这是由于学生担心自身的经验不够,不能合理回答面试官所提的问题。在平时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模拟招聘活动,以面试的形式,通过小组模拟演练或互评方式,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不足,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对其仪表、礼仪等方面进行指导训练与评价,让学生在面试过程中可应对自如。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有效指导的研究与实践,分析了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现状,结合学生就业实际,站在发展的角度上提出了以市场需求导向培养学生、注重学生职业素养与技能的指导、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及注重学生就业心理与面试技巧培养策略,为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与能力的提升提供帮助,促进了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庆.浅谈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如何适应就业形势 [J].中国新通信,2019,21(22):180.

[2]张文岚.中职学生就业情况分析及对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l.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2):46-47.

[3]梁晨.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现状调查[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8.

[4]谢满红,解读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如何适应就业形势[Jl.课程教育研究,2019(29):244-245.

[5]孙莉利.针对中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18):163.

[6]张蔓.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9.

[7]曾东明.中职学校学生就业管理困境与对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9.

[8]叶福后.基于创业教育视角探讨中职学生就业指导教学的优化改革[Jl.职业教育(中旬刊),2019(3):21-23.

[9]王静.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途径[Jl.科技经济导刊,2019(6):170.

【通联编辑:光文玲】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中职)“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有效指导的研究和实践”(课题批准号:GXZZJG20158080)

作者简介:覃素华(1981-),女(壮族),广西柳州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為计算机。3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计算机专业中职教育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探讨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