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与组合结构全英文教学方法研究
2020-10-09周婷刘红波
周婷 刘红波
[摘 要] 为拓展工程教育改革,天津大学建立了国际工程师学院,已获得了法国工程师职衔委员会(CTI)认证。研究生培养注重宽理论基础、强实践能力,且具有国际视野。在此背景下,开设了一系列全英文课程。以混凝土与组合结构为例,阐述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授课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方法,提出了一套具有针对性的混凝土与组合结构研究生授课模式,不仅增长了相关专业知识,练习专业外语,还可以为科研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 工程教育改革;全英文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混凝土与组合结构教学
[基金项目] 天津大学研究生全英文课程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 周 婷(1984—),女,博士,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研究所副教授,主要从事装配式住宅体系和智能建筑研究;刘红波(1983—),男,博士,钢结构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空间钢结构防灾减灾理论与技术、铝合金空间结构理论与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6-0259-02 [收稿日期] 2019-12-28
目前,对于高校对实践教学日益重视,特别是工程类课程,越来越多的教育学家认为,实践是工程类课程的最好教授方法,教学中越来越强调现场教学学时的分配[1]。工程学科在本质上是实践,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来实现[2]。天津大学国际工程师学院就是基于重点培养实践能力的思想建立的。
一、天津大学国际工程师教育及研究生交换制度简介
“天津大学国际工程师学院”(Tianjin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Institute,TIEI)是天津大学拓展工程教育改革的新尝试,目的是培育适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世界进步的国际工程领域高端人才。特点是校企紧密合作,共同参与宽基础的工程师培养;校企优势互补,在跨学科的背景下完成科研创新。TIEI在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和科研组织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重点计划在以下方面取得突破:借鉴法国工程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拟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取得突破;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同参与,拟在新型校企合作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方面取得突破;科研活动不再受学科界限的限制,拟在跨学科背景下科研活动的组织方面取得突破。
国际工程师学院设置智能建筑、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智能医学、智慧水5个研究生专业,毕业后研究生可获得天津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文凭和专业硕士学位及法国工程师职衔委员会(CTI)认证的工程师文凭。学院课程中50%~80%为双语和全英文授课,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注重与实际工程的结合。
为了提高研究生的国际视野,要求研究生在学期间尽量出国交换或者实习。为了创造良好的国际交换条件,天津大学与多所国外院校建立了学分互认机制,越来越多的研究生交换生出访或走进来,因此,对于课程的全英文化程度提出了较高要求。
二、基于国际工程师培养目标的智能建筑专业课程设置及特点
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工程师人才,国际工程师学院智能建筑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课程部分和共计10个月的三阶段实习部分。课程部分的设置体现了国际视角、广阔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的知识技能三方面的培养目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设置五类课程。专业课、项目实践课、社会与语言课、科学基础课、管理与基础课等,扩展研究生的专业视角,重视外语、管理和领导力等类型课程的讲授,培养高情商人才。
2.课时分为三部分。课堂授课学时、课上练习学时和课下实践学时,授课教师根据课程特点,自主设置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
3.课程教授注重实践教学。授课教师结合自身的科研或实践项目,讲授国内外学科现状前沿、具体项目实施方案和技术手段等内容。
4.半数以上课程为双语或全英文授课,部分课程为短期聘请外籍教师授课,方便与国外学校进行学期研究生互换交流,进行学分互认。
三、以混凝土与组合结构为例阐述课程特色
1.课程主要内容。混凝土与组合结构这门课程是将高等混凝土与组合结构两门课程合并,主要讲授钢筋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与原理、组合结构的基本组成原理与力学性能,具体包括以下部分:混凝土与组合结构概述、混凝土材料基本力学性能、混凝土材料性能的影响因素、新型混凝土材料、钢筋力学性能、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协同作用、约束混凝土与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组合结构研究进展等。该课程内容比较单一,多以基本概念为主,课程枯燥。应积极探索增加工程实践知识和感性知识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建立起工程概念和课程学习兴趣;探索课程理论教学由浅入深、由抽象到具体、由局部到整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建立起所学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强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3]。
2.课程授课模式。课程采用多种授课模式,包括启发式教学、导入式教学、比较法教学[3]、讨论式教学、实践式教学等多种形式。课程共计48学时。由于本课程主要以讲授原理为主,因此安排课堂及练习学时32学时,实践学时16学时,其中课堂与练习学时中,以课堂讲授、课堂翻转和课堂讨论形式为主,例如,在混凝土、钢筋、相互作用原理部分,以课堂讲授结合随堂练习形式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在新型混凝土、组合结构分类等应用知识部分,结合课堂翻转形式,让学生自查资料并进行PPT展示。在实践学时部分,一般一学期进行2~3次工程现场、加工厂和试验室参观,参观后组织课堂讨论并提交实践研究报告。
3.针对中法研究生混合课堂的全英文教学方法。作为中法研究生互换学期的课程,一般选课研究生有6~8名法国学生,10~20名中国学生,要求课堂授课语言为英语。通过测试发现,研究生的专业词汇量和专业英语水平都很有限,因此需要采用浅显易懂的英文授课方式。目前采用的是课前预留一段时间,让学生预习PPT,尽量把关键知识点用较为简单的句式反映在PPT上,放慢授课速度,降低授课难度,重点讲述基本结构、构成原理、研究思路、试验方案和图表解读方法等。授课目的集中在让学生熟悉专业英文,了解混凝土与组合结构的构成原理,能够通过原理发现规程,启发自己的科学研究,学习研究不同力学性能的常用试验方法上。
4.E-learning平台的运用。天津大学建立了教学用E-learning平台,在此平台上可以上传每节课的课件资料、视频和文献等,学生能够提前下载课件进行预习,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下载相关文献资料学习,实现老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本课程利用E-learning平台,实现了课程资料的有效共享。
5.考查综合能力的课程考核方法。根据课程的授课模式,将考核分为以下几部分:①期中考试,考试内容主要是课堂授课内容,占比20%;②期末考试,学期末知识点总体考查,占比30%;③课堂翻转Presentation成绩,占比20%;④实践报告成绩,占比30%。通过多方面考查,不仅可以督促学生掌握课堂授课内容,还可以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总结问题、口语表达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四、总结
借鑒法国工程师教育中注重实践与练习的培养方案,针对法国交换生与中国研究生混合课堂的特点,提出了一套具有针对性的混凝土与组合结构研究生授课模式,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学时,能够使得学生熟悉专业英语词汇,了解混凝土与组合结构的构成原理,掌握基本的力学性能研究思路与试验方法,不仅增长相关专业知识,还可以为科研提供参考和指导。
参考文献
[1]王立成,董伟.以工程实践为导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6(2):73-77.
[2]李方慧,田春竹.钢结构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1):135-137.
[3]张晓燕,李凤兰,曲福来,韩爱红.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1):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