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四五”期间长春市农业农村工作研究

2020-10-09郑伟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粮食安全长春市农业现代化

摘要:“十四五”期间,长春市补齐三农领域短板、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将面临新的发展环境。做好农业农村工作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升稳产增产能力,确保农民收入逐步增加,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长春市;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F323

DOI:10.13784/j.cnki.22-1299/d.2020.04.010

长春市农业农村工作“十三五”期间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十四五”期间,长春市将面临新的发展环境,做好农业农村工作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着力解决好一些重大问题,这是在制定规划和谋划工作时必须思考的课题。

一、长春市农业农村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长春市农业农村工作现状

长春市农业农村工作突出粮食生产,始终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发展战略,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以产业振兴为突破口,以农民收入增长为目标,全市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活力持续增强的局面正在形成并得以拓展。二是开展绿色有机示范市建设。长春市目前有机示范园区近50个,绿色有机环境监测总面积达360万亩;“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总数达500个,全市培育的農产品品牌近3000个。三是农业现代化迈出新步伐。长春市组织实施攻坚行动计划,安排专项引导资金,新建高标准农田近80万亩,农业机械化水平近90%;农业规模经营比重近50%,长春市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近350户,现代产业园区10个;总体现代化发展水平在全省排名第一。四是建设美丽乡村。长春市拥有国家级美丽乡村12个,省级60个。

●长春市农业农村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明显。垃圾、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改厕任务艰巨;水、电、气、路、网还需加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方面存在明显短板;道路老化、缺乏养护资金及养护能力不足已成为突出问题。二是“钱”“地”“人”难题有待突破。制约农村发展的关键难题还没有找到有效解决办法,资金短确、人才匮乏问题普遍存在,科技等要素支撑明显不足。三是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缺乏衔接。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不深,没有形成科研、生产、加工和销售完整产业链条;龙头企业影响力不大,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机制不健全;农产品附加值没能得到充分提高,优质农产品供应不足,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四是农民素质有待提高。大量高素质青壮年转移到城市从事非农业生产,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而且老龄化、女性化趋势严重,推广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科技普及面临较大困难。五是县域经济低位运行。有带动和引领的项目不多,税源普遍不足,财政收入较低,县域经济持续低位运行,间接导致农民增收滞缓,加剧农村空心化,使得乡村振兴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制约。

二、正确认识和科学分析长春市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发展环境

“十四五”期间,长春市将全面迈入小康社会,需要不断加大力度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继续采取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系列政策,这些都将给农业农村发展带来较大的机遇。但是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将发生变化,和“十三五”时期相比,经济增长速度会有所放缓,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将影响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此外,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的中心城市建设、城市群建设、都市圈建设都将导致各种要素的倾斜,使得地区之间、城乡地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加之整个吉林省、长春市经济长期低位徘徊,这些都将给长春市农业农村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

今后一个时期,长春市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着较好的发展机遇。一是国家对农业农村工作将更加重视,并着力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全面实施农业优先发展战略,在保证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环境安全、黑土地保护、农业科技创新等领域给予大力支持。二是我们将迈入“后小康”时代,国家、省、市的“乡村振兴战略”中各项任务将得到进一步实施和落实,新型城镇化建设将继续推进,长春都市圈建设将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国家大力倡导的“两新一重”以及农村服务业、食品加工业等方面存在的明显短板将得到“特殊发展”的机会,长春市农村各项改革全面深化,农业的吸引力将越来越强,农业农村将成为“时代风口”,带来大量的资金、技术和其它资源流入。四是长春市积累了丰富的物质基础、科技力量以及做好农村工作的经验,农业发展方式正从粗放式的生产经营向绿色环保、精耕细作等现代农业生产转变,加上“十三五”规划的有序推进,这些都为“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我们也将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农业基础性、弱质性的特点将长期存在,长春市农业仍处于爬坡发展时期,这是长春市农村最大的村情和现实。一是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就业问题突出,将影响农民工的就业岗位的稳定性。同时,科技进步也将导致普通劳动力的大幅减少,或将导致大量农民工处于“亚失业”或“潜在失业”状态。城市改革缓慢,将阻碍农业人口市民化进程,阻碍城镇化建设进程,阻碍部分公共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二是长春市农民收入增长不明显,各种成本上升增加了种植业收益的难度,来自非农领域收入空间也在变小变窄,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随着种粮成本的上升和收益的下降,资源性农产品缺乏竞争力,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许多乡村产业没有发展空间,农业对农民的吸引力不断衰减,许多农民对农业生产缺乏兴趣,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基础还不稳固,在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等领域存在明显短板。三是农村各类人才短缺,有条件的青壮年及部分低龄儿童向城市迁移,农村人口持续流出,部分“两委”班子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对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缺乏奖励激励机制,大学毕业生对农业农村缺乏兴趣和感情,很少愿意返乡务农。四是后备农业资源不足,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组织化程度较低。尖端农业科技缺失、基础性农业科研水平差距明显,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农业技术推广难度较大,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五是除传统种植养殖外,许多乡镇缺乏产业支撑,集体经济发展较慢,农民与土地村庄的粘度正在逐步降低。以自然村落为基本组织形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晰,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突出。

三、“十四五”期间长春市农业农村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保持战略定力,加大支持力度,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一是全面落实中央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各项要求,建立确保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长效机制,以粮食稳产增产为重点,走出一条符合长春实际的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二是健全和完善政策体系,在农民收入、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民文化素质、农村环境等突出问题方面出台一批有针对性且管用的举措。三是建立考核制度,尤其应加大对县级主要领导的督导。明确将农村工作纳入县委主要领导的主要工作,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免和政策支持的重要依据。四是县域新增贷款、地方政府债券向农村倾斜,加大对农业相关领域的投入,创新财政支持思路。

●调动广大干部和农民的积极性,着力解决实际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一是充分调动长春市农村广大基层干部尤其是农民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二是开展乡村振兴“长春样板示范区”创建活动,坚持规划先行,注重质量,分解和细化总体任务,逐年推进,坚持有重点、有区别,避免造成混乱无序和巨大浪费。三是调整城乡要素配置结构,重点推动政策、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流动,夯实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保障,遵循农村发展的内在规律,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在基础医疗、基本养老、社会救助等方面实现统筹。四是探索成立长春市乡村振兴基金,广开投融资渠道,鼓励相关基金通过直接股权投资和设立子基金等方式发挥资金撬动作用,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向农村。

●科学制定标准体系,整体推进,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对长春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进行系统梳理,对照国家、省、市总体规划,检查各项任务的落实情况,总结分析存在的不足和遇到的瓶颈。二是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和近年来长春市农村发展实际,调整、完善、修改各项指标。三是对国内外农业现代化地区发展的经验和路径进行对比研究,学习借鉴适合长春市发展的各种成功经验。四是学习其它省市经验,加强与农业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部门合作,争取更多政策、项目、成果向长春市倾斜。五是在产业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生态现代化、乡村治理现代化和生活现代化等方面整体推进。六是探索建立符合长春农业发展实际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完善补贴政策,调动种粮积极性,提升稳产增产能力

一是建议国家和吉林省加大种粮补贴力度,调整玉米、稻谷等主要粮食作物的最低收购价格,重点补贴产粮大县、产粮大户和储粮大户、加工大户,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落实和完善好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鼓励和支持将标准化设施大棚、仓储保鲜库、烘干房、智能复式多功能机具等创新产品纳入补贴范围,全面实行补贴全时段受理和资金兑付随时办理。二是探索形成可积极引导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的财政、金融、保险、期货等多元政策工具和政策框架,激活粮食生产的主体、市场和要素。三是依托省、市农科单位助力长春市粮食生产中重大难题的攻关,提升粮食生产领域创新转化能力,推进科技在水稻、玉米等粮食生产中的贡献率。四是完善实施长春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计划,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发挥好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激励效应。五是培育长春市粮食龙头企业,加大与国内外知名粮企和科研机构合作,将长春粮食集团等打造成国内外有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企业,打造长春市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建立多元化增长机制,壮大集体经济,确保农民收入逐步增加

一是建立多元化的增收长效机制,确保长春市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在进一步完善粮食生产者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基础上,积极开展糧食生态补偿机制探索,保持农民转移性收入适度增长。二是鼓励和支持省、市金融机构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等业务,盘活农村土地以及其它闲置资源,壮大集体经济,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三是拓展经营性收入,加快发展养殖、园艺、庭院经济以及农村电商、休闲农业、健康养生等新模式和新业态。四是各县市及乡镇要开发乡村水管员、护路员、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扩大农业劳动力就业,扩大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就地雇佣当地村民。五是完善各类利益主体的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地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六是创新实践大农业观,引导长春市农民挖掘山林河草等资源潜力,利用好各种国土资源。

●强化实用技术学习,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是扩大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高校农村定向生招生名额。二是成立长春市“村政学院”,实施新型农民培育计划。根据产业需求遴选培育对象,分产业、分层次建立培育对象动态数据库,重点培养农业经营者、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返乡创新创业者、专业种养能手;培育方式上把集中培训分解为应季、应时的弹性培训,内容上注重向产前、产后延伸,注重提升创业创新能力,加大电子商务、互联网技术培育,造就大批“土专家”“田秀才”和职业经理人,培养大量工匠式农民。三是探索实施长春市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等级制度。四是在政策、税收、资金等方面大力支持鼓励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扎根基层,成为创富主体,形成集群效应。

●健全创新体系,建设“现代农业创新硅谷”,推动涉农科技成果转化

一是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依托,在农安或榆树建立“农业创新硅谷”试验区,提升长春市农业原始创新能力。二是健全长春市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农业科技供给水平,打造长春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各类平台,推动涉农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创新中心建设,整合吉林大学、中国工程院东北振兴研究院等高校院所的优势资源,形成农业创新科技联盟。三是成立长春市农科e站高新技术转化平台,推动涉农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建立“特色产业+专家团队+农科人员+带头人+农户”的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机制,依托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农科院、长春农科院加强新农科建设。四是改革和完善农业科技服务组织,设立长春市乡村振兴科技服务专项,加快本地科技人员的培养,推进产学研项目实施,全面提高长春市农业机械装备智能化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运用现代科技应对疫情、病虫及气象灾害。五是加大涉农领域科技创新政策的支持力度,设立长春农业天使投资基金,开展风险补偿、专利质押等业务。

●加快基础设施改造,创建示范园区,建设数字化乡村

一是促进制度创新和应用创新,引导各方合作参与,创建有利于长春市数字乡村建设的体制机制。二是加快实施新一代农业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覆盖农村的高速光纤宽带网,推动遥感技术、地理位置服务、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加快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与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基地建设,推动信息化和农业装备、农机作业服务与农机管理融合应用。三是依托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培养适应数字农业发展的各类人才,帮助农民掌握更多的数字化工具。四是在榆树、农安、德惠等市县建立数字化示范园区,培育数字化村、镇,探索长春市重点农产品数字化转型路径,形成一批技术规范和集成应用模式。五是积极申报农业农村部大田种植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争取得到更多政策、资金、技术上的支持。

●强化要素供给,推进三产融合,拓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新路径

一是以县城和环长春市周边的合隆、米沙子、奢岭等重点镇为重点展开建设,引导和支持人才、资金、技术、科技等发展要素向县域流动,使其成为长春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的重要环节。二是强化产业发展支撑,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处理好市区产业园区与城镇的空间关系,推进区域产业布局与城镇空间格局有机融合。三是建立多元、高效、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激发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热情,扩大建设资金来源,努力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一体化运营、一体化管护。四是按“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思路,围绕特色种养业、特色加工业、特色文旅业创建50个农业产业强鎮。

●深化综合改革,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激活全面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一是推进长春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为重点,制定税费、用地、金融等方面支持政策,守住村集体资产流失和村民利益底线。二是创新和推广土地托管“长春模式”,培育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效率和竞争力。三是深化长春市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地确权后续工作,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配套措施,探索建立长春市土地市场交易平台,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四是深化宅基地改革,在保护农民权益基础上,探索建立农民宅基地使用权出租、抵押、入股、继承、转让、互换、赠与、联建经营、委托经营、权益置换的具体机制,探索宅基地有条件转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路径。五是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大力推进乡村治理体制创新,形成更加有效、充满活力、多元共治的新型乡村治理格局。

作者简介

郑伟,长春市政协农业委员会高级编辑,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责任编辑 王宝珍

猜你喜欢

粮食安全长春市农业现代化
奔跑的小浪花
蒲公英和毛毛虫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
城镇化加速背景下河北省粮食储备形式转变分析
强化农田水利改革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
颜料打翻了
长春市吉航汽车维修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