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银行“互助+志愿”养老模式评价体系研究
2020-10-09李青竹曾芳芳
李青竹 曾芳芳
【摘 要】伴随着我国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时间银行“互助+志愿”养老模式成为积极应对老龄化创新之举。本文借助CIPP模型对时间银行“互助+志愿”养老模式从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共四个维度构建起时间银行“互助+志愿”养老模式评价体系,并为时间银行未来进一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希望未来其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关键词】时间银行;互助养老;评价体系
引言
自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国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这带来老年服务需求日益增长,而与此对应的是我国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日益凸显。为应对挑战,各地积极探索创新适合于本土的养老模式,其中“时间银行”因其有偿回报的现代志愿精神和独特的运作模式受到多地的青睐。该模式发源于美国,随后被广泛应用于社区实践,“互助+志愿”模式对解决养老服务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综述
1.1时间银行的现状研究
季婷等通过对南京市中老年人的调查,指出居民对时间银行的认知度不高,时间银行在不同组织中发展不平衡的结论。任佳妮等通过对嘉兴民北社区时间银行的调查,概括出当地时间银行受欢迎程度提高、参与人数日益增加、社会效益显著的发展状况。
1.2时间银行的问题研究
陈际华认为时间银行通过劳动成果的延期支付来实现兑换,存在信任度和认同感不高、时间币缺乏统一标准、运行过程风险高和时间币的转让、继承及通存通兑难的问题。赵定东等以兰溪市兰江街道为例,调查发现时间银行存在有效运作难、内生性社会组织力量不足、积分只存不取和跨地区通存通兑尚未实现等运作困境。
2.评价体系指标构建
2.1理论选取
早在1967年,美国学者斯塔弗尔比姆提出CIPP模型,即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本文援引该模型构建起时间银行“互助+志愿”模式的评价体系:一是背景评价,通过观察时间银行发展的实际需要,探究“互助+志愿”模式下的支持系统要素;二是投入评价,评价建立和发展时间银行养老模式中投入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三是过程评价,依靠评价时间银行运作过程,重点在于时间银行运作要求的贯彻与落实情况;四是成果评价,评价时间银行运行取得成效,强调时间银行带来的直接、间接成果及相关主体对该模式的满意度。
2.2体系构建
综合前期调研,本文遵循评价指标的全面性、科学性、代表性及客观性原则,基于CIPP模型构建起一套由四个维度、两级指标组成的时间银行“互助+志愿”养老模式评价体系,不同维度下存在不同的量化指标,详细见表1。
3.政策建议
从各地时间银行运行状况发现,我国时间银行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关注与解决。为推动时间银行进一步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1)利用现代多媒体,多渠道增强公众对时间银行的了解。(2)充分考慮劳动强度与服务类型,建立时间币标准化的计量与兑换方式。(3)提高互助志愿平台信息化程度。(4)提高时间银行政策的统筹层次,由市一级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与标准,对时间银行的发展予以支持与引导。
参考文献
[1]季婷,陆萌萌,丁亚媛.南京市时间银行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全科护理,2020,18(03):347-350.
[2]任佳妮,李铜山.“时间银行”发展现状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3,25(02):31-33.
[3]陈际华.“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发展难点及应对策略——基于积极老龄化的理论视角[J].江苏社会科学,2020(01):68-74.
[4]赵定东,黄炤羿.社区营造中的时间银行:优势、困境与改进策略——以兰溪市兰江街道为例[J].社会工作与管理,2020,20(02):71-8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