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环节形成性评价对大学计算机教学中少数民族学生成绩的提升作用
2020-10-09张瀚元田翔华森干
张瀚元 田翔华 森干
摘要:新疆某高校于2018-2019年第二学期和2019-2020年第一学期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开展了分级教学和形成性评价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形成性评价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特别是在国语授课中缩小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在高校计算机课终结性评价(如期末考试成绩)中存在的客观差距。借鉴Wilcoxon signed test统计原理,利用T-test统计方法在比较该课程期中与期末成绩排名百分位差异性的变化后,本文认为环节更多的形成性评价教学能缩小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在终结性评价的差异,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排名统计;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少数民族学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18-0161-03
開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 OSID):
长期以来,新疆地区高校需要对非汉语背景的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授课[1]。根据相关研究以及本文数据分析反映,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低于汉族大学生的学习成绩[2]。在其他国家,少数族裔在成绩上表现较差,但程度不同,说明文化背景在教育教学中起到一定作用[3-5]。我们认为好的教学实践,应该在不降低内容难度的基础上缩小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在终结性评价的差异性。本文的研究表明,通过多环节的形成性评价教学可以降低文化族群因素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影响。
1 教学改革方案
为提升教学质量,特别是缩小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在高校国语授课中成绩存在的客观差距。新疆某高校于2018-2019第二学期和2019-2020第一学期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开展了分级教学和形成性评价教学改革[6-8]。分级教学的目的在于实现因材施教,针对学生计算机水平掌握程度的不同,进行不同难度和深度的教学[9],见表1。形成性评价教学是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更多的教学评价环节,不仅局限于考试评价,以便更早得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在后续教学中,这些反馈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更积极学习[10-11]。
在开课第一周举行的模拟大学生计算机水平测试(CCT)[12]中,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A级班进行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良好的学生进入B2级班进行医学多媒体技术(Photoshop、flash和premier)的学习,一般的学生进入B1数据管理(强化Excel和Access),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C级计算机基础和Office基础学习。其中,1汉族学生人数和1少数民族学生人数为2018-2019第二学期的统计,2汉族学生人数和2少数民族学生人数为2019-2020第一学期的统计。授课时,将大一各专业划分为两批授课,两个学期人数不同且专业班级随机。
表1,教学分级情况说明。分级为A、B2、B1和C四个等级,难度由难到易。
2 分析方法与结果
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的教学分为了多个模块,教学内容不同,每个模块又有不同教师授课且考试试卷不同。我们通过衡量在期中和期末考试中少数民族与汉族学生成绩名次排位百分位的差异性,来消除不同教学内容和评价差异的影响。类似的统计方法有wilcoxon signed rank[13],先对全体数据的差异性的排名,再对所有增长差异和减少差异的样本数量进行假设检验,即原假设认为样本增长差异与减少差异的数量应该一致。但在本文分析中,在多个模块内混合了不同教师的授课,为了排除影响因素。利用wilcoxon signed rank的思想,我们以每个模块内名次排位的百分位为依据进行二分组学生统计( T-test)来避免因不同教师、不同内容、不同考试难易造成的影响。我们规定某位学生名次排位的百分位为:
某位学生名次排位的百分位=(该模块学生总数一该学生名称排位名次)胲模块学生总数
之后我们选取学生统计量( T-test)来比较在期中和期末考试中不同模块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成绩排名的差异[14]。所有模块汉族学生排名的成绩平均值都高于少数民族学生,见表2。因此我们选择Exce12010中TTEST函数中更严格的双尾异方差来计算两组间的P-value,通过P-value来反映组间差异程度。在这里,我们认为P-value<0.05是存在显著差异性。(1)如果期末成绩P-value>0.05,我们认为经过教学显著差异性消除;(2)如果期末存在显著差异性,但期末相对大于期中的P-value,我们认为显著差异性缩小;(3)如果期末存在显著差异性,但期末比相对小于期中P-value,我们认为显著差异性扩大。利用P-value的差异性来衡量两组样本差异程度,详见表3。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因为2018-2019第二学期是首次开展形成性评价教学,进行更多评价环节,进行上课出勤、每堂课的课堂提问、4次记分作业和4次课堂小测验,以及期中与期末考试等评价方案。但在随后的反馈中,计算机授课教师普遍反馈因授课班级和人数多(200人/教师)。教学工作量过大,统计和批改占用时间过多。因此,在2019-2020第一学期的形成性评价中减少了评价环节,进行2次记分作业和4次课堂小测验,以及期中与期末考试。通过比较两学期少数民族与汉族学生在终结性评价(期中和期末成绩)的差异,我们发现2018-2019第二学期C、B级的班在期中测试中存在的差异到期末测试中消除,A级班在期中测试存在的差异到期末测试中细微扩大;而在减少评价环节的2019-2020第一学期,C、B级班在期中测试中存在的差异到期末测试中依然存在,而难度大的A级班在期中测试存在的差异到期末测试中继续扩大。好的教学需要随着教学活动推进缩小少数民族与汉族学生在终结性评价的差异,从而我们认为,环节丰富的形成性评价教学对少数民族学生成绩的具有提升作用,对教学质量提升有促进作用。
3 结束语
本文提出通过衡量少数民族与汉族学生客观存在的成绩差异程度来分析教学改革方案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同时利用年级排名所占百分位为标准化方法进行差异分析。此方案可以避免因多模块授课内容的不同而带来的影响,可以用来横向比较教学过程。在高校教学分析中,同样的思路也可以利用高考成绩将入学学生分为A(高分)和B(低分)两组,在不降低难度的情况下,好的教学过程应该缩小A和B两组的差异。
从本文的数据中,我们得出在新疆某高校引入更多环节形成性评价对提高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的教学质量是积极的因素。在多个不同难易模块的教学评价中同时反映一致性结论,即环节丰富的形成性评价教学对缩小少数民族与汉族学生在终结性成绩的差异有积极作用,对教学质量提升有促进作用。我们注意到难度较大的A级班在两学期的授课中差异性持续扩大,说明程序语言设计类课程专业程度较高,在抽象知识介绍时对使用国语的汉族学生更易理解。建议提高对各专业学生进入A级班的划分成绩或者需要参考学生相应的数学成绩。此外需要反思的是,我们的形成性评价手段过于单一,以节点式测评反馈为主。形成性评价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得到反馈以辅助教师改进教学,警示学生改变学习方法和态度。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过程,如可以设计学生知识掌握自评表,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该方法也已经在国外教学中取得一定效果[15]。
在进一步的教学改革中,我们会丰富形成性评价环节的设计。但面对多个班级和大量学生的情况下,本人也认为多环节形成性评价在现有教学资源和策略下难以长期实施。在2019-2020第一学期授课中,因为在上一学期首次执行形成性评价时占用教师时间和精力过多,而不得不减少评价环节。这导致少数民族与汉族学生终结性成绩差异扩大就说明,减少形成性评价环节不利于教学质量提升,也即纯粹依靠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不利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掌握。建议一方面让学生助教帮助统计形成性评价和批改作业,以减轻教师负担,以将精力集中于备课授课。另一方面,也需要增加对教学资源的投入和相关研究。如需要研究大学公共基础课程合适的师生比例(如150人/教师),以确保大学公共基础课如计算机、数学和英语等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马龙,新疆高校预科生普通话学习及使用现状调查研究[D].伊犁师范大学,2019.
[2]张雪.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学成绩对学业成就的影响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6.
[3] Wong C C Y,Correa A,Robinson K,et al.The Roles of Ac-culturative Stress and Social Constraints on Psychological Dis-tress in Hispanic/Latino and Asian Immigrant College Students[J]. Cultural Diversity and Ethnic Minority Psychology,2017.23(3).
[4] Mwangi C A G.Daoud N,Peralta A,et al.Waking Fromthe American Dream: Conceptualizing Racial Activism andCritical Consciousness Among Black Immigrant College Stu-dents[Jl.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2019, 60(4):401-420.
[5] Cheng Q,Wang J,Hao S,et al.Mathematics Performanceof Immigrant Students Across Different Racial Groups: An In-direct Examin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Culture and Schooling[J]. Journal of Intemational Migration and Integration, 2014, 15(4):589-607.
[6]田翔華,森干,李莉.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形成性评价改革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24):158-159+176.
[7]森干,石永芳.基于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培养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25):46-47.
[8]曹锦梅.《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21):124-125
[9]蔡洪涛,黄和,刘洪.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9,33(06):759-763.
[10]张菁.高校计算机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应用[Jl-课程教育研究,2017(4):108-109.
[11] Goldstein S,Naglieri J A.Encyclopedia of child behaviorand development[M]. 2011.
[12]沈慧.大学计算机等级考试指导教程.2010.
[13] Saracci R.The signed-rank (Wilcoxon) test[J]. The Lancet,1969, 1(7591):416-417.
[14]张翘楚.形成性自我评价在改进高中生英语阅读元认知策略中的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15] ThompsonD R,Burton M,Cusi A,et al.Formative Assess-ment:A Critical Component in the Teaching-Learning Process[M] Classroom Assessment in Mathematics, 2018.
【通联编辑:王力】
基金项目:面向培养医学生计算思维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新疆医科大学教研课题(YG2017016)
作者简介:张瀚元(1988-),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五家渠市人,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信息学;田翔华(1976-),男,江苏省扬州市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森干(1979-),女,蒙古族,新疆伊犁州尼勒克县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