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手机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2020-10-09潘丽霞王宁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年18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

潘丽霞 王宁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手机教学在英语课堂上得到广泛运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及开发较完善的手机教学APP受到广大师生欢迎。本文结合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英语课堂手机教学现状,分析我校当前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提升“互联网+”手机教学模式的实效性。

关键词:手机教学;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18-0134-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并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现代化,提高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2]。教育部最新印发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明确提出,为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推进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相关标准;加快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促进泛在、移动、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3]

手机教学在高等学校英语课堂得到普遍运用,“互联网+”手机教学模式的开展可以打破师生教学的时空限制,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有效提升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但对大部分学校而言,还处于摸索改进阶段,网络教学资源、教学效率、考评机制等还需要广大学者和一线教师不断研究、分析,推进信息化课堂的开展。

1“互联网+”背景下英语课堂手机教学模式的应用现状

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让“移动学习”成为可能。学生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随时随地浏览网上丰富的学习资源,与任课教师和同学们进行双向交流讨论,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零散、闲暇时间,还可以充分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个性化学习,因此,手机教学模式的开展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接受,在高校课堂中得到广泛运用。目前,我校英语课堂手机教学发展迅速,各种智能学习平台、丰富的网络资源以及教学APP的使用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并表现出浓厚兴趣。下面笔者将就本校英语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泛雅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该平台是我校英语课程教学使用频率较高的教学平台之一,网上教学资源丰富,网络课程建设相对比较完善。通过随堂观摩、问卷调查的方式,笔者了解到本校大部分英语教师对该平台的使用情况:课前要求学生观看教学单元的微课视频,预习本单元授课内容并进行网上答疑,课中通过该平台的投屏互动功能,让学生签到,积极参与问题抢答、投票、评分等活动,课后再次复习巩固所学内容的授课课件,完成课后作业并提交,教师可以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评分,写下评语。

英语课堂教学中该平台的使用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升了教学效率。课题组于2019年1月对我校大一年级699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對象涵盖我校不同系部、不同专业的学生,共回收有效问卷519份,占学校大一年级学生总数的六分之一,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科学性,能够客观、真实反映我校目前英语课堂手机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问卷内容涉及三种题型:单选题、多选题、主观题,共13道。本次问卷调查采用网络答题的形式完成。从数据来源看,大部分学生通过移动手机完成作答,平均答题时长1分53秒。调查结果发现91%的学生认为教师有必要在课堂上开展手机教学,在以后的英语学习中会继续支持教师的手机教学;87q。的学生认为该平台有助于提升自己的英语学习效率,愿意主动通过手机在网上学习英语。但由于我校英语课堂手机教学的开展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在很多方面存在问题,仍需进一步改善。

1.1手机教学评价、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我校大部分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不同程度使用泛雅网络教学平台,而且已经可以熟练操作该平台的主要教学模块,并能够在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正确高效引导学生使用该平台。但教师在开展手机教学时,仍有大约45%的学生没有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而是借此机会,用手机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项。图1数据显示,172名学生认为当前手机教学考核机制不够健全,不能科学、准确反映自己的网络学习情况,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还有278名学生认为自身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受到网络其他资源的干扰,如QQ、微信、网络游戏等,学习效率低。

图2数据显示,大约43%的学生认为网络学习成绩不能真实反映自己的学习状况,网络任务的完成仅限于应付教师检查、获得网络成绩。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对很多学生来说,网络成绩将名不副实。因此,手机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对教学内容难易程度把握得当,还要逐步完善手机教学评价机制,合理高效监控学生的学习行为。

1.2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图1数据显示,约60%的学生认为校园网络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很多教室没有无线网络覆盖,网速较慢,学生无法实现网络自主学习。对于网络教学而言,学生手机移动端能够灵活接入网络非常重要,校园网络建设是面向未来网络化、信息化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开展网络教学的基础条件。能够在教室、多媒体教室、会议室、图书馆、操场等场所连接互联网成为大部分学生的迫切需求,随时随地连接互联网学习也是网络教学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

问卷最后一个主观题:对手机网络教学有什么好的建议?224名学生对我校英语课堂手机教学现状提出有效建议,其中,31位学生对目前我校网络覆盖情况和网速不满,希望学校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灵活的移动教学和办公平台,对无线网络进行有效管理,构建一个稳定的、可拓展的无线校园网环境。

1.3分层教学模式欠缺

图1数据显示,尽管我校泛雅教学平台英语课程建设相对完善,但多数教学资源没有进行难易程度划分,其中,139位学生认为网络平台的学习资源较难,与自己当前的英语水平不符,无法自主完成网络学习,也不能正常完成教师布置的网络作业,网络成绩不能达标,最终不能通过考试。

教师课程建设需考虑学生不同层级的英语基础水平,分层级建立课程资源包,课外学习资料的推送也要分层次进行,才能调动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大部分学生都参与到有效的网络学习过程中。

1.4 教学资源单一、枯燥

图1数据显示,204名学生认为英语课堂手机教学资源单一、内容枯燥。教师对该平台的课程建设多为课本相关内容的学习视频、PPT和图片等,课外趣味性学习资源的推送较少,学习模式相对单一。随着课程的推进,教学资源单调、乏味让学生学习兴趣逐渐下降,对该平台的关注程度降低,学生的学习活动仅限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

“互联网+”学习的内容载体丰富多样,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向学生推送各种有趣的课外英语学习资料,如趣味猜谜、英文电影赏析、幽默、名人演讲、流行英文音乐、游戏等,将有助于学生打造个性化学习空间,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其学习质量。

2 基于泛雅网络教学平台的手机教学模式的开展

教师要不断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积极参加国家信息化教学大赛,同其他院校相互学习借鉴。手机教学作为现代课堂教学一种重要的辅助补充形式,学习者可以在课上课下、随时随地与老师、同学们沟通、交流,实现自主性、个性化学习,拓展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率。泛雅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为我校英语课堂手机教学地开展提供便利,但合理高效地手机教学需要教师在以下几个阶段做好充分准备。

2.1 课前阶段

教师登陆泛雅网络教学平台查看本单元课程建设完整情况,发布课程单元学习任务单,包括学习内容、学习目标、重难点、思考讨论题以及小组活动任务等,让学生清楚了解本单元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最好根据学生不同英语基础分层布置学习任务单。此外,通过平台资料模块向学生推送相关课外学习资源,如英语等级考试资料、趣味故事、谚语、歌曲、配音视频等,学习者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英语基础选择性、自主性学习。最后,要发布预习情况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和知识难点,列出问题清单,为课上做好准备

2.2 课中阶段

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平台数据统计功能,监督学习者课程内容的学习进度和学习任务单完成情况,根据问题清单,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任务驱动法,组织相应的课堂教学活动。结合互联网多种信息化资源,让学生感受语言使用的真实情景,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例如,教师针对不同教学难点,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展示自己的学习情况,然后派小组代表上台利用多媒体设备汇报演示,并回答老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通过这个过程,教师可以清楚了解学生问题所在并针对性答疑解惑,实现了在“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思、做中强”。最后,教师和学生利用平台的投票、评分功能对每个小组学习行为进行评分,列入平时成绩考核。

2.3 课后阶段

针对课堂学习重难点及学生学习情况,教师通过平台作业窗口布置课后学习任务。利用平台在线讨论功能,师生交流课下学习及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要求学生按时提交,教师通过批改作业,进一步考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再次在平台发布调查问卷,了解学生本单元自我学习评价、教学质量、存在问题、学习体会等。

3 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英语课堂手机教学的开展,可以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打破传统授课模式在时空方面的限制,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丰富课堂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效率。但移动学习如果缺乏监管,学习效率会大打折扣[4],手机教学模式开展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课前、课中和课后主导作用的创新性发挥和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系统合理的评价机制是实现高效率手机教学的必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互联网+”首现政府工作报告将对我国产生深远影响[EB/OL]. (2015-03-06) [2017-03-26]. http://news. Xin-huanet.com/p olitic s/2015lh/2015

-03/0 6/e 12755 2839.htm.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l. (2010-07-29) [2017-02-12l.http://www.moe.edu.cn/sresite/A01/s704 8/201007/t201007 29_171904.html.

[3]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EB/OL]. (2015-10-19) [2018-12-31l. http://www.moe.gov.cn/s7 8/A07/zcs_left/moe_737/

[4]符雪喜,基于“课内+移动学习”模式的高校英語教学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 140-144.

【通联编辑:梁书】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优质课堂教学改革专项研究课题《“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YZKT201807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潘丽霞(1987-),女,山西忻州人,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学;认知语言学;王宁(1987一),女,山东人,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