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并探讨与宫旁侵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2020-10-09刘艳佳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病理特征宫颈癌

刘艳佳

【摘 要】目的:分析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并探讨与宫旁侵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30例宫颈癌患者开展此次研究,统计并分析130例患者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等情况。结果:病例类型:52例宫颈腺癌、72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瘤生长类型:68例外生型、50例内生型;内生型出现脉管侵犯的风险率显著高于其他疾病类型(P<0.05);本次12例出现了盆腔淋巴结转移,均为内生型,其中6例(11.53%)为宫颈腺癌中,6例(8.3%)为宫颈鳞状细胞癌中,对比P<0.05;脉管侵犯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28.6%,而未脉管侵犯患者为3.9%,对比P<0.05。结论:出现脉管侵犯风险率最高的内生型宫颈癌患者,病理分型为宫颈腺癌患者,其盆腔淋巴结转移风险率最高。

【关键词】宫颈癌;病理特征;宫旁侵犯;盆腔淋巴结转移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9-0062-01

宫颈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妇科恶性肿瘤疾病,近些年,宫颈癌不仅发病率越来越高,其发病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化[1]。目前,随着细胞学技术、HPV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随着我国国民越来越高的健康意识,使得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准确率大大提升,大多数的患者都能够早诊断、早治疗,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2]。但目前临床治疗宫颈癌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采取临床分期治疗,对于一些脉管侵犯、宫旁侵犯、盆腔淋巴结转移等不能准确的诊断并给予治疗,疾病判断的客观性太严重,不利于疾病科学、有效的治疗。本研究对在本院治疗的130例宫颈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并探讨与宫旁侵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30例宫颈癌患者开展此次研究,年龄30-76岁,中位年龄58.6岁;产次1-5次,平均(2.5±0.6)次;临床症状:88例阴道出血,32例阴道排液,10例陰道内分泌物异常。所有患者均经相关标准确,均实施手术治疗,排除子宫残段癌、原位癌患者。本次临床分期诊断均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妇科肿瘤医生行妇科根据国家妇产科联盟分期标准确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病理类型及分级标准进行诊断。

1.2研究方法

分别统计130例患者的病理类型、生长类型、盆腔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床旁侵犯等情况,分析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同时探讨与宫旁侵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采取SPSS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计数数据以(%)表示,X2检验,P<0.05表示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诊断结果

本组130例患者都在手术病理检查后诊断出病理类型,其具体的病理类型、肿瘤生长类型、临床分期、分化程度详见表1。

经病理诊断,130例患者中,28例出现了脉管侵犯,12例出现了盆腔淋巴结转移,5例出现了宫旁侵犯。

2.2患者病理类型、生长类型和脉管侵犯间的相关性分析

内生型出现脉管侵犯的风险率显著高于其他疾病类型(P<0.05),病例类型不同的患者,其脉管侵犯率相比并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详见表2。

2.3患者病理类型、脉管侵犯与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研究显示,患者的病理分级特征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8例出现脉管侵犯患者中,8例(28.6%)发生了盆腔淋巴结转移,未发生脉管侵犯为3.9%,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宫颈癌作为一种恶性肿瘤,对女性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手术之前,详细了解患者的肿瘤大小、组织分型、分化程度,要准确推断患者的体内淋巴结转移情况,避免出现多余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3]。据了解,宫颈癌的癌细胞因子扩散的方式主要为直接蔓延与淋巴结转移,一般通过血行转移的极为少见。临床上,将宫颈癌具体划分为三大类,即鳞癌、腺癌、腺鳞癌,本研究数据汇总发现,宫颈癌类型的为较多的为宫颈鳞状细胞癌,其次为宫颈腺癌。

笔者研究分析发现,宫颈癌出现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除了和宫颈癌的预后和疾病的临床分期有关外,其它相关因素还与疾病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生长类型、治疗方方式密切相关。当疾病的临床分期相同时,其存在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预后将会比无盆腔淋巴结转的预后要差[4]。相关研究显示,当临床分期为Ⅰ1B期和ⅡlA期的宫颈癌时,没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其为5年生存率的高于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80%左右,同时,淋巴结转移个数也影响患者的预后,一般单个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生存期远远高于多个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生存长。因此,将淋巴结转移作为宫颈癌的高危因素是必要的,临床应加以重视。本此研究中,本组130例患者中,共有12例出现盆腔淋巴结转移,均为内生型,其中10例为ⅠB1期,2例为ⅡA1期,患者的病理分级特征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2例宫颈腺癌中,6例(11.53%)出现盆腔淋巴结转移,72例宫颈鳞状细胞癌中,6例(8.3%)出现盆腔淋巴结转移,对比P<0.05;28例出现脉管侵犯患者中,8例(28.6%)发生了盆腔淋巴结转移,102例未发生脉管侵犯患者中,其盆腔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3.9%,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了提示腺病、内生型、存在脉管侵犯的宫颈癌更容易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

脉管侵犯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相关研究显示,宫颈癌患者的生长类型、治疗方式、淋巴转移等情况均会影响到宫颈癌患者的预后情况,一般出现脉管侵犯患者的预后情况均相对较差,因此探讨宫颈癌患者出现脉管侵犯与否也具有显著意义[5]。本研究对宫颈癌出现脉管侵犯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影响宫颈癌预后的高危因素就包括脉管侵犯,本组130例患者中,28例出现脉管侵犯,其中16例为宫颈鳞状细胞癌,12例为宫颈腺癌;28例脉管侵犯患者中,内生型的有25例,外生型的有3例;28例脉管侵犯患者中,26例为ⅠB1期,2例为ⅡA1期。内生型出现脉管侵犯的风险率显著高于其他疾病类型(P<0.05),病例类型不同的患者,其脉管侵犯率相比并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这表明了,内生型的宫颈癌比较容易发生脉管侵犯。本次研究中,对2例ⅢB期以及5例ⅡB期的宫颈癌患者实施了宫颈活检但未进行锥切术,结果显示,其中有1例ⅡB期患者的宫颈活检组织比较大,其病埋活检结果表明其存在脉管侵犯,其他的未显示有脉管侵犯;另有6例患者在进行放疗之后后,再实施筋膜外全子官切除术,手术之后再进行病理活检,发现不存癌灶,表明放疗治疗的效果良好。

另本研究还对宫颈癌的手术范围进行分析,看能否缩小手术范围,目前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以及联合治疗是等都可以用来治疗宫颈癌,其中,手术分期为IA1期的,可以采取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治疗,如果年轻有生育要求的一些患者,可以试试宫颈锥切术[6];IA2期-IA期的患者则要进行广泛全子宫切除,同时给予辅助方式切除存在盆腔淋巴結的,同时,要具体根据患者的高危因素给予治疗,术后还要辅以放射治”[7]。而研究表明,宫旁侵犯对宫颈癌的治疗方式起到决定作用,当患者存在宫旁侵犯的,一般需要进行放射治疗。由于宫颈癌治疗方式采用临床分期治疗,要结合患者的检查结果,即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检查,但有时也会出现无法准确判断是否存在宫旁侵犯。

综上所述,出现脉管侵犯风险率最高的内生型宫颈癌患者,病理分型为宫颈腺癌患者,其盆腔淋巴结转移风险率最高。

参考文献

[1] 乌云,苏俊玲,杜洁,张卓,李晋,张龙.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与宫旁侵犯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研究[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9,28(12):969-972.

[2] 黄丹,周航,郑建清.核磁共振显像(MRI)判断宫颈癌宫旁侵犯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9,44(09):1017-1019.

[3] 黄晓斌,谢庆煌,柳晓春,江卓飞,李庆东,郑玉华.单孔腹腔镜盆腔淋巴结切除联合阴式广泛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9,19(06):512-514.

[4] 吕红梅.年轻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患者行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切除+阴式广泛宫颈切除术后临床效果及妊娠结局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15):60-63.

[5] 牛海燕.MRI与超声在宫颈癌临床诊断、分期及宫旁侵犯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CT和MRI杂志,2018,16(08):118-121.

[6] S.Woo,C.H.Suh,S.Y.Kim,J.Y.Cho,S.H.Kim,孙成凤.MR成像在宫颈癌宫旁侵犯检测中的应用:对2012年——2016年文献的系统性回顾与荟萃分析[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8,41(02):243-244.

[7] 蔡斌,吴昊,丰有吉,席晓薇.100例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与宫旁侵犯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31(05):366-368.

猜你喜欢

病理特征宫颈癌
液基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临床筛选的临床价值
宫颈癌护理及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如何选择不同效价的宫颈癌疫苗?
新疆维吾尔族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50例青年女性乳腺癌临床治疗效果和病理分析
T1期外周型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淋巴结转移分析
宫颈癌疫苗作用有多大
炎症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物学行为分析
原发性胃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病理研究
前列腺偶发癌的临床病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