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学生座位科学安排的研究

2020-10-09漆小英

新一代 2020年19期
关键词:中小学生座位班级

漆小英

摘 要:安排座位作为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其对于班级凝聚力、学生成绩乃至个人身心健康都有着很大的影响,而在学生成绩、视力、身高等方面个体差异较大的情况,座位安排的难度也是比较高的。为此,本文结合班级管理实际经验以及中小学生特点,对中小学生作为安排的原则进行了分析,同时围绕作为科学安排的具体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广大中小学班主任教师的班级座位安排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中小学生;座位;班级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由此可以看出,座位安排作為学生集体生活的重要影响因素,虽然看上去无关紧要,但实际上却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如何科学的安排学生座位,也是班主任教师必须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中小学生座位安排原则

(一)全面性

在学生座位的安排上,全面性原则主要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学生座位的安排必须要面向班级全体学生,全面考虑到班级内每一位学生的利益,而不可将个人主观情感、人情关系、功利因素与座位安排联系起来,以免影响座位安排乃至班级管理的公平性,激发学生对班级、班主任教师的不满情绪[1]。其二是在保证班级管理公平性的情况下,座位安排效果往往会受到学生视力、身高、身材、性格、人际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班主任教师必须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从对学生负责的角度出发,确定各个学生的座位,使座位安排的整体效果最优化。

(二)互补性

受个体差异的影响,班级内每一位学生都会拥有不同的优点与不足,而在朝夕相处的情况下,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素质、行为习惯、思想观念乃至兴趣爱好,也都会受到座位周围同学的影响。因此,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还需在座位安排过程中坚持互补性原则,从性格互补、成绩互补、性别互补等角度出发,对每个学生的座位进行具体安排,将具有相同缺点、性格的学生拆分到班级不同区域,而性格或优势学科差异较大的学生,座位则可以安排在同一区域,以使其能够在生活与学习中互帮互助、共同成长。例如性格内向的学生可以同性格开朗的学生安排为同桌,而英语较差的学生则可以与英语为优势学科的学生座位安排在一起。

(三)竞争性

中小学生的求胜欲与荣誉感非常强,因此在座位安排时,教师完全对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充分利用,按照竞争性原则将学生分为成绩、性格、男女生数量均比较平均的多个小组,并将同小组成员安排为同一列或多列。这样无论是在课上还是在进行值日等班级活动时,教师都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对学习任务、活动任务进行安排,并引导各小组进行比拼,使不同小组之间能够形成良性竞争关系。在和谐的竞争关系下,学生会为了小组荣誉而努力学习、自觉遵守课堂纪律或是积极参与各项班级活动,并学会与同学和谐相处,这对于学生个人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二、中小学生座位科学安排的具体策略

(一)深入了解班级学生

在基础教育全面普及的背景下,中小学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通常会在40-60人左右,班主任教师对于班级内的学生虽然都比较熟悉,但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工作又比较繁忙,对学生的了解实际上并不全面,如果单纯依靠主观印象或个人工作经验来进行座位安排,那么座位安排的合理性就很难保证[2]。因此对于中小学班主任教师来说,在进行班级内的座位安排之前,必须要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或学生家长主动进行沟通,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道德品质、身体状况、家庭环境、各学科学习情况等具体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详细记录下来,整理为学生个人档案。而在详细了解班级学生后,则可以将学生档案信息作为参考,在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前提下对座位进行科学安排,力求将每一位学生都安排在最合适的座位上。另外,对于新接手班级的班主任教师来说,由于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比较多,缺乏主动了解学生的机会,因此也可以暂时维持原座位安排,或是根据当前了解进行临时性的座位安排,待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具体的调整。

(二)定期调整座位安排

中小学生正处于生理与能力素质飞速发展的阶段,其身高、性格、学习成绩、兴趣爱好都很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教师在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座位安排后,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满足班级学生的需求,但随着学生的不断成长,这一座位安排的合理性却会逐渐下降。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还需建立流动性的座位安排机制,定期根据学生的表现与变化对其座位进行调整,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个体座位安排的合理性,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有机会与不同的同学进行接触,从而在班级内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另外,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在观察事物时,变换视角、距离、位置往往具有着缓解视觉疲劳、预防近视的效果,因此对于学生座位的安排同样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以黑板为中心定期更换学生在教室中的位置,使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观看黑板。

(三)坚持性别交错安排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很多班主任教师为了避免早恋现象的发生,通常会尽量避免男生与女生进行过多的接触,甚至会在座位安排上将男生与女生完全分隔开来,分别安排不同的区域,这种座位安排策略虽然看上去具有一定的道理,但在实际上不仅无法有效避免早恋,同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如果长期缺乏与异性的正常交往,甚至还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3]。因此,教师必须要转变这种“因噎废食”的错误观念,不仅不能对男女生的座位进行分割,相反还要尽量按照性别来交错安排座位,适当调配男女生同桌或邻桌。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由于中小学生的性别意识十分强烈,通常都希望给异性留下良好的印象,因此在学习与生活中也会自觉规范自身行为、语言,从而为自身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基础条件。至于早恋等问题,教师则应该通过常态化的思想教育、性教育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学会以正确的态度来看待爱情与异性关系。

(四)主动征求学生意愿

座位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情绪、思想观念等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学生被安排在一个不满意的座位,那么其在之后的学习中不仅很容易形成叛逆心理,同时学习状态也会因此而变差,相反在座位位置、周围同学均比较满意的情况下,学生的心情与学习状态也会更好。基于这一情况,教师完全可以借鉴自主班级管理模式,主动向学生征求对座位安排的意愿,在充分考虑身高、视力、成绩与性格互补等因素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座位的机会,尽可能满足其对于座位的要求,以实现对“为学生服务”原则的更好贯彻。当然,学生在选择座位时通常都比较主观,而不会考虑到其他因素,因此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提交作为申请,之后再通过同桌及邻桌评议、教师审核等多个环节来分析其合理性,如能够通过审核、评议,确定其座位申请理由比较充分,方可将其安排在申请的位置上。

(五)合理联系学习成绩

新课改虽然要求学校与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但在教学工作中,学生的学习成绩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评价指标,因此在进行座位安排时,班主任教师同样也可以将座位安排与学习成绩联系起来,将班级内座位分为多个不同的小组,每小组座位可在4-6个之间,之后再按照每次考试的成绩将学生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学生均可按照成绩的高低来选择自己喜欢的座位,但同一层次的学生不可在同一小组。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为了选择自己想要的作为而努力学习,同时由于同一层次学生无法在同一小组,因此可以让同一小组学生在成绩上实现互补。

总而言之,中小学生的作为安排虽然十分复杂,但班主任教师只要能够坚持全面性、互补性、竞争性原则,同时灵活运用定期调整、性别交错等座位安排策略,仍然能够得到保证座位安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为班级有效管理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潘鹏飞.座位小组承包制——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座位安排的新尝试[J].名师在线,2019(09):93-94.

[2]黄珊云,余先德,黄伟星等.科学编排学生座位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06):127-129.

[3]全婵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座位安排研究综述[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10):8-10+14.

猜你喜欢

中小学生座位班级
换座位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巴士上的座位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换座位
不称心的新班级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那个没抢到座位的孩子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