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分析化学在线直播教学的初步尝试
2020-10-09袁亚利聂瑾芳
袁亚利 聂瑾芳
[摘 要] 2020年新春席卷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春季学期正常教学受到影响。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各大高校纷纷应用各种手段进行线上教学。在此形势下,作者对分析化学课程的直播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关键词] 分析化学;线上直播;教学探索
[基金项目] 2017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项目驱动的跨学科协同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2017JGB253);桂林理工大学2018年度校级教改工程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分析化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研究”(2018B10);桂林理工大学2019年度校级教改工程项目“基于双语教学的应用化学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探索”(2019A36)
[作者简介] 袁亚利(1986—),女,江苏淮安人,分析化学博士,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生物传感、微流控;聂瑾芳(1983—),女,湖南人,分析化学博士,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生物传感、化学计量学。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7-0377-02 [收稿日期] 2019-11-10
一、引言
2020年的春节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笼罩,各行各业的秩序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为有效抵抗疫情,教育部做出了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决定,并在《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各高校应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保证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各地中小学、高校纷纷行动,开始进行线上教学尝试,一时之间,各种网络堵塞。常用的学堂在线和雨课堂纷纷被挑落下马,导致很多老师焦头烂额,甚至有同事抱怨:建设了这么久,国家投资这么多,人数稍微多一点就没戏,还是不如人家商业平台,功能方便又稳定。当然,技术问题暂且不说,这些现象也确实反映出我们在对在线教学进行设想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未来可能的用户量和一些意外状况。而现在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利用现有的条件和资源,在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不见面的情况下,“保证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清华大学的于歆杰教授首先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定的解决方案。在此,笔者也想借由自己所在的分析化学课程组各位老师的共同准备过程,对此问题进行浅显的探讨。
二、具体措施
在教育部发布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之后,组内各位老师就共同决定要进行线上直播课程。首先,课程组已有在学堂在线开设的自己的分析化学慕课资源。另外在前一个学期进行排课时,就已经预先将各个不同专业的分析化学课程时间调整为同一时间段,就是为了在今后逐步尝试开展直播课程。而此次疫情的爆发,只是将这一计划加速而已。除此之外,课程组的几位老师,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管理和采集整理数据,一直都为每一个专业班级配备了相应的助教,作为纽带帮助老师和学生进行更有效的沟通。在以上准备的基础上,课程组利用雨课堂进行了直播课程的首次尝试。结果当然是可想而知,服务器无法承受如此大的访问量,直接翻车。不要说发布课程通知,连扫码进入课堂都举步维艰。在此情况下,课程组又尝试了智慧树等其他平台,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有老师甚至还想着是否要用商业的直播平台,如虎牙、壹直播等,这些平台的带宽肯定是能满足四、五百人的教学直播需求的。但考虑到无法控制进入直播间的人员,各种发言可能会扰乱教学秩序,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提案。为此大家讨论是否要分班上直播。因为分专业的话,直播人数不足一百,网速应该不会太卡。但由于这一次的8个专业班级都是非化学专业,如果还是分班上的话,之后的混合教学改革对于有些老师来说,并非易事,而合班一起直播教学,可以将这些老师解放出来,去帮助进行教学设计等更重要的环节,非常有效地节省了教师资源,同时提升了教学质量。最终课程组在讨论之后,还是决定合班直播教学。
为此,课程组同时推进了两个工作。一是向同学发布调查问卷,了解在直播教学中学生的各种需求;二是老师们继续寻找、尝试合适的教学直播平台。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希望线上提出的问题能得到及时反馈,否则学习积极性会被打击。同时,每次直播时间不要超过2小时,否则注意力会无法集中。针对线上问题及时回复的问题,课程组讨论的是集中时段进行,因为老师没有办法时刻在线去回答问题,而课程组目前的助教,都只是刚学完该门课程的大三学生,精力和时间有限,并且很多问题也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范围,即使确实及时地看到了问题,也要先去联系老师,等待老师的回答,同样无法做到及时反馈。因此,可以固定某个时间段,让同学们发布希望得到及时反馈的话题或问题,老师们集中同时在线,去进行及时回复。其他不是那么迫切的问题,可以随时在线发布,等待老师回答。而对于直播时间,为了不让同学们集中力降低,采用短课时的形式,即20分钟一个片段,将课程内容深度精练,只讲授最关键和最重要的知识点。另外,连续2个片段直播的老师不重复,提升新鲜感。而对于直播平台的尝试,课程组最终确定了腾讯课堂。在正式直播前的预演中,发现容量和速度都比较满足需求。
直播课程前后的安排还是借助雨课堂进行。在课程前,课程组发布预习内容和预习测试,根据预习测试的情况,决定直播课时的重点讲解内容。直播课后发布复习题,检验同学的掌握情况,若有大多数同学都有困难的知识点,再次在下一次课上进行详细讲解。是否可以像在实体课堂中一样,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让同学们自己讲解某个知识点、组织讨论,课程组持乐观态度。因为现在的00后大学生,对于直播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熟悉也更愿意在这样的平台下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比起在课堂回答或提出问题,在线的回答会让学生有一种更为放松和私密的感觉,更愿意去说出自己的看法。在预先测试中,课程組发现,同学的发言确实非常积极,弹幕也出现的非常多。这是很好的一个现象。但不可避免的,其中有一些同学会发表与课堂内容无关的话题,而这个时候并不适合停下授课严加批评。若是无伤大雅的话,可以开一下玩笑顺水推舟将话题带过。若是很严重的话语,则应完全无视,让在线的其他老师立即联系此同学,让其停止该种行为,并在授课结束的时候再对此行为进行评价,对其他同学起到警示作用。
对于课程讨论话题,笔者主要从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或是社会性话题出发,用这些身边的例子,来告诉大家分析化学能做什么,我们能做什么。例如,油炸食品为什么那么好吃?金黄色的外壳和诱人的香味是通过什么化学反应得到的?其中产生的有害物质有哪些?如何进行分析?这样一系列综合性的讨论话题,可以贯穿整个课程学习。同学自己查阅资料,互相分工合作,尝试通过所学的分析化学知识去解决其中的相关问题。其中,对油炸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分析,这就是分析化学要完成的核心任务。对于不同的检测方法,它们的检测原理是什么,它的重现性、准确度、灵敏度到底如何?这些都是我们在学好分析化学之后,可以去回答并作评价的问题。
在整个课程内容的学习当中,不断地加深学生对于自己所学可以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理念。例如,在误差这一知识点部分,就可以重大疾病的诊断为例,如果检测过程中误差过大,就很可能造成假阴性或假阳性,给病人及周围的人群带来很大的风险。检测的结果怎么样才能落在或怎么样判断是否落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这是我们从分析化学课程初始便要去探讨的问题。而其他章节的知识点,同样可以紧密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主动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三、结语
疫情终会得到控制,但由此引发的在线直播教学热潮却不会就此褪去。此次事件,作为一个强有力的推手,迫使之前对在线教学不管是秉持拥护或是不赞成的老师都开始重新正视这一新颖的、强有力的教学方法。经由此役,这一方法从原本可能只在商业教学平台中活跃的远程在线教学手段,被推到各个中小学、高校都要重新认识的层次上。教学的场所可能要面临大范围的革新,慕课和在线直播教学可能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在这样的一个转折点,如何抓住机遇,迎头而上,这可能是每一个热爱教学的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希望每个老师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交出让自己、让学生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