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信息化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有效学习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2020-10-09赵海萍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网络信息化有效学习模式

摘要:网络信息化极大地促进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教学模式的变化、学习方式的多元化等一系列变革,学生的学习成效已成为衡量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调查表明,网络信息化环境下学生的有效学习状况不容乐观。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的有效学习状况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学校对学生有效学习的质量效果关注不足、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没有发生根本转型、传统的课堂评价方式忽略了基于学习过程的学习效果评价等。结合网络信息化环境对有效学习的新特点和新要求,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习质量效益的关注,从新型教学管理理念、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学习模式及学习评价模式等方面构建系统化的高职院校学生有效学习模式,这对于促进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网络信息化;高职院校;有效学习;影响因素;模式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09.033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09—0143—04

如今,学生的学习成效已成为衡量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信息化时代对高职院校学生更是提出了新要求,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信息素养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同时还应该具备熟练运用各种信息资源主动学习探究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无疑是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前提和保障。然而,调查发现,大学生的有效学习效果不容乐观,远远不能满足信息环境对创新技能人才的需求。鉴于此,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逐渐向培养信息化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方面转变,大学生的有效学习应成为人才培养关注的重点。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具备有效学习能力的人才。因此,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生的有效学习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与思考的热点问题。

一、网络信息化环境下有效学习概况

(一)网络信息化环境下有效学习的内涵

有效学习实际上是对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的一种价值追寻。如何界定有效学习的科学内涵?较早关于有效学习的研究是指有效教学,这种观点认为有效教学当然包括有效学习,侧重于从教师立场,通过精心设计研究方案、组织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来理解有效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站在教师立场上而没有基于学生的立场从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这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核心理念相违背,导致实际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种观点无疑也会对教学产生消极作用。近20年来兴起的专门研究教与学的“学习科学”,将有效学习关注的焦点从“有效教”转向“有效学”,对于有效学习的界定开始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有效学习是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地、自主地自我提高的学习。有效学习实际是个动态发展的概念,是一个动态转化的过程。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逐渐从边缘化走向内核式,信息技术对创新思维、变革认知方式的意義被纳入有效学习的范畴。因此,所谓网络环境下的有效学习应指在网络信息化环境下,作为主体的学习者能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技能对学习资源进行提炼、转化、处理加工等,从而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使自身获得发展的过程。具体分析该定义,有效学习应该包括两方面:一是学习过程有效,二是学习结果有效。前者主要强调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要“会学”,后者关注在学习结果上表现为“学会”。

(二)网络信息化环境对有效学习提出的新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逐渐被引入教育教学领域,网络信息化环境下学生的有效学习呈现出新的特征,同时,信息技术的变革对教学方式的变革、学习内容和教学设计的重组整合以及学习者的质量效果等都提出了新要求。

1.网络学习的交互性和开放灵活的学习环境需要教学方式的变革

“互联网 + 教育”模式作为新型教育模式正在悄悄影响着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和发展。网络学习的交互性和开放灵活的学习环境会极大地影响网络学习本身和网络学习的整个过程。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的学习的关键因素。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注重改革,把体验式教学、翻转课堂等形式带入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的提高。

2.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呼唤学习内容和教学设计的重组整合

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在全球范围内获取学习资源,通过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及各式各样的教育媒体工具来实现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同时,网络资源的丰富性也带来一定的弊端,那就是海量的网络资源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需要学生仔细甄别其真伪,并理性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学生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要注意提炼课程的精髓,降低各种不良信息的干扰。同时,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方面,教师应该帮助和指导学生选择科学合理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对某门课程体系拥有整体认识与把握,这对学生在该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

3.知识的迅速增长催生学习者信息素养的提高

网络信息时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便捷,海量的信息资源要求学习效率的提升,信息素养已成为当代学习者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然而,调查显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比较薄弱,学生通常不会主动地、多渠道地获取和利用所需信息,不懂得利用网络信息手段快捷、高效地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因此,学生要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来选择所需所用资源并加以有效运用。也就是说,大学生要转变学习方式,提高信息素养,要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自身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高职院校学生有效学习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如前所述,网络学习环境所具有的优势是传统课堂环境所不及的。网络环境下有效学习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既包括学习资源是否合理、目标是否明确、质量监控是否有效、评价机制是否科学等外在因素,也涉及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信息素养等内在因素。

(一)学校对信息化环境下学生有效学习的质量效果关注不足

长期以来,大多数高校考核的主要指标侧重于教师的科研能力,将教师完成科研成果以及标志性的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数量作为主要考察内容,而对于教与学的成效关注较少。教学效果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考核的依据也比较粗略。另一方面,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实践领域更多关注的是教育的规模效益和成本效益,教育的质量效益常常被忽略。总之,从学校宏观教育质量来看,学生的有效学习总体处于被忽视的状态。

(二)学生的学习模式习惯于被动接受,缺乏思考力和创新力

调查显示,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学生缺乏自主性、独立性,自我控制能力低的现象凸显。大多学生仍秉持陈旧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创新思维、变革认知方式的重大意义,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并没有得到适当的利用,学习效果难以满足信息社会对人才的诉求。首先,网络教学支持网站利用率低,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取得的学习成效甚微。其次,信息网络资源大多成了学生替代思维的工具,学生习惯于向浏览器要结果。信息化环境下电子阅读已逐渐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网络化使知识获得的渠道更加便捷,学生学习的效率“似乎”在提升,但是当学生在享用各种免费资源的同时,对于查询获取的资料不加以深度思考,通常采用“拿来主义”,长此以往形成了惰性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可见,被动式的接受已成为大学生根深蒂固的学习方式,学习的有效性显然已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没有发生根本转型

目前大多高校都重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大力推行各种形式的在线教学模式,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也被广泛投入使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理念尚未发生相应的转型,集中表现在:信息技术大多用来作为获取资源、呈现知识的工具,在改革教学方式以及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方面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是以学生为主体,大多停留在教师讲授式,学生们被动接受式的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播知识, 那么这种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 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可见,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学生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传统的课堂评价方式忽略了基于学习过程的学习效果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一根“指挥棒”,它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指导、约束、诊断、导向和发展作用,科学合理的评价反馈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的成效。目前的课堂评价实践更多关注结果性考核学习评价标准,而对于学习过程的评价指标比较薄弱。有效学习的效果不仅包括对学习结果的评定,更关注对学习过程的考量。因此,基于学习过程的学习评价系统势必成为检测现代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也是打开“学习过程”的“秘密武器”。只有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来反馈教学效果,掌控教学质量,才能真正实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最终目的。

三、实现高职院校学生有效学习的对策分析

网络信息化环境下的有效学习强调在信息化环境下有效利用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学习。要真正实现信息化环境下学生的有效学习,高校教师需要重新定位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关注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采用过程化的评价方式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从而促进有效学习发生。

(一)转变教学管理理念,加强教学质量管理

与传统环境下的学习相比,互联网支持的在线学习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和优势,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各种网络教学模式的实施,课堂将成为应用互动、体验,深化知识理解的场所。学校需加强课程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管理,对于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质量管理应有一个顶层设计,从教学监控以及反馈的时效性的规范、过程性评价设计、学生评教体系的设计等方面加强质量监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模式上,转换教师角色,进一步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相比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应当更为高效、系统。一是课堂内容主要通过视频图片呈现,其传播知识的方式生动、直观、形象。二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设置提醒并对学习成绩的统计与分析进行监管。教学的指归在于“教学生学”,教学生“乐学”—“会学”—“学会”,其中的“会学”是核心,要会自己学、会做中学、会思中学。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很多高校教师的信息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育信息化进程。因此,高校师资队伍需要提升信息化水平,这不仅要依靠个人意识和观念的改变,更需要高校大力建设数字化环境。

(三)教学设计上,精心设置网络课程,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

在网络信息化环境下,网络学习平台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所以教师应精心设计网络教学内容,搭建专业的网络学习平台,尽可能提供丰富的、情境化的学习资源。要实现有意义、有价值的学习,学生应身处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情景案例迁移到课堂教学内容之中,从而对复杂的现实问题获得更真实的體验,这样学生更容易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联系。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教学内容更要体现出高职特色,高职学生的学习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学校在教学安排上可侧重凸显职业精神、职业情感、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规范的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教学内容要能满足社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四)学习方式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与时俱进。在一个无限选择的时代,统治一切的不是内容,而是寻找内容的方式。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来获取和整合学习资源,学会结合学习情境、任务与问题,进行有实际意义的学习。因此,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是学习者实现有效学习的保障。可见,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与素养,注重对学生信息化学习方式的指导显得尤为必要。首先,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准备,强化网络学习的动机。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确定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并选择合适的网络课程和资源,做好学习计划,预习学习内容。其次,教师要精心组织学习过程,提升网络学习的效率。学生应事先了解一下自己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安排,及时寻求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并能适时地总结和实践。学生通过总结可以发现遗漏点,通过实践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

(五)在学生的学习评价方面,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学习评价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构建一套科学的有效学习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改善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评价体系应该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比如信息素养能力、反思总结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抗信息干扰能力、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笔记、资源共享和利用能力等。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明确各项评价指标的具体权重,客观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当体现出学生的参与状态和参与效果。科学有效的过程性评价能够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从而实现全面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勇.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的方法和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4(03).

[2]明庆华,谷木荣.有效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J].中国教育学刊,2015(05).

[3]马秀欢.课堂教学实践的现象学反思与重构[J].教学与管理,2020(01).

[4]赵海萍,夏淑芳.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质状况调查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14(03).

[5]张俊超,李梦云.过程性学习评价如何影响大学生学习投入及学习效果——基于“H大学本科生学习与发展调查”的数据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 (06).

[6]魏忠.教育正悄悄发生一场革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7]李志义.“水课”与“金课”之我见[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

[8]克里斯·安德森.長尾理论[M].乔江涛,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韩    璐]

猜你喜欢

网络信息化有效学习模式
高中文综学科学习方法的中学生视角分析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网络信息化对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的影响
永续债券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有效学习的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言语识别在新交际模式下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