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学徒制企业师傅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2020-10-09李朝霞
[摘 要] 企业师傅在现代学徒制实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代学徒制自2015年实施至今,企业师傅队伍建设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在分析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企业师傅队伍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学徒制中企业师傅队伍建设的方法和途径,期望能给予试点实施者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 企业师傅;队伍建设;方法和途径
[基金项目] 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连锁经营管理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简介] 李朝霞(1969—),女,山西夏县人,硕士,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7-0349-02 [收稿日期] 2019-10-25
2015年,我国正式拉开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大幕,作为教育部第一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经过四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校企合作深化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尤其是“渐进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使学生在“双导师”的引领和教导下,在完整的职场环境中,一步一步、由浅到深、由易到难,扎实而全面地掌握了医药零售企业门店营业员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但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比如企业师傅的队伍建设、企业参与的积极性等,而校企双主体育人的任何一个关键要素,都直接影响着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效果。
一、現代学徒制企业师傅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如下几方面的重要特征:第一,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学徒,既跟学校的老师学,也跟企业的师傅学;第二,工学交替,学生不仅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基本职业素养,也在企业一线接受专业技能培训,体验企业文化,提高实践技能;第三,学习内容丰富,学习内容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企业实际需求定制,课程内容更丰富,更实际;第五,考核多元化,由学校老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完成,避免了学校评价方式和企业评价方式不匹配。
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看出,企业师傅是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的关键要素之一。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没有人给予真心的指点和帮助,真的很重要。企业师傅承担着对学生(学徒)的行业感知、职业认知、岗位技能等方面的教授、引导和考核,直接影响着学生(学徒)的职业兴趣和职业志向;企业师傅教授岗位技能的主观能动性、能力水平等,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徒)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效果。
二、现代学徒制实施中企业师傅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带教积极性不高
在现代学徒制实施的过程中,很多企业师傅带教的积极性不高,原因主要为以下几点:一是带教并非师傅的本职工作,且带教必然会分散其工作精力,影响其工作业绩;二是内心存在障碍,“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思想作祟,认为带徒会给自己带来更多更大的竞争;三是带教师傅并没有额外的补助,且企业没有相应的带教效果评价与考核;四是学生(学徒)学习的主动性不高,不善于主动向师傅请教,也不乐于与师傅沟通,从而影响师傅带教的热情。
(二)执教能力不强
绝大多数企业师傅长期处于一线,实践能力较强,但因为学历低或长期疏于理论学习,拥有的理论知识不系统、不全面,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加之有的企业师傅在沟通与表达方面能力不强,又缺乏对学生(学徒)的耐心和关爱等,使得带教的效果不太理想。
(三)企业师傅经常更换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企业人员流失是一种普遍现象,加之企业用人过程中因工作需要,可能对有关人员的岗位进行调整轮换,使得学生(学徒)的企业师傅难以从一而终。这样,无论是从学习的连续性、系统性方面,还是从情感上、认可度方面,都可能影响带教的效果。
三、现代学徒制中企业师傅队伍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一)构建培训体系,推动企业师傅执教能力的提升
校企双方构建培训体系,让企业师傅接受更系统、更专业的岗位技能培训和教学业务能力培训,力争使其成为行家里手,不断增强其自信心和竞争力;校企双方创造条件,让企业师傅走进学校,走进教室,走近学生,在提升其带教能力的同时,使其体验三尺讲台带给其的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促使其内心产生对带教工作的敬畏和热爱。
(二)设置选拔标准,筛选德能兼备的企业人员担任师傅
企业师傅的职业认知水平、专业技能、管理能力等职业素养,直接决定着学生(学徒)的职业兴趣和职业技能水平,所以,并非人人都可以成为或被称为师傅。企业师傅应该是集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管理能力、沟通能力、职业道德等为一身的企业优秀人才。因此,校企双方应共同制定一套企业师傅的选拔、任用标准,确实把德能兼备的企业人员确定为带教师傅。另外,高标准的选拔任用条件,也能使企业师傅产生荣耀感和获得感。
(三)建立绩效考核机制,促进企业师傅的带教主动性
按照一定的标准,通过检测学生(学徒)的技能学习效果,对企业师傅的带教业绩进行综合的评定和考核,并将评定考核结果作为对企业师傅进行物质和精神激励以及职务升降、外出培训等方面的依据。绩效考核,可以对企业师傅的带教工作做出适时和全面的评价,也便于查找和发现企业师傅带教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与现实要求的差距,在激发企业师傅带教工作的积极性的同时,促进企业师傅不断提高职业技能,最终使企业师傅和学生(学徒)共同受益。
(四)制定激励措施,激发企业师傅的责任感和带教热情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对职工的激励研究中发现,缺乏激励的职工,仅能发挥实际工作能力的20%—30%。受到充分激励的职工,其潜力则可以发挥到80%—90%。因此,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制定一套科学可行的激励措施,一定能激发企业师傅的带教积极性。
(1)物质激励。物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衣食住行是人类最基本的物质需要。从这层意义上说,物质利益对人类具有永恒的意义。较精神激励,物质激励的手段和方式,在激发人的动机、调动积极性方面,显得更重要一些。在现代学徒制实施的过程中,可以给予企业师傅物质激励的手段或方法主要有:发放带教津贴或补助、优先享受职务升迁、享有更多外出参观和学习的机会、获得比普通员工更多的节日福利和因带教成绩优秀而得到的奖金等。(2)精神激励。精神激励是以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为着眼点的一种内在激励方法。相对于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的影响更为持久深远:一是它可以满足企业师傅自我实现的需要等深层次需要;二是精神激励带来的滿足感、成就感和荣誉感,可以使企业师傅产生深刻的认同感;三是有效的精神激励,能够在企业师傅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进而潜移默化地推动团队中每一个成员做出良好的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行为。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可以给予企业师傅精神激励的手段或方法主要有:①举办拜师仪式。经历校企双方联合举办的拜师仪式,感受简单而庄重的拜师氛围,企业师傅的庄重感、责任感、使命感增强;学生(学徒)对徒弟身份的理解更加深刻,对师傅的敬重、顺从感陡然而生;同时,可以加深双方的情感和责任意识,也会为以后的友好和谐相处和努力做好教学相长打下坚实的基础。②举行感谢恩师活动。学生(学徒)将岗位学习过程中师傅给予教诲的点点滴滴,用视频、图片、文字等方式记录下来,于阶段实习结束时,在校企双方共同举办的总结汇报会上分享给大家,并用感谢信、自己制作的小纪念品等向师傅表达谢意。感谢恩师活动,可以培育学生(学徒)的感恩理念和感恩精神,久而久之,可使学生(学徒)的感恩之心转化为感恩之行,更加尊重师傅,更加努力学习;企业师傅的获得感、成就感、荣誉感增强,带教的热情和激情也会与日俱增。③评选优秀师傅。依据对企业师傅带教业绩综合评定和考核的结果,结合学生(学徒)的评价,评选出年度或学期优秀师傅,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优秀师傅”的称号,是对企业师傅带教工作的肯定、鞭策和鼓励,是焕发企业师傅带教热情的最原始动力。
除了以上方法和途径,政府的相关政策,如政府给予企业师傅的有关津贴、培训、奖励、福利待遇等,更是激励企业师傅乐于带教的“灵丹妙药”,也是推动企业欣然参与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加速器”。
参考文献
[1]仇梦华,陈明昆,周玉婧.现代学徒制中师傅带徒弟激励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