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
2020-10-09韩明飞孙锦华
韩明飞 孙锦华
[摘 要] 选择精神科护理课程中情感障碍部分6学时的内容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与传统讲授法相比,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能显著提高学生的成绩,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精神科护理;工作过程;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以《精神科护理》为例”(cjjkyy201731)
[作者简介] 韩明飞(1978—),女,吉林长春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护理教育、精神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7-0324-02 [收稿日期] 2019-11-29
20世纪90年代德国不莱梅大学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ITB)Felix Rauner教授和他的同事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Work Process Based Curriculum Design Method),又称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1]。该方法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工作过程中不同的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情景化形式组织教学,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重视过程考核和综合考核,以多元化的原则进行课程评价[2]。此方法不仅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更好地融合,而且在专门构建的教学情境中进行职业从业资格的教学,考核标准中引入职业标准的具体要求,能更好地满足企业人才需求。
在本研究中,基于工作过程对精神科护理进行教学改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复杂的精神症状,让学生在完成工作项目的过程中,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凸显职业教育的特色。现将本研究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择我校2017级三年制专科护理1、2班作为实验组,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授课方法;3、4班作为对照组,采取传统的讲授法,四个班级均参加临床见习。1、2班和3、4班均为68人,其中男生均为8人,女生60人。年龄为18—20岁。学生之前已经完成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医学基础课程,以及基础护理、健康评估等护理相关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具备一定的收集资料和评估患者的能力。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课题选取精神科护理中情感障碍这部分内容(共计6学时)进行教学改革。教学项目实施的具体步骤为:确定项目任务书—制定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3]。具体如下:(1)给出案例,布置任务:教师根据典型工作任务选取经典案例,通过文字描述方式给出。学生课下自行分组,每7—8人一组,选出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按照任务单的提示收集资料;(2)完成工作任务:在课堂上,每次课都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式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任务单,每组选出一名同学进行成果汇报。教师根据各组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总结和归纳,强调重点内容。(3)布置作业:按照课程标准和护士资格考试大纲要求,选取和本次课内容密切相关的试题,题型包括A1型、A2型、A3/A4型题,选题主要来自卫人网的护士资格考试题库。(4)临床见习(2学时):在上海市宝山区精神卫生中心进行。由临床带教老师先带领学生熟悉精神科的一般情况,然后在示教室进行现场抑郁障碍和躁狂障碍患者的问诊,通过启发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将理论课上学习到的知识与临床相结合,让学生对情感障碍患者的症状和临床护理的注意事项有了更加理性的认知。临床见习结束后,要求学生撰写一篇见习总结。
(三)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包括成绩考核和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两部分。(1)对于情感障碍部分的考核成绩进行分析,试题来自护士资格考试历年真题和模拟题,还有对学生的见习总结进行评分。(2)学生对本课程的反馈意见采取自行编写的问卷调查、学生座谈和个别访谈的方式进行。问卷包括8个项目,评价的指標分3个级别,即达到、基本达到和未达到。学生问卷共发放68份,收回68份,有效回收率100%。
(四)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采用t检验。以P<0.05或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成绩评价
情感障碍部分学生的考核成绩为1、2班的平均成绩为(87.5±5.5)分,3、4班的平均成绩为(84.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13,P=0.028)。
(二)学生对课程改革后的教学效果反馈(见下表)
超过90%的学生认为能有效地提高自学能力,能激发他们主动思考;超过80%的学生喜欢这种上课方式,学习更有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有了更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讨论
精神科护理是高职院校护理专业重要的核心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模拟的临床情景中,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以能力为本位是高职教育的特色,也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职业能力不同于操作技能,而是在复杂的工作情境中进行计划、采取行动并对结果进行检验的能力[4]。由于教学内容的设置与临床岗位工作内容紧密结合,让学生对临床工作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课下布置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培养了学生信息检索和整理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课下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个别访谈时学生反映通过收集资料和小组学习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进行探索式学习。
(三)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过程,要求人人参与,明确分工,共同完成任务,尽量安排每一名同学都有机会作为小组代表进行成果汇报,提升了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增加了学生的自信。
(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多种教学方法或手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例如躁狂患者的护理,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这种体验式教学,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体谅患者及家属的内心感受,同时由于精神科疾病的本身的特殊性,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能让学生理解患者的疾苦,不要歧视患者,培养护理专业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
四、小结
本研究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可以推广到整门课程的运用。为了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应该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学任务单,进一步完善课程考核,可以考虑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全面的评价应考者的职业态度、临床思维、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人文素质等多方面的指标[5]。
参考文献
[1]高林,鲍洁,王莉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及实施条件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8,13(29):50-53.
[2]陈劲松.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设置——以护理专业为例[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2:37.
[3]丁琦,汪德宏.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12(2):45-46.
[4]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8,1(3):5-8.
[5]程利,袁杰,何平先,柯玉叶.护理专业开展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研究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