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目录类试题考查的视角及其应对策略
2020-10-09甘长春
甘长春
近年来,随着考试命题改革的不断深入,试题选材范围不断扩大,教材目录作为课程资源开始引起命题专家的注意。他们尝试将目录引入中考试题,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引导师生要重视教材目录的学习。下面笔者以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为例,谈谈目录类试题考查的视角以及应对策略。
一、考查视角
1.归纳单元主题
这类试题通常是题干目录给出教材中某几课的标题,而这几课的内容有相似之处,要求考生结合所学内容归纳、提炼出它们的内容主旨或共同主题。这类试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契合了初中历史教材点线结合的单元主题体例,是目录类试题最常见的类型,需要高度重视。
【真题回放】
例1.(2018·山东日照)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与右图目录相关的标题应该是( )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繁荣开放的社会
D.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例2.(2019·山东威海)右图是新编《中国历史》第一单元的目录,根据内容判断其单元主题应该是( )
A.近代化的探索
B.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解析:歸纳单元主题的过程,其实是学生对客观历史事物再认识、理解和评价的过程,也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只有掌握了比较、归纳历史知识的方法才能把握历史发展的共性和规律,才能更全面准确地归纳提炼历史主题。要准确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必须准确理解题干目录标题的含义,理清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内在逻辑关系。
阅读例1目录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和军阀割据,导致了魏、蜀、吴三国政权鼎立的局面,此后的两晋南北朝时期,也是多个政权并立,政局动荡多变,这是这一时期政治上的一大特点。与此同时,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推动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江南地区得到大开发,农业生产和科技文化也有了显著进步,这是这一时期的另一大特点。这两个方面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B。
例2的题干目录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三个历史事件整合为一个单元,要求归纳这一单元的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回顾这三课的主要内容和影响: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战败的清政府被迫同西方列强签订了《南京条约》、《望厦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年,英法两国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的清政府又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由于列强侵略的加深和清政府对人民剥削的加重,引发了农民起义。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战斗14年,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深刻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走向。通过对三课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19世纪40—60年代,在西方列强侵略下,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项C是这个单元的共同主题,其他三个选项不符合题意。
2.概括阶段特征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学会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理解历史上的人和事,并经过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思维过程,形成历史概念,进而认识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认识、概括时代特征,既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目录类试题的常考题型。这类试题一般要求学生根据题意把握某一阶段历史事物的整体含义或发展脉络,并在此基础上概括它们的共同属性或阶段特征。此类题的目的是考查学生宏观把握历史阶段特征的概括能力,但因答题要求高,概括难度大,学生最难把握。
【真题回放】
例3.(2019·内蒙古通辽)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历史知识、归纳学习方法、反思历史教训。根据以下历史学习途径提供的信息完成要求。
途径:目录是一本书的索引,是全书内容的提纲挈领。从目录中我们可以提取许多历史信息。
参考上图中目录,说出19世纪中期以前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特征。
参考答案:资产阶级统治的建立和巩固。
解析:本题题干目录信息量巨大。首先时间跨度大,从14世纪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到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时间跨度长达500多年;其次内容多,共有三章十节,涉及政治、经济、思想等多个领域。要解答这类主观题,首先必须在准确提炼目录信息和熟练掌握课本知识的前提下,在求答项的定向指引下作出具体的归纳和概括,其要求是反映实质、总揽全局、简明扼要。
了解目录内容,理顺各章节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仔细梳理目录就会发现,“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这两个关键词在目录中反复出现,构成了这一阶段历史发展的主线。平常所学的教材知识告诉我们,14、15世纪,在西欧出现了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等资本主义萌芽,这些从事资本主义生产经营的手工工场主等逐渐形成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不满罗马教会的精神控制,要求建立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实生活。这种被称为人文主义的思潮逐渐流行,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文艺复兴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掠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17、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产阶级统治和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等国初步建立。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向欧洲大陆和北美传播,不仅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还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权,也将世界紧密联系起来。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就可以归纳概括出19世纪中期以前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特征就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和巩固,或者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建立和巩固。
3.推断历史事件
这类试题一般是题干目录中的小标题给出一些比较详细的史实材料,要求学生依据这些材料从目录线索中判断出它所包含的历史事件。与前两类试题相比,此类试题相对容易一些,只要学生读懂了标题内容,再结合所学相关知识,一般都能推断出正确答案。
例4.(2019·四川德阳)下图所示内容是一本历史著作中某一章的小标题,这一章的大标题应是(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例5.(2019·北京)以下是《大国崛起》丛书中某册的部分目录。这册书介绍的是( )
A.法国B.美国C.俄国D.日本
解析:例4题干给出的小标题是教材以外的一些历史结论,要求学生从所学知识中归纳出一个能够涵盖这些结论的历史事件,做到课堂内外结合。要正确解答此题,首先必须准确理解上述小标题中“墙倒众人推”“老孙”“民国”“三权”等关键词的含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为推翻腐朽的清政府进行了一系列革命活动,先后成立兴中会、同盟会等革命团体,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并举行了一系列武装起义,风雨飘摇中的大清帝國确实处在“墙倒众人推”的境地。革命党人推翻了清王朝,成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革命果实最后被袁世凯窃取,三民主义的目标最终没有实现。据此分析,本章的大标题应该是辛亥革命,正确答案应该是选项C,其他三个选项不符合目录内容。
例5看似考查有关国家的历史知识,实则是在考查历史事件。本题要求通过“殖民时代”“独立风云”“宪法立国”“兄弟阋墙”四个标题判断它们是哪个国家发生的历史事件。同学们可能不知道第四个标题“兄弟阋墙”的含义,但是只要我们用好前三个标题目录,回忆所学内容,是不难推断出正确答案的。从17世纪开始,英国先后在北美建立起13个殖民地。英国殖民者对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反抗。1775年4月,殖民地人民在来克星顿打响了独立战争的第一枪。在华盛顿等人的领导下,北美殖民地人民宣告脱离英国而独立。经过长期战争,1783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独立后的美国各州矛盾重重,经过反复争论和妥协,终于在1787年制定出美国宪法。1787年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确定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国,实行三权分立,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据此分析,正确答案是B选项,其他三个选项不符合题意。
二、应对策略
1.重视教材目录的学习
目录居于课本之首,既是一本书的索引,更是全书内容的总纲。但它的作用却常常被忽视,多数学生往往只将它作为查找课本内容页码的索引。其实,目录的最大价值是帮助我们宏观把握即将学习或者曾经学过的知识,梳理知识脉络,建立知识框架,形成复习体系。它的“单元+课文标题”的模式能使我们对课文内容一目了然,全面把握。因此,复习时我们要特别重视发挥教材目录和课文小标题的作用。首先要抓住单元目录,回忆本课中有哪些子目,知道教材是通过哪些知识点来论述单元主题的。只有当难以回忆起书本知识时,才去翻阅教材,以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其次要探求章节、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历史发展线索,形成某一历史阶段的整体知识体系,包括段落之间的联系、课与课之间的联系、每一课与单元主题之间的联系等。
同时,依据目录自我检测背诵是很有效的学习方法。要建立知识框架,首先就要背会课本的章节目录。我们要先把大目录记牢,再背小标题,这样知识框架就建立了,各个历史事件的关系也明确了,对整本书的理解也加深了。因此,无论是在平时学习新课还是在复习冲刺中,都要高度重视对目录的学习。
2.加强对阶段特征的概括
历史事物是千变万化的,其特征也各不相同,因此,根据课本目录归纳概括阶段特征也因事而异、因问而异。阶段特征是某个历史时期各个方面总的状况,一般需要从最能反映这个历史时期的某个领域的表现去归纳概括。例如统编历史七年级上、下两册教材在遵循通史体例的前提下,将中国古代史从不同角度划分为七个发展阶段,也即七个单元,并将每个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归纳为单元主题。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五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六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七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如果我们在平时学习中记住了这些阶段特征,答题时就能快速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3.在训练中落实巩固
经典试题是命题专家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反复打磨出来的,具有极大的导向作用。通过这些目录类典型试题的针对训练,来总结答题规律,提升解答技能,是一个实用高效的应对策略。一般分三个步骤来解答目录类试题:一要认真阅读题干目录,最大限度地从目录材料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特别要读懂材料表达的中心意思是什么,是学过的教材目录还是课外的著作目录,本单元目录有几课或几个标题,这几个标题反映的是一个历史事件还是几个方面的内容,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内在逻辑关系等,要做到心中有数。二要读懂设问要求,明确答题方向,看设问考查的是归纳单元主题还是概括阶段特征,是要求推断历史人物还是历史事件。三是答题要准确全面,找出材料信息与课文内容的关联点,将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与课本知识进行迁移,全面、准确地概括出符合题意要求的结论并书写作答。如果是选择题,则要仔细阅读各选项,再联系所学的有关知识,逐一对选项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排除掉叙述有误、不符合题意要求的选项,最后得出最准确、最符合题意要求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