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AAs抗病毒对基因1b型丙肝肝硬化生化学指标的影响

2020-10-09易杨

科技风 2020年24期

易杨

摘 要:目的:探讨DAAs抗病毒对基因1b型丙肝肝硬化生化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62例基因1b型丙肝肝硬化患者,均实施DAAs抗病毒治疗。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实施利巴韦林联合索磷布韦治疗,B组实施雷迪帕韦、利巴韦林以及索磷布韦进行治疗,C组实施达卡他韦、索磷布韦以及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分析患者治疗后1、3、6个月时的病毒学指标以及生物化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相同时间点,B组、C组HCV RNA轉阴率明显高于A组(P<0.05);治疗后1、3、6个月时,B组、C组患者的各生化指标水平均明显降低,且低于A组(P<0.05)。结论:基因1b型丙肝肝硬化患者实施利巴韦林联合索磷布韦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雷迪帕韦或是达卡他韦能够达到显著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病情,值得推广。

关键词:DAAs抗病毒;基因1b型丙肝肝硬化;生化学指标

直接抗病毒药物具有一定的安全、有效、可行优势,在基因1b型丙肝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本研究针对采用DAAs抗病毒治疗的基因1b型丙肝肝硬化患者生化学指标的改变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整体筛查法抽查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63例基因1b型丙肝肝硬化患者,患者同意参与研究,签署研究同意书;医院医学伦理会审批通过本次研究;随机分为A、B、C三组,各21例。A组中,男女比例为11∶10,年龄18~76岁,平均(45.51±2.14);B组中,男女比例为14∶7,年龄19~75岁,平均(46.23±1.31);C组中,男女比例为12∶9,年龄20~74岁,平均(48.67±2.08);三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A组实施利巴韦林联合索磷布韦治疗。针对体质量不足75kg的患者,给予其1000mg/d的利巴韦林(生产厂家: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3512);针对体质量超过75kg的患者,应给予其1200mg/d的利巴韦林,以及400mg的索磷布韦(产品名称: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丙通沙/Epclusa);生产厂家:爱尔兰Gilead Sciences Ireland UC;批准文号:注册证号H20180024),每天给药1次。

B组实施雷迪帕韦、利巴韦林以及索磷布韦进行治疗。以A组患者的用药方式为基础,给予患者90mg的雷迪帕韦(生产企业:Hetero Drugs Ltd;批准文号:20180311),每天1次。

C组实施达卡他韦、索磷布韦以及利巴韦林联合治疗。以A组患者的用药方式为基础,给予患者60mg的达卡他韦(生产厂家:natco(印度);批准文号:20180218),每天1次。

三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三组患者治疗方式均为口服用药。

1.3 观察指标

患者治疗后的病毒学指标以及生物化学指标变化情况。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三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时的血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肌酐(Cr)以及谷氨酸转氨酶水平(ALT);利用基因扩增仪对患者的HCV RNA定量进行检测[2]。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计数资料行t、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不同时期的抗病毒治疗效果

治疗1个月,A组HCV RNA转阴4例,转阴率为19.05%,B组HCV RNA转阴13例,转阴率为61.90%,C组HCV RNA转阴11例,转阴率为52.38%;

治疗3个月,A组HCV RNA转阴7例,转阴率为33.33%,B组HCV RNA转阴14例,转阴率为45.16%,C组HCV RNA转阴12例,转阴率为57.14%;

治疗6个月,A组HCV RNA转阴12例,转阴率为57.14%,B组HCV RNA转阴16例转阴率为76.19,C组HCV RNA转阴15例,转阴率为71.43%;

相同时间点时,B组、C组HCV RNA转阴率明显高于A组(P<0.05)。

2.2 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变化

A组:治疗后1个月:BUN:(5.81±1.84)CK:(72.99±1976)CK-MB:(19.97±9.21)Cr:(128.48±67.21)ALT:(51.83±13.25);治疗后3个月:BUN:(4.93±1.97)CK:(70.31±2096)CK-MB:(19.43±6.24)Cr:(89.48±7.69)ALT:(36.98±10.34);治疗后6个月:BUN:(4.81±1.21)CK:(69.91±38.82)CK-MB:(18.97±624)Cr:(69.43±6.31)ALT:(29.11±9.43);

B组:治疗后1个月BUN:(4.89±1.71)CK:(70.21±7.46)CK-MB:(19.15±8.21)Cr:(59.11±8.15)ALT:(30.92±5.94);治疗后3个月BUN:(4.21±1.81)CK:(62.98±5.96)CK-MB:(16.97±9.31)Cr:(52.93±10.98)ALT:(23.98±8.91);治疗后6个月:BUN:(3.82±1.43)CK:(58.41±8.98)CK-MB:(13.99±4.21)Cr:(48.32±8.13)ALT:(19.99±6.21);

C组:治疗后1个月:BUN:(4.83±1.75)CK:(69.31±12.86)CK-MB:(18.91±5.11)Cr:(58.97±9.21)ALT:(29.62±9.48);治疗后3个月BUN:(4.21±1.14)CK:(63.89±9.43)CK-MB:(1686±9.31)Cr:(54.98±9.31)ALT:(25.11±11.96);治疗后6个月:BUN:(3.71±1.24)CK:(57.92±13.21)CK-MB:(13.99±421)Cr:(46.98±8.24)ALT:(17.92±5.41);

治疗后1、3、6个月时,B组、C组患者的各生化指标水平均明显降低,且低于A组(P<0.05)。

3 讨论

现阶段,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是首选治疗方式,其中大约60%的患者能够取得持续病毒学应答。但由于基因1b型丙肝肝硬化患者对于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耐受性较差,患者在治疗中无法实施足疗程以及足剂量治疗,导致患者的持续病毒学应答可能性较低。抗病毒治疗中,索磷布韦属于HCV NS5B聚合酶核苷酸类似物抑制剂,在基因1b型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治疗效果。达卡他韦与雷迪帕韦均能够对HCV的形成产生有效抑制效用,该药物的耐药屏障较低,临床治疗时与索磷布韦联合治疗,患者不会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且患者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有所升高[3]。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C组HCV RNA转阴率明显高于A组,治疗后1、3、6个月时,B组、C组患者的各生化指标水平均明显降低,且低于A组,这提示在索磷布韦以及利巴韦林基础上联合雷迪帕韦以及达卡他韦药物进行治疗,具有显著治疗效果,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能够得到显著改善。

综上所述,DAAs抗病毒治疗能够促使基因1b型丙肝肝硬化患者的生化学指标得到显著改善,促进转阴情况,提高患者的持续病毒应答率,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张青叶,侯艺辉,张缭云.直接抗病毒药物精准治疗山西省基因1b型慢性HCV感染者疗效分析[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9,12(4):275-279.

[2]魏锦源,林登娜,邬喆斌,等.达拉他韦为基础的直接抗病毒药治疗中国HCV感染者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8,26(12):933-939.

[3]纪冬,李伯安,陈国凤.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对HCV相关分子检测的新需求[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9,42(3):15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