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020-10-09陈华黄吉丰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40期
关键词:高职会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陈华 黄吉丰

[摘 要] 产教融合是国家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是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最佳途径。高职院校通过产教融合发掘更符合行业和企业需求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按会计行业的发展方向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以此形成产教融合的深度发展,实现教育输出与企业用人的双赢局面。产教融合的育人模式是当前高职教育变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教育资源与经济发展有效对接的必然途径。

[关键词] 产教融合;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 2018年度北海职业学院院级重点教改课题“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8YJZ12)

[作者简介] 陈 华(1980—),女,广西桂林人,硕士,北海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主要从事财务会计、税务研究;黄吉丰(1981—),男,广西桂林人,硕士,北海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助教,主要从事财务会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0-0310-02    [收稿日期] 2019-12-05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推动产业布局的进一步优化,国家为了保证经济发展需要,满足行业用人需求,扩大高职院校的人才就业途径,提出了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产教融合的育人模式势在必行。

一、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

(一)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契合度不够

大部分高职院校强调的是会计技能人才的培养,学生毕业以后更多的是在中小型企业从事与会计专业相关工作。经济发展需要产业的协同发展,而会计行业也进入到全新的发展阶段,并不再局限于行业的界限,对中高级财务人才的需求也越发紧迫。由于教育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致使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在职业能力与企业实际的用人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造成教育输出与用人需求衔接上的脱节,使得会计专业的产教融合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成效。

(二)課程设置与实际岗位需求存在脱节

高职院校在会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课程的设置只注重专业理论却缺少实践,只顾及核算却忽略管理,不仅会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也很难满足毕业生应对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面对信息化带来的变革,会计行业的职责已经不再局限于过往的核算操作,而要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因此,以核算为主的课程设置,已经与现实工作岗位需求脱节,影响到了会计人才培养的质量。另外,对于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也是企业较为关注的,高职院校却没有引起重视,忽视了相关课程的设置。

(三)双师队伍建设不到位

会计专业的产教融合以及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资历丰富的双师型教师团队。为此,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强化了双师型队伍建设的力度,提高了双师的占有率,可是质量上仍有待提升。首先,很多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师,都是没有企业工作经历,或缺乏会计工作经验。而双师证书与双师素质不能等同,双师证书并不代表教师的实操能力很强,或者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而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往往是一种形式,缺少实质性价值。其次,在企业工作的财务人员,操作技能过硬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却局限于理论水平也缺少从教的经验。由此可见,双师队伍的建设不足很大程度影响了产教融合的进一步深入。

二、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路径

(一)根据市场需求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行业用人需求变化造成高职院校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关注会计行业用人变化,联合企业共同参与制定会计人才的培养方案,并根据自身办学优势和特点,对学院的发展方向要有明确的定位,力求树立专业的特色和影响力。教师要以行业的变化趋势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强化业务水平。营造良好的校企合作氛围,把教育的成长目标与职业的发展目标融入到校企文化,促进会计专业的发展提升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应该以行业的发展动向制定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使之与企业的用人需求相适应,真正意义上的做到教育资源的输出与用人需求的融合[1]。

(二)以学生的职业导向设置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应该围绕会计行业的用人需求,参考会计岗位的实际情况,联合企业共同对课程做出调整设置。第一,课程设置尽量以会计岗位的实际操作流程为依据,把会计实务中处理常规业务时需要掌握的操作要点融入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尽早地进入会计角色。第二,随着电子凭证的应用,会计岗位职能的不断拓展,会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传统的会计技能,还要懂得财务和管理方面的知识,课程设置中应该加入财务软件应用与管理方面的课程,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第三,增加名师讲堂课程,邀请会计行业的名家或者企业专业人士,对学生进行跨学科教育,帮助他们树立会计人应有的职业意识,强化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让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力求向企业输送优质毕业生扩大院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2]。

(三)构建校企实践教学体系和校企实践平台,促进产教融合

高职院校可以联合企业共同搭建实践教学体系,按照会计岗位的实务流程,结合学生实操技能的掌握情况,建立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依次开展常规技能实践教学,特定岗位技能实践教学,综合技能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内容兼顾核算与管理相互衔接,教学方式以手工操作为基础向信息化发展,把模拟训练与岗位实务对接,实现会计人才培养由基本专业能力的培养转向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过渡和提升。以产教融合的育人需求,把实训基地从核算型升级为兼容财务业务,具备核算与管理功能,能够与会计人才培养要求相匹配的信息化实训教学平台。设立求职园地做好企业文化的宣传,使学生能够尽早地接触和熟悉职场环境,确立成长目标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发挥企业的育人作用,联合企业建立从岗位认知实习到跟岗实践的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在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锻炼和成长,使会计人才的培养实现从教育到成才的转变,推动产教融合的进一步发展。

(四)建立适应产教融合需求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产教融合的目的是要实现教育资源输出与企业用人需求的对接,师资队伍的素质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首先,必须要确保“双师”会计教师队伍的含金量。高职院校可以联合企业建立“双师”培训机制,合理利用企业的资源建立培训基地,为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创造便利,大力支持教师走进企业挂职锻炼。这样既有利于会计教师熟悉企业会计岗位的操作流程,了解会计行业的最新动态,增强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实践技能,也有利于他们把实践的经验应用到教学过程,确保教学质量的成效。其次,高职院校应该到企业或者在行业中,吸纳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或者财务人员进入师资队伍,让他们参与专业团队的建设,负责实践教学以及职业教育。高职院校通过由内及外的方式强化会计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为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提供保障。

三、结语

新的经济形势下,从会计行业的发展到企业的用人需求,都对高职院校的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需要不断地改革和创新,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联动,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围绕会计人才培养与输出这个核心,为企业培养优秀的会计人才,实现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和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孙杰,周桂谨,徐安林,等.高职教育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59-62.

[2]何颜.民办高职会计专业实施产教融合的深层实践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8(2):154-156.

猜你喜欢

高职会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