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初探
2020-10-09邱美玲
[摘 要] 毕业论文不仅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高低的标尺,也是学校及教育部门检验本科教学水平好坏的重要观测点。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这一节点就显得尤为重要。毕业论文的监控,主要在于过程监管,需要从管理、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加强监管力度,构建立体式管理模式。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
[基金项目] 泰州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管理研究与实践”(2017JGB04)
[作者简介] 邱美玲(1985—),女,黑龙江五常人,泰州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本科教学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0-0111-02 [收稿日期] 2020-05-16
毕业论文是检查本科及本科以上毕业生能力高低的一个标尺,近年来,教育部对毕业论文的把控也越来越严格。对于一所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毕业生被社会认可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学校的社会知名度。这就要求本科高校尤其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那么,一般本科高校如何有针对性地展开毕业论文质量监控呢?笔者认为应当从管理、教师、学生三个层面严格把控,适当引入研究生培养机制,构建毕业论文立体式管理模式。
一、本科教育现状分析
2016年,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关于编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建设方案的通知》,启动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规划项目,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高等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等3项内容。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姑置不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方向即是培养以应用为目标的本科人才。就现阶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而言,全国各省市都在摸索如何构建独具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于建立在中职、高职基础上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其办学模式具备一定基础,有着明确的发展方向。而对于近年来新兴的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大多数都是建立在以师范教育为主体的基础之上,其应用型特征并不明显。
基于不同的本科培养模式,对于本科生毕业能力考查的一个关键因素——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也成为本科生培养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阶段。按照不同培养目标的要求,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大致分为学术研究型选题和应用型选题两种类型。学术型以学术研究为主,应用型则应以应用为主。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
一是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研究。如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目前各高校又将汉语言文学分为师范、非师范、文秘三个方向。师范方向以培养中小学师范教师为主,非师范方向培养具备基本文学素养和知识的普及性人才,文秘则培养在企业、政府部门等从事文字工作的文职人员。
二是对接社会发展,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培养目标毫无疑问应当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对于应用型人才的终期考核,即毕业论文的要求也应体现出应用型。
我国目前以大类授予学位,如中国语言文学下设的二级学科均授予文学学士学位。从这个角度讲,学士学位的授予并不受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的影响,其考察的应是毕业生基本的研究能力,即“应用”第一层面的含义。因此,学位的获得应当也必然是对毕业生探究新事物能力的考察,毕业论文的选题与写作不应当受到过多的干扰。
二、强化自主意识
尽管应用型本科院校致力于培养能够快速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但对于毕业论文的考察应当以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为主,而不应以是否符合学校发展定位为衡量标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主要取决于其自身是否具备探究意识。据笔者观察,即使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无论入学后基础如何,经过四年的学习或多或少都会积累一些知识,这就需要学校职能部门和指导教师双方采取相应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强化自主意识。学校职能部门层面,主要从毕业的角度给学生施压。如果职能部门不采取强硬手段加强毕业论文监管力度,学生始终不会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
在学校职能部门警示下,指导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写作。笔者认为,指导教师首先应当关注所指导学生的毕业去向问题。就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而言,其毕业后的去向大致有考编、考公、考研、找工作,其中以考编人数较多。对于考编、考公、找工作的学生,毕业论文要求不宜过高,熟悉写作流程、能够自圆其说、符合学校对毕业论文的要求即可。而对于考研的同学,在达到学校对毕业论文写作要求的基础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三、加强过程监控
就职能部门而言,如何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加强监管,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难题。笔者所在学校在今年引入毕业论文写作管理系统,所有指导过程均在网上操作,职能部门根据论文写作过程,严格把控時间,在不同时间段内要求指导教师督促学生完成网上填写工作。同时,论文指导教师也要完成固定的指导任务。笔者认为,这种方式从制度层面对指导教师和学生加强了监管力度,有助于毕业论文工作按时完成。但是,守时的同时如何守质,则需要指导教师的认真指导。
指导教师在论文指导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研究生培养模式,一对一加强过程性指导。针对具体问题,加强方法性指导。在指导方法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选题阶段,通过与学生初步接触,了解其想法,要求学生撰写简短的文献综述;二是定题阶段,要求学生按照统一要求撰写开题报告,进一步深化最初的想法,同时从学术研究角度对学生提出要求;三是写作阶段,初稿写定之后,要求学生自主查询重复率,检测结果与初稿同时发给指导教师。
四、规范管理程序
管理涉及学校与院系两个层面。学校层面以教务部门为主体,负责全校教务工作,从制度层面健全学校管理机制;院系层面以学生所在院系为主体,以教务部门制定的相关规定为基础,同时结合院系内专业设置情况及各专业不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培养方式。
学校教务部门应当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制定指导性政策,引导二级院系培养符合学校要求的合格学生。这就决定了教务部门制定的政策必须具有伸缩性,能够适应不同专业的要求,不能搞一刀切,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工作,赋予二级学院一定的自主权。
应用型高校建设更加注重实用,专业建设也更倾向于计算机、机械制造等应用性强的专业,而这类专业毕业生大多以实践型的毕业设计来完成学业。在这种情况下,教务部门所制定的政策必须能够适应以汉语言文学为代表的基础学科和以计算机、机械制造等专业为代表的应用型学科的双重需要。政策制定过程中兼顾两个方向的需求在学校总的发展方针的指引下,紧扣素质教育,既要体现出教务部门的职能,又要给二级学院教务科一定的自主权,允许他们针对不同专业制定更为适合本专业发展要求的相应措施。教育部门在这中间更多地应当是指导者,并非决策者。
二级院系负责学生的具体培养工作,是各专业学生所在的实体部门。在遵守教务部门制定的相关培养政策的前提下,从本学院实际出发,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制定符合专业发展需求的、更为具体的培养方案。二级学院的培养方案应当如何体现学院特色、专业特点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展开:一是把握学校发展方向。以党委书记、校长为代表的党政高层一般都会针对每所学校的不同特点制定本校的发展目标,即学校定位。二级学院作为实际的学生培养部门,其培养方案也要围绕学校定位。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当然发展起来事半功倍,而对诸如汉语言文学专业这样的基础学科来说,如何与“应用型”对接,笔者认为这应当是困扰许多高校的难题之一。二级学院若能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优势,打破常规,勇于尝试,或许会有较大突破。
参考文献
[1]臧玉福.本科论文写作过程细化分析[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5(4):73-75.
[2]朱四倍.本科毕业论文的小船不能说翻就翻[J].河南教育(高教),2016(5):34-36.
[3]姜丕杰,等.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改革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5):57-58,63.
[4]黄卓.应用型本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6):395-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