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教学看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020-10-09和曼白树亮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36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

和曼 白树亮

[摘 要] 以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教学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探讨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一是重点讲解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注重理论知识体系化;二是从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向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转变;三是用好统编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识体系转变成为教学体系,准确把握教材的核心知识点。致力于培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闻传播人才、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新媒体数字高端人才、高层次科研人才、新闻名家五类高层次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 2019—2020年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中的教育教学规律与‘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研究”(2019GJJG003);河北大学第二批“课程思政改革试点课程”建设项目“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KCSZ-02-012)

[作者简介] 和 曼(1981—),女,河北唐县人,博士,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新闻编辑学、国际傳播、舆论学;白树亮(1980—),男,河北沧州人,博士,河北大学-中央兰开夏传媒与创意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广播电视业务、新闻传播理论、公共关系。

[中图分类号] A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6-0112-02    [收稿日期] 2020-03-12

2019年4月29日,教育部联合12家部委在天津联合召开“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明确提出本科教学要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全面提升本科教学质量。新闻教育工作处在意识形态的前沿,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领新闻教育工作,对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当今世界政治经济领域的复杂形势,提升他们对网络世界错误思想的免疫力,培养新时代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作为新闻传播学专业核心主干课程要抓住时机、积极创新,满足当前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需求。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教学内容创新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教学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经典著作。要从我国实际和国情出发,凸显问题意识。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创办的具有初步高等教育性质的学校有湖南自修大学、上海大学、农民运动讲习所等,注重开展不同形式的经典著作学习。1952年10月,教育部对高校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做出明确规定,至此高校课程体系基本建立。[1]以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课程为例,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其授课内容包含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列宁的新闻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新闻思想。目前来看,有些知识比较陈旧,内容比较泛化,没有密切关注现实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中,单凭一个人或一门课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团队进行合作,使相关课程体系化。比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抽调15位精英教师,汇聚老中青三代人,充分发挥各自在新闻理论、舆论学、新闻实务、新媒体、国际传播等领域的研究专长,分工合作,在大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就以讲座的形式开设理论课程。每位教师只讲一个专题,共有15个专题,包括绪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发展的历史进程、习近平新时代新闻舆论思想、新闻工作中的党性原则、新闻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新闻管理体制与生产机制、新闻传播规律、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新闻传播的“时度效”、新闻职业伦理法规、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网络空间安全与网络治理、国际传播力建设、案例与讨论: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此,课程负责人邓绍根教授曾说:“课程主要内容涵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历史演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品的新闻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规律与规范、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当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及其实践。”由此可见,体系化教学能够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和分析新闻传播领域的重大现实问题,打通学生认识论与实践观之间的桥梁。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教学方式创新

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教学方式创新,已有很多学者提出建议。王君超认为应以现实问题为导向,回应时代挑战、回答现实问题,才能凸显出学科的理论价值。[2]尹韵公认为应从历史细节入手,通过“入情”的讲述,破除学生对理论教育的刻板印象;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将教师灌输式的教学转向学生主动地学习。[3]易华勇、吕立志认为应该深入总结网络时代新闻活动的发展规律,建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马克思主义网络新闻观。[4]宗益祥认为要训练学生的批判思维,可以借鉴齐泽克、卡斯特尔、斯蒂格勒、德波等人的媒介批判理论,借鉴他们的观察视角和思考方式。[5]

要实现以学生为中心,需要运用启发式、讨论式、辩论式、沉浸式等多种教学手段。2019年11月4日,深圳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举行“全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青年教师论坛”,笔者有幸参加,发现沉浸式教学成为各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的一大亮点。比如深圳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成立“井冈山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基地”,每年有100位学生前往学习实践。浙江大学影视艺术与新媒体视听学院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美学相结合,开设公众号拍摄电影。郑州大学新闻学院与新华社共建“穆青研究中心”,开展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教学实践。厦门大学新闻学院成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修班”,拓展第三课堂。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分别与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合作,赶赴雄安新区、西柏坡、正定等地举办“传承红色基因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现场教学活动。

三、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教学评价体系创新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教学评价体系创新,首先要从教材建设抓起。近年来,中宣部、教育部推动了两期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包括新闻传播领域的核心教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教师要用好统编教材,要把教材中的体系转变成为教学体系,准确把握教材的核心知识点。具体来说,一方面是以史为据,注重原始文献的作用;另一方面是从史论出发,借鉴新闻传播学、历史学、法学、政治经济学等学科知识,拓宽学生视野,以更好地适应当前全国范围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政治情景。

其次,高校要注重以学生为主题的创新团队建设。比如开展读书会,有声化朗读经典著作,强化学生的“共情”体验。深圳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从视觉传播视角入手,引领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学生们朗读马克思年轻时写给燕妮的爱情诗歌,录制朗读视频。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9年4月组建了马恩经典著作录制团队,学习经典、传播经典。首批录制的作品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发表的关于中国问题的论述18篇。2020年2月25日,他们主办了微信公众号“新声语艺节”,连续推出河北大学师生“为武汉加油,为祖国祈福”系列朗诵23期,总浏览量6400+,被河北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冀云客户端全部转载。

再次,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就目前来看,高校主要采取两条途径。一是千人互派,这是由中宣部推动实施的高校与新闻单位从业人员互聘的一项计划,目的是加强新闻教学与实践的合作。就目前来看,已然形成了规范的制度,连续性也得以保持。另一个是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比如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派出十余位教师参加了“高校新闻传播院系骨干教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主题培训”“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教育部马工程教材任课教师示范培训”,以及教育部关于全国高校教师深化“课程思政”的路径与方法研修培训、课程思政的教学与设计等培训课程,收益颇丰。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实践的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已经成为中国新闻工作队伍的理论基础,具有“政治-职业”双重属性。需要将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基本立场与鼓励独立思考统一起来,坚持党性原则与专业精神统一起来,坚持政治导向与职业伦理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1]孙权,赵新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扎根中国大地[J].人民论坛,2019(30):110.

[2][3]高金萍,王纪澎.2019: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的若干前沿问题[J].中国记者,2020(1):93-94.

[4]易华勇,吕立志.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的当代实践[J].中国出版,2019(11):45.

[5]宗益祥.对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两点思考[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8增刊:69.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融合APTECH体系的软件产业人才培养探究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