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中的问题及思考

2020-10-08农春仕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仪器管理人员

潘 越,农春仕

(南京林业大学 实验室与基地建设管理处,江苏 南京 210037)

高等学校的大型仪器建设是高校履行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基本职能的硬件基础,是高等学校的重要办学资源之一。近年来,随着“双一流”大学建设以及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实施,高校大型仪器设备迅速增加[1],大大提升了高校仪器设备建设水平和办学能力。以我校为例,截至2017 年底,学校大型仪器资产已超2 亿元,占全校仪器设备总量的25%。

进入21 世纪以来,由于高校大型仪器数量急剧上升,教育部先后发布了多项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要求高校规范国有资产管理行为,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国有资产。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学校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和投资效益,科学配置资源,推进资源共享,促进跨院系、跨学科的教学及科研合作,提高办学效益和水平,更可以促进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实现高校交叉型、创新型学科建设,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2]。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已经建立了大型仪器网络平台[3],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也已经成为高校建设关注的重点,但大型仪器平台的管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将以我校为例,对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在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1 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

1.1 大型仪器共享平台

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是通过网络将分散在学校各处的大型仪器设备统一到一个虚拟平台进行集中管理。通过平台的集中管理,可以实现大型设备使用共享、仪器网上预约、样品委托测试、仪器信息交流等多种功能。

我校早期仅有学校分析测试中心建设了仪器共享平台,随着学校教学科研的不断发展,该平台已无法满足需求,因此,2012 年起,学校加大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力度,逐步覆盖多个学科,目前已建设了现代分析测试中心、园林实验中心、物理实验中心、木材与科学实验中心、化学工程实验中心等多个院级平台,各个实验中心可以独立运行管理大型仪器设备,平台上有电源控制和网络控制两种方式对仪器进行管理,通过无线发射器接收电源控制器和刷卡机传输的信息。就学校管理层面而言,各个实验中心仪器设备的管理状态都集中显示在校级平台上,校级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实时查看。校级平台建设时,各中心单价大于40 万元的测试类大型仪器设备全部纳入校级平台管理,校级平台主要具备如下功能:

(1)仪器设备信息管理。用户可以在平台内对所有的大型仪器设备进行浏览和搜索,管理员可以对仪器设备信息进行日常维护。

(2)设备预约使用功能。实验人员根据情况设置仪器设备开放使用的时间,校内师生可以在线预约仪器设备的使用,待仪器管理员审核通过后即可刷卡或登录使用仪器。

(3)仪器使用情况实时监控。管理人员可在平台上实时监控仪器使用情况,平台对正在使用的仪器与未使用的仪器用不同颜色进行了标注,管理者对仪器的使用状况可以一目了然。

(4)数据汇总统计。平台按照设定的统计日期,对平台内仪器进行数据汇总统计,如使用机时、使用时间、测样数、服务项目数等。

1.2 大型仪器共享平台配套建设

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平台系统还包括仪器设备开放派位计时管理系统、网络电源控制系统、大型仪器实验室门禁刷卡系统、大型仪器实验室监控系统。图1所示为我校仪器共享平台系统。

图1 南京林业大学仪器共享平台系统

仪器设备开放派位计时管理系统和网络电源控制系统分别通过网络和电源两种控制方式对仪器使用者进行使用限制,从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平台获得仪器电源开启的身份信息,只有有效的身份信息,才可以进入网络或开启仪器电源。大型仪器实验室门禁刷卡系统则直接从实验室准入层面对仪器使用者进行限制,使用者只有具有有效的身份信息,才可以开启门禁,进入实验室。大型仪器监控系统从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平台获得仪器设备信息,可以获得相关仪器的实时监控画面。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平台系统的四个硬件配套设施相辅相成,共同完善了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管理,为校、院两级的用户提供了既可以资源共享又可以独立运行的网络化、信息化平台。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教师和校外人员对大型仪器设备的预约需要;另一方面,也为学校管理部门、各个学院二级单位和各个实验中心对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的评估提供了基础。

2 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大型仪器共享观念落后

大部分大型仪器仅仅满足阶段性的科研任务,缺乏长远的规划和安排,对教学和社会服务的开放程度不高,制约了大型仪器的使用效益[4]。大型仪器共享的理念难以获得仪器使用教师的认同。大型仪器购置常常花费巨额的资金,但由于学校根据学科需要购置的大型仪器一般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以扶植和鼓励相关学科或专业发展,因而部分教师在拥有仪器使用权后往往认为仪器所有权属于本课题组。甚至部分教师认为购置仪器的经费来源于自己的科研项目,仪器属于个人项目私有,因而拒绝共享。

2.2 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实验室由于实验人员编制限制,实验室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常常合二为一,实验室内大型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及共享使用常常由实验员负责[5]。大型仪器设备技术含量高,在共享过程中往往还需要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只有同时具备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操作,才能充分发挥大型仪器的共享作用[6]。而实验室管理人员多是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缺乏操作大型仪器设备的专业技能和经验,因而难以实现大型仪器设备功能的再开发,更难以实现仪器的充分共享,导致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

2.3 激励制度与绩效评价机制不完善

高校实验室技术人员被认为是教学科研活动的后备服务力量,属于教辅人员,职业上升途径狭窄、工资待遇低于教学、科研教师。大型仪器共享率不高,其中除了技术因素外,管理者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也是重要因素[7]。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得不到充分认可,必然导致他们把精力转移到其他方面,造成大型仪器使用不足,降低了仪器使用效率。大部分高校对大型仪器绩效评价体系仅仅停留在教学、科研方面,而仪器的使用维护、经济效益、配套管理、师生和用户满意度等方面因素均较少考虑,从而无法实现对仪器设备管理者公正和真实的评价[8]。

3 大型仪器开发共享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3.1 规范大型仪器共享平台运行管理和服务制度

制定科学、规范、有效的大型仪器共享管理制度,是大型仪器共享机制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9]。随着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建立,规范的大型仪器共享平台运行管理和服务制度必不可少。大型仪器共享制度应明确规定仪器全生命周期中专家论证、纳入共享管理体系、公开仪器信息、实行使用预约、有偿使用以及仪器使用评价的全部内容。此外还应制定辅助实现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科学管理的其他相关制度,规章制度的完善是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可持续建设和运行的保障。

3.2 转变观念,增强管理意识

针对大型仪器共享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矛盾,思考不同的管理模式,实现共享的科学化管理。在大型仪器共享管理中勇于探索和尝试适应本校实际情况的管理模式。学校设立相应机制在一定程度范围内支持和鼓励管理者的探索创新。同时在学校树立全员管理理念,仪器共享管理者包括购置人员、仪器管理人员、专业实验人员、仪器用户,鼓励全员参与管理过程。

3.3 加强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管理队伍建设是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的关键。大型仪器管理人员多为教辅人员,如果学校不重视,很容易导致这类人员将工作重点转移。学校应鼓励仪器管理人员参与大型仪器功能的开发,将理论基础与实际操作结合,提高科研和管理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大型仪器的技术性和专业性越来越强,对管理和技术人员的要求也更高,这就要求仪器管理人员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技能及科学管理的水平。学校应加强对仪器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外语和计算机知识以及管理知识等各方面的培训,提供专门的培训平台,造就有技术、懂专业、善管理的人才[10]。

3.4 完善激励机制

把开放共享平台的管理和管理人员切身利益相关联,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在学校层面制定相关激励政策[11]。首先,对进行共享的大型仪器的使用进行全面的考评,将考评结果在全校公示,作为奖惩和下一年度分配仪器购置经费的依据。第二,增加仪器管理人员职业上升空间。对大型仪器的使用和管理者评审职称适当放宽文章要求,并与平时的工作质量相结合进行评估,适当缩小与教师岗位的差距。第三,设立一定的奖励项目,提高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 结语

目前,高校大型仪器开放共享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平台的建设将更加普及,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程度、加强共享管理是大家共同面临和急需探索解决的难题[12]。做好大型仪器共享工作将是一个曲折前进的过程,只有积极规划,全面统筹,充分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结合上级管理部门的指导和政策扶持,才有可能将大型仪器共享工作真正落实。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仪器管理人员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原子荧光分析中应注意问题及其仪器设备维护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重视建、配、管、用过程管理 发挥仪器设备效能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招投标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七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