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2020-09-30林华

考试周刊 2020年82期
关键词:抽象性问题情境自主学习

摘 要:初中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决定了教学的难度,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将抽象的、单一的问题变得具体化、生动化,从而降低初中数学教学的难度。文章先分析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意义,后探讨了创设问题情境的具体策略,以期为研究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方式的相关教研工作者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情境;自主学习;抽象性

一、 概论

提问是引导学生质疑和思考的开端,是联系“教”与“学”的重要纽带,也是将传统教学中“师本位”转向现代化教学中“生本位”教学模式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要想让课堂教学更具效果,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必不可少,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够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自主探究学习内容。很多初中数学老师在教学时也会有意识地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教学,但是受制于某些局限,老师提出的问题内容比较乏味,提问的氛围比较严肃,这种相对传统的提问方式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长此以往,学生会对数学失去兴趣,这对于数学学习非常不利。而如果老师稍做调整,采用问题情境的方式来提出问题,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取代传统枯燥乏味的口头传授,学生的兴趣一定会被快速激发出来,从而快速进入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和分析问题,进而自主探索、相互合作,最终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二、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相较于初中其他学科而言,数学的抽象性及逻辑性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感到有些困难,尤其是那些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突然面对相对复杂的数学内容,他们觉得很难适应。而一些在小学阶段数学成绩就不太好的学生,在进入初中后更会对数学学習望而却步。数学学科的自身特性及学生的学习基础等都很容易使得学生对学习初中数学产生畏惧心理,如果老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不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那么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将举步维艰。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活泼、生动的教学氛围能够快速感染学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点燃时,再来引导他们探究问题和学习数学便会事半功倍。此外,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也是导入较难知识点的有效手段,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更容易抽丝剥茧地理解抽象知识的本质内涵,由此深入浅出地理解和学习教学内容,最终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与初中生的学习特点相符

初中生活泼好动,好奇心极为强烈,对任何事物都很感兴趣。相较于抽象性的事物而言,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更容易快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数学内容的抽象性特点很容易浇灭初中生的学习兴趣,而如果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把比较抽象的数学内容通过具象化的情境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就更容易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影响下,学生会主动去探究和思考问题,从而进入学习状态。传统的提问方式比较枯燥、单一,学生依靠想象力、逻辑思维进行问题探究,稍有失误便会得出错误答案,且抽象的推理和思考过程非常考验学生的耐心,活泼好动的初中生很难在较长时间内维持思考和探究的热情,所以学习过程无趣而波折。问题情境让学生的思考过程相对简单,出现失误的概率较小,同时,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公式或原理,相较于死记硬背而言更具效率。所以,问题情境创设同初中生的学习特点相符,有助于学生高效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

(三)有助于帮助学生化难为易,最终解决问题

问题情境教学不仅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也有助于老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时交流和反馈,唯有高效互动,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老师根据教学内容来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当学生通过问题情境进入学习状态后,他们会主动探究和思考与问题相关的知识内容,从而寻找和尝试各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包含各种方式或内容,像设立疑问、列举矛盾、逻辑性布局、对教材内容质疑等,无论哪种设置问题情境的方式,其本质都是引导学生揭示事物矛盾,在此情况下通过思想冲突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最终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和思考。经常使用这种方式来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质疑、剖析、求证、判断、辨析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提高思维能力,从而潜移默化地理解、掌握、巩固数学知识,最终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同时,学生在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中,慢慢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让人望而生畏的数学知识再也不像学生想象的那么难了。

三、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一)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情境

设计问题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老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规律及知识基础来选择科学合理的设计方式。很多老师会借助多媒体来创设有声有色的情境模式,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方式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但是不能对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通过多媒体来设计问题情境,这样不仅教学没有新意,而且对于某些具体教学内容而言显得牵强。例如在学习《统计调查》的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先用手机或其他播放设备播放一段时下极为流行的歌曲《燃烧我的卡路里》,脍炙人口的歌词和轻快的伴奏必然会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曲放完,老师可以趁热打铁地说:“这首歌是不是特别振奋人心?时下,体重问题成为下至儿童上至老年人都特别关心的问题,大家的体重都达标了吗?”老师的问题一出,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即被激发出来。此时,老师可以先在黑板上列出标准体重的计算公式,然后设计问题情境:“现在我来做一项标准体重达标率测验,在座的各位学生都是测量对象,我需要一名同学帮我统计班上所有学生的平均身高,一名同学帮忙统计平均体重,一名同学负责统计我们班学生体重达标率。这三名同学可以一起列出表格,将统计结果直观显示出来。二十分钟以内可以完成任务吗?”情境设置完毕,可以继续将刚才的歌曲播放出来当做背景音乐。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所有学生都会快速进入统计状态,不同的小组先将整组学生的身高体重快速罗列出来,每个学生通过体重计算公式来计算自己的体重是否达标,不达标的学生主动告诉小组长,让其帮忙标注。当每个学生都快速进入统计状态之后,相信不到二十分钟,一张全班同学体重身高统计调查表就会被绘制出来。该问题情境借助流行歌曲激发学生兴趣,结合学生关心的日常内容进行设置,学生必然会快速进入教学情境。在统计的过程中,学生计算评估自身体重标准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分组合作、共制表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大家一起计算全班学生平均身高、平均体重、体重达标率等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统计调查相关的知识点,为快速习得数学知识和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除问题导入、多媒体渲染等方式以外,老师也可以通过辩论、游戏、表演等各种方式来设置情境,只要与具体教学内容相契合,与学生的知识接收规律相符的情境设置方式,皆可用来实践。

(二)避免情境创设流于形式

创设教学情境是符合现代教学理念、满足新课标要求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在实践证明了情境教学的有效性的情况下,很多老师纷纷将情境创设引入课堂教学中,可是一些老师在创设情境时不考虑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学生接受程度等,强行在某些不适用于情境创设的教学内容中创设情境,或者创设的情境内容并没有让教学重难点内容变得简单,学生难以进入情境,有的学生虽然进入了情境,但是一堂课下来,他们并没有因为情境创设而更高效地吸收教学知识。可见,老师在创设情境时应充分考虑到情境教学可能产生的效果,同时,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具体教学章节进行科学创设,以避免流于形式的情境教学。例如在教学《画轴对称图形》时,如果老师借助《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左手画圆,右手画方”的电视剧经典剧情进行情境创设,可能一些学生因为没看过该剧而无法进入情境,有些学生即使看过该剧,也会质疑该片段同轴对称图形间有什么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这种强行创设的情境模式显然浮于表面,与教学实情并不符合。而如果老师先通过一个小游戏来创设游戏情境:“我们现在以组为单位来做一个小游戏,要求每个小组出一个学生,左右手一起画图形,要求两只手画出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规定时间内哪组学生画得又快又好则为胜利。”该游戏情境直切教学主题,学生在画图形以及判定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会快速习得轴对称图形的要点及画法,这种与教学内容相契合、与学生兴趣点高度一致的情境设置才更适用于课堂教学。

(三)以学生经验为基础创设情境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毋庸置疑,老师创设情境的重要目的在于降低教学难度,让学生能够顺利吸收和消化课堂知识。所以,老师在创设情境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所有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经验,以此为基础合理设置情境设置,唯有如此,才能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在有趣而生动的情境教学中逐步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消元》相关的知识点时,如果老师创设“开心消消乐”的游戏情境,学生一定会在一分钟内进入学习状态。可见,在充分考虑学生经验的情况下有的放矢地创设情境,教学效果自然不在话下。

四、 結论

综上所述,数学老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首先,应重视情境设置类型,可以以教学条件、教学内容、学生学情等为基础,在不同的教学章节创设不同类型的教学情境,以避免同一类型的教学情境造成审美疲劳;其次,老师应充分认识到情境创设的重要目的,不应流于形式,而应在全面、综合地评估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有效而实用的情境创设;最后,学生是情境创设中应重点考虑的因素,数学老师应在日常教学或生活中,对学生进行留心观察,了解他们所关心的、所接触的、所感兴趣的事物,以此为创设更贴近于学生经验的教学情境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菊红.基于高阶思维的初中数学问题情境设置[J].散文百家·国学教育,2019(5):170.

[2]陈同金.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及效果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6):136.

[3]马玉涛.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管窥[J].名师在线,2019(33).

[4]曹阳.中、加、美中学数学教材习题情境的比较分析:以“不等式”专题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18):165-166.

作者简介:林华,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浦口区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抽象性问题情境自主学习
西方美术中的女性人体艺术
民主的悖论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羌族刺绣中的图案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