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揿针联合枕下肌筋膜松解手法治疗颈源性失眠52例

2020-09-30胡小霜毛慧芳

中医外治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颈源筋膜颈椎

张 婷,胡小霜,毛慧芳

(1.湖北省中医院 针灸科,湖北 武汉 430061;2.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4;3.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湖北 十堰 442000)

颈椎病和失眠均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改变,因颈椎退行性变或慢性劳损等多种原因导致的颈源性失眠的发病率逐年上升[1~2]。本病以颈背部疼痛、难以入睡、睡后易醒等睡眠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3]。目前西医学多用镇静催眠药物治疗颈源性失眠,但其副作用明显且病情易反复[4]。揿针疗法取穴精少,患者治疗痛苦少容易接受,与枕下肌筋膜手法松解疗法联合使用,近期及远期疗效较为理想,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确诊为颈源性失眠患者共52例,其中男23例,女29例;年龄(42.4±3.8)岁;病程(16.5±6.1)d。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关于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并结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6]中关于失眠的诊断标准评定。①临床表现:难以入睡,睡后易醒,枕部疼痛,颈肩背痛,伴有头晕、心慌、头痛等不适症状。②专科检查:颈部活动受限,颈肌紧张,颈椎椎体旁或棘突有明显压痛,颈椎棘突偏歪。③颈椎影像学检查:具有颈椎生理曲度改变,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间盘病变等特征。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颈源性失眠的诊断标准;②经过CT或MRI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③年龄18岁~60岁,种族、性别不限,同意治疗并能配合随访。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②妊娠期妇女;③脊髓型颈椎病患者;④颈部有骨折、外伤或手术史;⑤其他系统疾病导致失眠者;⑥严重心血管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枕下肌筋膜松解手法

具体操作:①指导患者选取和保持仰卧位,治疗医师于患者头顶侧取坐位,用一只手托住患者后枕部位,与此同时另外一手的拇指和其他四指以提捏方法从患者的后枕部位开始至患者大椎穴,为患者完成10次由上而下的往返式浅筋膜松解,前3次手法宜轻,第4次~第7次手法逐渐加重,最后3次手法减轻。②嘱患者完全放松,治疗医师双手掌指关节屈曲,指腹置于患者后枕部部位托住患者头部,利用患者头部的重力和治疗师指腹的压力施以按揉法,同时配合点法对颈部头夹肌、大小直肌、头上下斜肌深筋膜进行松解,要重点对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实施点按处理,每个疼痛点点按时间持续30 s。③嘱患者完全放松,治疗医师双手置于患者后枕部,缓慢将患者头部上抬,使患者后枕部肌肉有持续牵拉感,并保持30 s。④最后以指揉法放松椎旁肌肉,共操作3遍。

2.2 揿针疗法

枕下肌筋膜松解手法操作完毕再进行揿针治疗。揿针治疗具体操作:使用日本清铃一次性揿针(0.20 mm×1.50 mm)治疗。穴位取天柱(双侧)、安眠(双侧)、大椎。暴露患者穴位所在区域,用碘附行常规消毒后,术者右手用持物镊夹住揿针胶布边缘,左手配合按压,快速且用力均匀地将揿针贴于已消毒的穴位上,轻轻按压使之固定稳妥,嘱患者活动颈项及耸肩,以不影响颈肩活动和无疼痛不适为宜。留针24 h,隔日1次治疗。留针期间嘱患者每天按压5次,每次按压3 min。10次为1疗程,1个疗程结束时及疗程结束后2个月随访观察疗效。嘱患者治疗后起居有时,注意颈肩保暖、避免长时间低头伏案姿势不当。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3.1.1 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于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时对患者颈部主观疼痛程度进行评估[7]。

3.1.2 颈部残障指数量表

(Neck Disability Index,NDI)于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时对患者颈部功能状况进行评估[8],评估内容包括颈项疼痛程度、生活自理情况、提物、阅读、头痛、集中注意力、工作、驾驶、睡眠和娱乐共10个项目,总分范围在0分~50分。总分越高则表示颈部功能越差。

3.1.3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量表于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时进行评估,评估内容有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障碍、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7个类别,其中含有18个条目,总分范围在0分~21分。总分越高则表示睡眠质量越差。PSQI>7分判定为睡眠障碍[9]。

3.2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失眠”的疗效评价标准[5]判定。痊愈:晚间睡眠时长超过6 h,睡眠深沉,醒后精神状态佳;显效:睡眠时长较治疗前延长3 h~6 h,睡眠较前深沉;有效:睡眠时长较治疗前延长小于3h,失眠症状得到部分改善;无效:治疗后失眠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3.3 统计学方法

3.4 治疗结果

3.4.1 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治疗后及2个月随访时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揿针联合枕下肌筋膜松解手法能明显降低VAS值,缓解颈部局部疼痛症状,并具有良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见表1。

表1 患者VAS评分比较分)

3.4.2 治疗前后NDI评分比较

治疗后及2个月随访时ND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揿针联合枕下肌筋膜松解手法能明显降低颈部残障指数,在恢复颈椎功能方面具有良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见表2。

表2 患者NDI评分比较分)

3.4.3 治疗前后PSQI量表评分比较

在治疗后及2个月随访时各项评分比较显示,在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催眠药物使用及日间功能障碍五个评分项及PSQI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障碍和睡眠效率两项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揿针联合枕下肌筋膜松解手法能明显降低PSQI总分及除睡眠障碍和睡眠效率两项评分外其他各项评分分值。见表3。

表3 患者PSQI评分比较分)

3.4.4 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

52例患者中,治愈12例,显效26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愈显率73.08 %。

4 讨 论

颈源性失眠属中医学“不寐”“痹病”范畴。颈项部受外邪侵袭或因长期姿势不当慢性劳损致局部经筋受损,经脉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相应脏腑气血不和,阴阳失调,阳不入阴,心神不宁而不寐。揿针疗法是一种通过穴位埋针对皮部产生微弱且时间较久的刺激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目的的治疗方法。一方面,揿针作用于天柱、安眠、大椎,此三穴为颈部腧穴,发挥腧穴近治作用,可祛除外邪,舒筋通络,调理气血,达到邪除络通痛止的目的。《素问·调经论》云:“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调之骨”,治疗经筋病和筋骨病,通过在局部穴位久留针可使卫气汇聚以驱邪气,能起到长时间镇痛的效果;另一方面,《素问·骨空论》曰:“督脉者……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灵枢·经脉》言“膀胱足太阳之脉……其直者,从巅入络脑”,《本草纲目》强调:“脑为元神之府”。天柱穴乃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依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可安神定志。大椎穴属督脉,又为手足三阳与督脉之会,主通一身阳气,督脉入脑,络心,故大椎可调督安神、交通阴阳。安眠穴为经外奇穴,是临床上治疗失眠的经验效穴。将揿针埋于此三穴,能调节头部气血,使脑窍得血濡养则神安[10]。再者揿针治疗不同于传统针刺疗法,因其针体短,针刺深度浅,在留针过程中嘱患者适当运动颈部或按揉埋针处,不会伤及人体重要脏器、血管、神经[11];持续地留针候气治疗,不但可使针刺效应得到累积,而且能及时纠正随时出现的血管痉挛,改善血管痉挛和软组织疲劳,从而减轻颈痛改善睡眠[12]。

枕下肌筋膜松解手法是基于肌筋膜链理论,通过筋膜松解手法调整颈项部周围韧带肌肉软组织的生物力学结构,使失衡的颈椎达到新的平衡的一种治疗方法[13]。肌筋膜链理论中包括四对手臂链和七对躯干链,其中后表链是一条在人体矢状面上起协调姿势动作作用的主要链条。枕下肌是组成后表链的一部分肌群,解剖结构上枕下肌围成的枕下三角区在枕骨粗隆两侧,此区域中有椎动脉、枕小神经、枕大神经、枕下神经和耳大神经从中通过[14],长期姿势不当致颈项部肌肉慢性劳损,枕下肌之间平衡失调,局部肌肉、筋膜出现粘连、挛缩,压迫该区域血管、神经,从而导致疼痛、失眠等症状发生[15]。通过筋膜松解,采用提捏法松弛紧张的椎旁浅筋膜,再以按揉配合点法松解深筋膜,并针对痉挛的肌肉、筋膜与韧带采用肌肉牵伸技术放松肌肉,以点法重点点按颈部肌筋膜触发点,可有效解除颈部肌肉及筋膜的痉挛和粘连,缓解颈椎间盘压力,使得椎动脉压迫得以减轻,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及微循环障碍[16];同时解除颈部交感神经压迫,降低大脑兴奋性,从而改善睡眠情况[17]。

综上所述,本临床观察发现,揿针联合枕下肌筋膜松解手法能明显降低VAS和NDI值,缓解颈项疼痛及恢复颈椎功能,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日间功能障碍,延长睡眠时间,减少入睡时间,降低催眠药物使用量,1个疗程结束时愈显率达73.08 %。睡眠障碍和睡眠效率两项可能因受外界因素干扰或因样本量偏小干预时间较短,治疗前后PSQI单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个月VAS和NDI值以及PSQI评分除睡眠障碍和睡眠效率两项外,均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结果表明,揿针联合枕下筋膜松解手法治疗颈源性失眠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是临床治疗颈源性失眠的有效方法,且因操作简便患者几无痛苦、依从性好而受到患者青睐,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颈源筋膜颈椎
颈椎不能承受之重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以“四天穴”为主针刺治疗颈源性耳鸣验案
三焦“筋膜”说——从筋膜学角度认识三焦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手足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预防及切开减张术后的护理
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皮瓣修复足背部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