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理疗联合黄芪九物汤加减对中风后偏瘫的疗效分析
2020-09-30端木泮泮胡述博
端木泮泮 胡述博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驻马店463000)
由于我国已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群占比不断升高,而且随着社会生活及工作压力不断加重,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中风发病率升高且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1]。中风具有发病急、进展缓慢等特点,动脉粥样硬化为其主要诱发原因,临床症状包括头痛、偏身麻木、口眼歪斜以及眩晕等,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后仍可出现各种后遗症,导致患者活动受限并影响其正常生活及工作,因此,给予中风患者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具有很大的必要性[2]。本研究将中风后偏瘫患者214 例作为研究对象,评价和分析患者应用康复理疗与黄芪九物汤加减联合治疗的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2 月~2019 年2 月收治的214 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107 例。观察组男 57 例,女 50 例;年龄41~86 岁,平均(63.45±6.19)岁;偏瘫病程 1~17 个月,平均(6.13±0.74)个月。参照组男 59 例,女 48例;年龄 40~87 岁,平均(63.17±6.06)岁,偏瘫病程1~18 个月,平均(6.08±0.71)个月。两组患者病程及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结合临床症状及病史等确诊;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严重意识障碍者;合并重度代谢功能障碍或者免疫功能障碍者;由于脑外伤或者脑肿瘤而导致意识障碍者[3]。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压、纠正酸碱及电解质失衡、抗感染、调脂、改善脑部血液循环、营养神经等。同时提供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及康复训练指导等常规护理[4]。
1.2.1 参照组 给予康复理疗,包括电针治疗及针灸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电针疗法。患者仰卧位,取穴足三里、气海、极泉、脑户、三阴交、委中、尺泽、神庭、气海、头临泣以及悬颅等进行针刺,电针倾斜30°刺入穴位,深度4~5 mm,快速捻转,频率110~240 次 /min,留针 30 min,自弱至强,避免超出患者耐受度。(2)体针疗法。选取0.35 mm×40 mm毫针进行针刺治疗,取患侧绝骨、足三里、合谷、曲池、太冲、阳陵泉、环跳、外关、肩井等穴位进行针刺,对进针部位皮肤进行常规消毒,使针尖与皮肤保持15°,迅速刺入皮肤(深度1.0~1.2 寸),直至帽状腱膜下肌层部位,然后采用提插手法并进行中强度刺激,短暂捻针(30~60 s),得气后留针(20 min),采用迎随补泻手法行针,针刺频率为1 次/10 min。吞咽困难患者加刺廉泉、天突穴,语言障碍患者加刺哑门、廉泉穴。(3)头针疗法。取患侧百会透曲鬓穴,常规进行皮肤消毒,选取0.30 mm×50 mm 毫针进行针刺治疗,毫针与头皮保持15°夹角进针,直至帽状腱膜下,进针后行平补平泻捻转法,针刺频率为1次/10 min,得气后留针(30 min),询问患者主观感受,避免引发疼痛。治疗频率均为1 次/d,4 周为一个疗程,持续治疗2 个疗程[5]。
1.2.2 观察组 在参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黄芪九物汤加减治疗。组方:黄芪10 g、茯苓10 g、牛膝10 g、防风5 g、独活(酒炒)5 g、白术 5 g、党参 15 g、鹿角胶 5 g、甘草10 g、生姜片3 片、大枣2 枚;合并语言障碍者加远志9 g,合并高血压者加菊花9 g、石决明6 g。加水煎药,取汁 400 ml,分早晚 2 次服用,200 ml/次,4周为一个疗程,持续治疗2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评估临床疗效。显效:肌力≥Ⅳ级,CT 检查显示脑出血灶吸收≥60%,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有效:肌力≥Ⅲ级,CT检查显示脑出血灶吸收40%~59%,临床症状减轻,生活自理能力获得提升;无效:临床症状、肌力及生活自理能力等均无明显变化或者病情加重。临床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2)治疗前及治疗后2 周、治疗后4 周、治疗后8 周,应用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及Fugel-Meyer(FMA)评定量表评估生活质量与肢体运动功能情况,各项观察指标总分均为100 分,评分越高则生活质量及肢体运动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13%,优于参照组的85.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例(%)]
2.2 两组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FMA 评分及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2 周、4 周、8 周,观察组FMA 评分与Barthel 指数评分均较参照组高,P<0.05。见表 2。
表2 两组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治疗后8 周FMA Barthel 指数观察组参照组组别 n 治疗前FMA Barthel 指数治疗后2 周FMA Barthel 指数治疗后4 周FMA Barthel 指数107 107 t P 52.73±5.04 52.19±5.03 1.028>0.05 45.35±7.87 46.03±7.69 1.205>0.05 64.45±5.03 56.29±4.78 3.759<0.05 55.20±6.45 51.76±6.39 5.023<0.05 64.45±4.76 57.65±4.59.4.753<0.05 62.34±6.59 57.03±6.51 5.311<0.05 70.23±4.53 62.14±4.09 4.963<0.05 69.73±6.74 60.12±6.59 6.041<0.05
3 讨论
中医学将中风归于“卒中”范畴,脑络空虚导致风邪入侵、阳化风动、气血上逆,经脉不通而成,中风后由于经脉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容易出现各类后遗症。中风后偏瘫乃表实本虚之证,即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血瘀气滞痰阻等,临床应以活血补气为治疗原则[6]。康复理疗可激发肢体潜能,增强神经系统兴奋性,同时还能够促进血管新生,增加肾上腺素及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分泌量,加快神经功能改善和恢复,使骨骼肌活力及耐受力得到增强,进而提高肌力,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7]。
黄芪九物汤方中黄芪固表益气,同时还具有保肝及降血压的疗效;茯苓养心安神、利水消肿;牛膝强筋骨、补肝肾、通经祛瘀;防风解表祛风;独活止痛通痹;白术燥湿健脾;党参益气补中;鹿角胶养血益精、温补脾肾;生姜温胃散寒、降逆止呕;大枣与生姜相配,可调和脾胃;甘草调和诸药。诸药联用有助于促进细胞代谢及生长,有助于缓解偏侧肢体肌肉萎缩,促使肢体肌群功能得到提高[8]。本研究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参照组,治疗后2 周、4 周、8 周观察组FMA 评分及Barthel 指数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康复理疗与黄芪九物汤联合治疗效果更加确切,有助于促进气血通行并濡养脏腑组织,通过有机整合药物效应以及穴位刺激效应的方式充分发挥药物治疗作用以及穴位整体调节作用。综上所述,为中风后偏瘫患者提供康复理疗联合黄芪九物汤联合治疗的方式病情改善效果更佳,可有效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