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多卡因和小剂量瑞芬太尼在抑制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0-09-30胡莹李瑜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氟烷利多卡因躁动

胡莹 李瑜

(1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喉科 河南郑州450018;2 河南省儿童医院耳鼻喉科 郑州450018;3 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耳鼻喉科 郑州450018)

由于小儿身体发育尚未成熟,身体承受能力差,在手术中对患儿实施全身麻醉时,会对患儿血压、心率造成较大影响,在麻醉苏醒期还会出现躁动,主要表现为哭泣、无意识的动作、妄想等症状[1]。为了减少麻醉对于小儿的负面影响,需要采取措施抑制麻醉苏醒期躁动。利多卡因和瑞芬太尼在抑制麻醉苏醒期躁动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其中利多卡因具有抗惊厥、保护大脑的作用,瑞芬太尼镇痛效果好,起效快速,能够有效抑制患儿肾上腺素分泌[2]。本研究选取80 例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征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利多卡因和小剂量瑞芬太尼在抑制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7 月~12 月于我院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征治疗的80 例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儿年龄3~12 岁;临床资料完整;监护人知晓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脑、血管疾病者;先天智力异常者。依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男 22 例,女 18 例;年龄 2~11岁,平均年龄(6.51±1.14)岁;体质量 7.5~34.5 kg,平均体质量(18.09±5.23)kg。观察组男21 例,女19例;年龄 3~10 岁,平均年龄(5.98±2.34)岁;体质量8~35 kg,平均体质量(19.09±4.89)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进入手术室之后,给予患儿连接心电监护仪,时刻监测其心电图、舒张压、收缩压以及脉搏、血氧饱和度,观察各项指数变化并做好记录。在手术前注射阿托品0.01 mg/kg,丙泊酚3 mg/kg,顺式阿曲库铵0.1 mg/kg,舒芬太尼0.15 μg/kg,将药物注射完成之后,插入相应的气管导管,机械通气开始设定值为8~10 ml/kg,呼吸频率18 次/min,根据呼气末二氧化碳水平对机械通气设定值及时调整,让患儿吸入七氟烷进行麻醉,在吸入时根据患儿身体刺激反应、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心率,对七氟烷浓度进行调整,但吸入浓度不能低于0.8 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在麻醉中均给予患儿注射2 mg/kg·h 利多卡因(国药准字 H11020558)。对照组在手术结束前5 min 给予患儿注射生理盐水。观察组给予患儿注射利多卡因的基础上加以注射小剂量瑞芬太尼,在手术结束前5 min 给患儿注射瑞芬太尼(国药准字H20030200),剂量0.1 μg/(kg·min)。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肌肉僵硬、呼吸抑制、恶心呕吐以及寒颤。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术后呼吸恢复时间、 拔管时间比较术后,观察组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比对照组短,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比较(min,)

表1 两组患儿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比较(min,)

组别 n 呼吸恢复时间 拔管时间对照组观察组40 40 t P 4.72±1.28 4.60±1.10 0.18>0.05 6.45±1.36 6.09±1.55 0.50>0.05

2.2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10 例出现躁动,发生率为25.00%;观察组3 例出现躁动,发生率为7.50%,观察组患儿在麻醉苏醒期的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行手术治疗麻醉时,一般给予患儿吸入七氟烷,以此达到麻醉的目的。七氟烷属于吸入性麻醉药物,能被人体快速吸收,诱导迅速以及在术后清除快速的优势,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七氟烷对患儿心脏抑制作用较小,但是对末梢血管具有扩张作用,若吸入较高浓度七氟烷,血压就会降低。此外,七氟烷对中枢神经系统、舒张脑血管等具有抑制作用,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会对颅内压造成影响,从而损害患儿认知功能和神经元结构[3]。由于小儿机体还处于发育阶段,且小儿身体素质较差,因此七氟烷对患儿影响更大。有研究表明,七氟烷对患儿最大伤害是在麻醉苏醒期出现的躁动情况,其发生率高达50%~80%[4]。一旦发生躁动,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切口出血、误吸、窒息死亡等情况发生。因此,为了患儿生命健康,需积极寻找抑制七氟烷苏醒期躁动的方法。

利多卡因临床常用于局部麻醉,同时还是抗心律失常药物,由于其化学形式稳定,进入人体后经代谢转化量较少,所以对心脏及神经的毒性较小,具有较高安全性,加上该药物的起效快,阻滞时间较短,约为40~60 分钟,所以被运用于抑制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该药物进入人体后直接抑制交感神经丛,对钠离子内流和钙离子等产生阻断作用,从而抑制G 蛋白偶联受体,保护心肌细胞,减少对患儿的心理应激和生理应激,最终达到抑制躁动的目的。但单独采用利多卡因会对循环系统造成一定干扰,抑制心肌和血管平滑肌,患儿易出现低血压、心率慢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影响单肺通气时的肺内分流,术后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苏醒期躁动的发生风险。因此,单独运用利多卡因的效果并不理想。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运用该方法抑制苏醒期躁动后,其并发症发生率和躁动发生率均为25.00%,无法达到理想的安全性和抑制躁动效果。

瑞芬太尼属芬太尼类μ 型阿片受体激动剂,进入人体后可在短时间内于血液和组织中水解并迅速发挥作用,具有起效快、作用强、作用时间短、可控性好等优点,能够令血脑达到理想平衡状态。瑞芬太尼进入机体内1 min 左右,迅速发挥作用,其半衰期时间持续时间较短,只有3~5 min[5]。瑞芬太尼主要在血液和组织内非特异性酯酶中代谢,不会在人体内残留过多,所以也不会对呼吸系统及肾脏功能造成不利影响,对控制躁动发生具有非常重要作用[6]。需要注意的是,对瑞芬太尼剂量需严格控制,剂量过大会造成人体出现肌肉僵硬、窒息、缺氧、低血压等症状,因此在临床上主张采用小剂量瑞芬太尼抑制苏醒期躁动。由于七氟烷麻醉苏醒期患儿大脑皮质处于抑制状态,从而提高中枢局部敏感性,患儿的感觉、反应等能力较低,而将利多卡因与瑞芬太尼结合使用,两者可产生相互协调的作用,达到良好镇痛、镇静效果,可抑制苏醒期躁动,并减少并发症发生,防止患儿因抑制躁动而造成二次伤害。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无明显差异,表明利多卡因瑞芬太尼结合使用进行麻醉,在术后不影响患儿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李慧文[7]研究结果表明,将利多卡因和瑞芬太尼结合使用,患儿躁动发生率仅为10%,与本研究结果基本相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利多卡因和瑞芬太尼结合抑制苏醒期的躁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综上所述,利多卡因和小剂量瑞芬太尼结合使用,能够有效抑制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情况,具有较好的镇痛和镇静作用,减少患儿在苏醒期出现躁动的情况,在术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患儿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猜你喜欢

氟烷利多卡因躁动
利多卡因通过miR-146b-5p调控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分子机制研究
七氟烷抑制宣威肺癌XWLC-05细胞生物学行为
利多卡因在围术期的研究进展及机制
利多卡因抑制ERK信号通路激活降低甲状腺癌细胞TPC-1的增殖能力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道路躁动
吸入用七氟烷药理毒理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