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理念的融合体现
2020-09-29吴继新
吴继新
摘要:研究性学习理念是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比较受欢迎的教育教学理念,它能够改变以往学生单纯、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转而主动围绕关键的学习要点展开探究学习。尤其是在具有较高学习难度的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主动探究意识等等都会影响到他们的数学学习质量,也关系到高中数学教学任务是否得以顺利、高效完成。为此,笔者主要围绕研究性学习理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体现及其融合运用方式展开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主动探究;教学方式
研究性学习理念不仅有效转变了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也促进了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创新转变。高中生的数学学习不应仅限于对知识的机械记忆、模仿与被动接受,还要做到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独立思考数学问题、合作探究数学问题、亲自动手操作,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基于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将研究性学习理念贯彻融合到课堂教学中来,促使学生展开高效、自主的研究性学习。
一、研究性学习理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体现
所谓研究性学习,实际上就是一种由教师辅导、学生自主策划与执行的学习方法。在研究性学习理念下,学生一般可围绕着某一特定的学习专题,综合运用自己现有的知识与解题技巧来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完善的知识结构。
如今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研究性学习理念不断渗透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具体可体现在:
第一,教师转变了自己的教学观念,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因为教师正致力于为学生创设具有开放性的自主学习环境,注重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下主动展开学习[1]。第二,高中数学教学已经开始围绕着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一育人目标展开,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已经逐渐形成,为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三,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愈发关注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正在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在这样的高中数学课堂中,学生逐渐树立起良好的自学精神,有利于达到学生学会学习、喜欢学习的目的。
二、研究性学习理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融合运用
1.结合自主探究原则,合理选择研究性学习课题
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研究性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来,就要保证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具有较强的探究性,保证该学习课题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教师应发挥自己的指引作用,引导学生结合自主探究的原则,合理选择研究性学习课题,保障学生都有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数学学习欲望。例如在人教B版高中数学“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围绕着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如何判定的这一探究性的知识内容,合理选择和确定接下来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比如学生可设计“基于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探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这一课题既引入了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这一锻炼学生解题思维的重要元素,又契合了本节新课的学习主题,能够激起学生自主展开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自主协作策划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具体实施方案。
2.唤醒数学问题意识,合理设计研究性学习问题
在高中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对其研究性学习过程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因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不断提出新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所以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数学问题意识,然后发挥这一问题意识,合理设计研究性学习问题,以研究性学习问题为导向,推进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健康开展。因此,教师应在研究性学习环节中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唤醒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促使其自主建构研究性学习课题框架下的学习过程。
因此,教师可根据“基于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探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猜想一下,两条直线之间究竟会存在哪几种位置关系?要求证这样的位置关系,那么你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探索答案?”教师在指引方向之后,学生的问题意识被唤醒了,开始展开活跃的数学思维活动,合理地设计了本次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数学问题,如:“假如两条直线是平行的,那么判断平行的条件有哪些呢?假如两条直线是相交的,那么该如何判断它们是相交的?”而学生在这些数学问题的引领之下,开始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问题意识的引领下,学生还会发现更多的新问题,如:“两条直线相互垂直是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况吗?要判断两条直线相互垂直,那么还需要获取哪些信息?又如何去求证它们相互垂直?”这样的数学问题能够大幅度地增强学生的思维活力,推进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健康开展。
3.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研究性学习问题
本次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强调了学生要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为了实现这方面的研究性学习目标,教师可指导学生自主设计一道数学题,并根据自己设计的数学题建构数形结合模型,旨在通过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锻炼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例如学生提出了这样的数学题:“在直角坐标系中有直线BA和直线PQ,已知A点坐标为(2,3),B点坐标为(-4,0),P点坐标为(-3,1),Q点坐标为(-1,2),请问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什么?如何求证这一结论?”学生设计了这一道数学题之后,可根据题目信息建立起相应的数形结合模型,然后从直观的数形结合模型中挖掘题目中蕴含的数学关系,并写出求证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表达式,以证明自己判断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求解能力、对数学知识的猜想与验证能力,最终可提升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效果。
结语
如今研究性学习理念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师要围绕着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这一目标,探索高中数学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有效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在有效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提升自己的综合数学素养与数学能力。
参考文獻
[1]田宏达.研究性学习理念和高中数学教学之间的巧妙整合[J].数学教学通讯,2020(15):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