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新模式下提升普通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基本途径

2020-09-29卢理敬

青年时代 2020年19期
关键词:基本途径

卢理敬

摘 要: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其德育理念和带班想法、做法深深影响着学生,在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中起主导作用。高考新模式要求高中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带班质量,提高德育教育效果。本文阐述高考新模式下提升普通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四个基本途径。

关键词:高考新模式;提升德育能力;基本途径

本文的德育能力是指运用个人知识、经验和智慧,正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成功的能力。它既包括德育知识和理念,又包括德育工作的开展方法。高中阶段是一个人身体成长、心理成熟、智力提高的关键时期,是为人生的良好发展奠定夯实基础的重要阶段。而这个阶段,学生的心智、情感并非完全成熟,因此正确的导向和良好的德育教育极为重要。高中班主任肩负着管理、教育和指导学生的重要职责,随着高考新模式的实施,班主任必须转变原来的班级管理做法与模式,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班级的建设与管理,实时关注班级的动态,跟踪学生的表现,班主任在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的作用也更加突出。班主任要用自己的好品质、仁爱心去正面影响、陶冶、教育学生,因此提升高中班主任的德育能力迫在眉睫。近年来,笔者作为年级日常管理负责人既抓教学业务,又抓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在工作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以下四个基本途径来提升班主任德育能力。

一、通过理论学习和集中培训提升德育能力

合格的高中班主任除了要有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还必须具备扎实的德育理论,正确而熟练的德育工作技能。学习德育的基本理论是提升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基础,并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德育工作中,进而找到适合自己的操作性强的德育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教育方法,不断总结德育经验,是提升班主任德育能力的保证。建立班主任学习共同体和定期举行班主任培训活动,是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最有实效的两种模式。班主任培训活动可以通过“问题单”“教育案例讨论”的形式,落实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采用答疑解惑和交流讨论等方式,实现班主任德育能力的良性发展与迅速提升。

二、在做好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中提升德育能力

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就是教会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学科特长与缺陷,准确认识自己,提前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领域和职业[1]。在新高考的背景下,生涯规划指导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班主任必备的基本素质、能力。促使学生能根据自身的思维特点、学习的实际情况做好人生规划,强化全面成长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意义感。班主任需帮助学生在全面认识自己的基础上,结合未来职业、报考大学专业等进行人生规划指导,真正让学生选择自己适合的,达到正确选科。现在的学生比较有个性,对喜欢的科目会认真地学,对不喜欢的科目就放任不管。班主任要帮学生提高对“全面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指导学生合理分配各学科的学习、复习时间。对于高一学年段的学生,要指导他们先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生活的节奏与要求,再初步规划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明确各年段甚至各个分阶段的目标;对于高二学年段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在综合考虑、衡量之后自主选科,解决有些学生在选科问题上的犹豫不决,提高学生对自己所选科目的学习信心;对于高三学年段的学生,要疏导、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升学压力,鼓励学生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勤奋学习,做好志愿填报等升学指导。

三、在不断优化德育工作方法中提升德育能力

高考新模式不单单从学业成绩衡量学生,而是多角度、全方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更突出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理念。从某种角度而言,培养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使学生“成人”),要比单纯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使学生“成才”)困难得多,也重要得多。随着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班主任既要关注学生学业发展水平,又要关注学生包括品德、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等其它方面的潜能,采用多元化评价观,给学生正确的评价。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教师的正确评价、适时鼓励,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恰如其分,并讲究场合、方式,通过正确的评价给予学生积极影响,班主任的德育措施在健康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得以真正落实。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带班工作只是完成“传达学校的各项要求、应对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那是远远不够的。班主任要有带班理念和目标,也要提高班級管理能力。一方面,要制定班级规范管理制度,要求学生按照规范化的制度标准约束自身行为;另一方面,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针对性指导,育人不比育苗,德育不能太笼统,追求大同,也需要因材、因时、因地而施教。要明确不可能找到对所有学生都适用的教育措施、方法或教育行为;也不可能找到对同一个学生在任何时候都有效的教育措施、方法或教育行为。

组织好班级活动和开好班会课是班主任德育能力的两个重要指标。开展班级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在班级活动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班主任或组织或参与其中,可以提升班主任的组织能力、观察力。学生在活动中可以协调好人际关系、释放学习压力、培养责任感和荣誉感;在活动中学会自我管理;在活动中体验成长、感受进步[2]。教育的艺术在于熏陶、引导,在这方面,讲故事往往比一本正经讲道理更有用,因为故事的感染力胜于理论的说教,留给学生的印象更深刻。在近30年的工作经历中,笔者最大的收获就是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每节班会课都会讲一两个经过精心挑选的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中领悟学习的方法、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等。

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德育知识的简单宣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德育判断力、推理能力,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3]。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如果学生信任班主任,遇到任何的困难都愿意向班主任讨教解决办法,这样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的、融洽的。要达到此目的,班主任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学科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在学生心中有地位;二是尊重、理解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关爱学生,以实际行动关心体贴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温暖;三是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特别是对学业成绩差的学生要挖掘其闪光点,以带动其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高考新模式下的班主任既要胜任学科教学工作,又要胜任学生成人、成才的指导工作。

班主任要切实提高师生交流、指导学生的实效性。努力寻找走近学生心灵的钥匙,进行德育教育时应该多运用心理学等知识.高中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人际关系差、学习退步、早恋等,班主任应该进行有效引导。温和开导的教育模式比严厉斥责的教育模式更能起到好的德育效果。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班主任要深入了解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防止他们因学习压力没有及时得到疏导而产生厌学情绪。高中学生处在自我认识的转变时期,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是过分欣赏自我和敌视社会;另一是把社会理想化,缺乏自信心。因此,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正确交友,鼓励同学间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对于犯错误的学生,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班主任给予适当的宽容也是对学生的尊重,再加以耐心疏导、教育,提出要求与建议,真正做到“以理服人、以德育人”。学生自然信服班主任,接受班主任的教育。

四、在协调教育资源中提升德育能力

协调教育资源的能力也是衡量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另一个重要指标。班主任要多与班级其他科任教师了解学生的课堂表现、学科投入等方面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让科任教师与班集体的关系正常化,主动参与班集体管理。同时让班集体中思想进步、综合素质高的学生也都参与班集体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建学生间互相监督、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良好氛围。

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当今的家长普遍存在“重教而不会教”的现象,重分数轻品德,忽略情感投入和情感教育等。班主任要通过家访和开家长会等途径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能力,让家长明白并认同以下的教育观点和教育理念。第一,学生的茁壮成长,父母管教和陪伴是基础,孩子自觉、自律是关键。父母高质量的陪伴要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用心、耐心、平常心去陪伴孩子。第二,由于受外界太多信息的干扰和诱惑,自觉性强的学生甚少,哪怕是高中生的成长也需要家长坚持不懈的跟踪、督促。第三,说教是教育孩子最笨拙的方法,说教太多就把自己站到了孩子的对立面,会使孩子产生厌恶感,孩子就不接受你的任何教育。第四,要教育孩子尊敬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传递社会正能量。第五,对孩子要有期待,但期望值不能太高,我们对孩子的教育真诚地付出了爱与关心,然后就静待花開。如果学生与家长出现矛盾,班主任要多协调,给家长教育孩子提出有益的建议和提供必要的帮助。

班主任要树立“做让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然记忆犹新,可以影响学生一大段时间,甚至让学生受益一生的德育教育”的德育理念,能将德育目标融化入学生心中,内化为学生的品格。打铁还需自身硬,班主任应该有事业心,严格自律;有进取心,勤于学习;有上进心,勤勉高效;有责任心,务实担当。班主任要积极思考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多层次、多角度提升德育能力,实现高考新模式下德育教育的高效目标。

参考文献:

[1]广东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发中心.高中生涯发展指导[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7.

[2]李根.班级活动:学生德性成长的舞台[J].江苏教育,2018(87):56-58.

[3]樊军.高中班主任如何开展德育工作[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8):44-45.

猜你喜欢

基本途径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基本途径探讨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基本途径探讨
加强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论文本细读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职业院校学生创业培训的基本途径与基本方法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