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三方路径探究

2020-09-29余沁莲

青年时代 2020年19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余沁莲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符合中国发展要求的人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更是需要得到重视与发展。青年大学生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对象。当前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存在个别“思政困境”,本文从高等院校、思政课教师、大学生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一些围绕理想信念教育方式在具体实施中的建议对策,为高校与师生能更好适应当前理想信念教育状况提供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的理想信念是“理想”与“信念”结合起来的有机复合概念。理想是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发展目标的向往追求,信念是人们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且践行的精神状态[1]。当前我国的理想信念是逐渐由“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转变成为“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核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组成部分”的这么一个复合概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全党、团结人民”。

理想信念一方面昭示了国家主流政治观念方向,另一方面代表了人的三观状况和变化,没有理想信念或者是理想信念不坚定,人的精神就会“缺钙”,一个精神上“缺钙”的人,不可能承担时代所赋予的历史重任。青年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和生力军,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对象[2]。青年们的思想觉悟深度与理想信念方向,直接或间接地就决定了其与中国社会制度的融合程度。

新时代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青年大学生群体的成长环境也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们的自身特征与自身诉求也发生了新变化。高校的青年大学生对于目前我国宣扬的理想信念的接受程度、理解程度、实践程度,直接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开展的成效。为此,要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一、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方式的新探索

适当运用新型课堂组织形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是理论灌输、知识讲解,然而实践课程给大学生带来的体验感更佳。这种师生双方未能达成统一的教学方式,非常可能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思政课带有政治性,要让思政课在高校教育中发挥其在培育中国公民作用的同时,避免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教育面临“路径困境”[3]。中国高等教育一直在不断改革创新,但目前总体来看,课程考察形式仍较为单一,这就可能造成在考察的内容生硬抽象,甚至忽略了学生对学习的能动性。如今大量存在着学生对所学的概念内容不清楚的情况,因此各高校应重视授课方式以及授课成果的检查方式是否合理,完善部分差距,推动学生学习走心、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4]。

主动建设有导向性的校园文化。既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在学生群体中的极大号召力,打好学生基础、扩大校园媒体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又要重视校园文化的环境建设,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引导三观。除此以外,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还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青年大学生在参与各类各样的活动时,间接地、潜移默化地得到理想信念教育,让参与者们能真切感受到对个人有益处,赞同这种校园文化构建中的隐性思政教育,从而有意识地做好“隐性学生主体性德育工作”[5]。

注重把控思政教师能力素质。“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6],要使教师意识到思政课教师的责任非同小可,“以高标准严要求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7]。高等学校要落实各部厅局的要求措施和方案,杜绝出现因专业水平不够、非思政专业老师等进行理想信念培养时敷衍课堂的情況,避免学生对教师或课堂出现不满情绪。

点明理想信念教育课程的重点内容。我国高校普遍使用马工程教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但是对于知识内容的把握和要以此做到目标结果上并没有明确详细的方向及规定。所以各地要强调在使用教材时要注重教学目标,课程规划要有重点,要保证重点内容能够成功地传达给这些已经有一定学习能力的青年大学生,以保证课程达到设置的目的与效果。

二、思政课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

回归课堂内容质量与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就决定思政课教师要重视授课内容质量和有效性,也就要求高校注意教师的岗位设置,给教师留出发挥自己本职功能的空间。青年大学生对于应具备的政治知识表现出模糊不定,并且无法熟记已经学过的内容。对于课程内容的重点,必要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巩固,以此来实现思政课的内容的有效性,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把握住课堂教学巩固这一重点环节。

聚焦学生的思想动态。大学生思维丰富、能动性强,从各大高校的图书状况就能看出,大学生本身就具有学习主动性。教师要观察当今大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动态,一方面,横向与世界各地各高校的青年大学生比较研究,以相对稳定的方式完善教学工作,纵向关注教师自身与大学生关注的思想领域重点异同,针对差异进行调查分析。另一方面,尊重学生思想心理差异,着重解决其思想上的困惑和与现实的差异等观念上的冲突问题,以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经过时事热点分析、社会热点问题的探讨来深化理论认识,厘清模糊认识[8]。

找准对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的结合点。现在在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教学内容忽视了对大学现实人文关怀或过于理想化,难以引起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共鸣[9]。青年大学生对于同一事物的看法的多样性与变化性明显,高校面对的青年大学生群体的意识形态教育的难度较大。为保证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师也要扩大视野,而不是仅局限于自己的学术世界中,忽视当前教育对象、教育内容的新特征,因此要找准理论与青年大学生兴趣的结合点,以营造一个吸引人的课堂氛围。注意把握教育过程中的优先性逻辑,促使个体去追寻自身之外更加宽广的理想信念[10],以此才可能使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得以顺利实施。

灵活利用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工作。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小学都采取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并且效果显著,在高等教育中这种授课形式却略显逊色。成年大学生更能进行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这种方式该是更为有效的一种授课形式。教师应该勇敢地迈出理论授课的局限,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增进授课效率及课后效果。

三、青年大学生能动性的理想信念教育

主动配合融入思政课堂。青年大学生自主性更强,拥有更多丰富的想法,对于某些固定化的课程会出现防御态度。但高校思政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青年大学生意识到这一点后才会安心参与课堂而无投机取巧之路。既然如此,大学生就要利用有效课堂从中获取观点和知识,不浪费课程所花费的时间,无论对于课程提出的观点全盘接受还是批判选择,都应明白对事物批判的前提是了解和接受事物,否则反驳论调则是無根之木。

利用各类媒介扩展知识。各类传播媒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了解外界信息的重要方式,当前新媒体的发展使得大学生对外界了解越来越便捷,对其他信息的拓展也越来越容易。高校大学生可以利用新媒体,通过APP、自媒体账户等,与众多网络使用者探讨交流,从而再一次扩大知识面、反思自身观点。

辩证对待各类社会思潮。知识面的自由拓展不可避免的带有一定意识冲击的风险,当今社会思潮交织澎湃,同时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加深,不同思潮在中国的涌入和交织更具有新特点。大学生群体处在一个国内外形势大变革的时代,还未成熟的青年对各类思潮的涌入和接触会出现茫然无措等现象。此时不如就大胆进行深入学习和探索,在坚定自己的立场的前提基础下,运用批判性思维辩证地对待一切社会思潮。

四、结语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全党、团结人民”,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政课的核心,其作用要在学校思政中得到正常、超常发挥,就要真正融入青年大学生中、走进校园中。如今大学生们接受到的知识的内容广泛且形式自由,但是青年大学生涉世未深,缺乏一定程度的辨别能力,很容易出现马克思主义信仰迷茫等现象,因此要重视理想信念对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的影响作用,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要以学生作为主体,动态地关注与把握其意识形态的变化发展,使得高校思政课有作用、有成效。从高校、教师联动开展和完善理想信念教育,使青年大学生们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更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与活力,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青年大学生们除了学好本专业外,也应主动、积极地融入国家建设进程中。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29-30.

[2]冯刚,朱宏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1):79-86.

[3]林雪原.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路径探析[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1(4):106-109.

[4]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 王士龙. 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N]. 经济日报,2020-04-28(011).

[5]徐佐彦.在德育中实施隐性课程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9(18):133-134.

[6]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3-19(01).

[7]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N].四川日报,2018-11-28(01).

[8]林雯.自媒体时代坚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J].高教学刊,2019(4):191-193.

[9]钟发亮.“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途径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2):107-110.

[10]曹峰,曹群.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逻辑及实践进路[J].思想教育研究,2020(2):134-137.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反思与改进
高职辅导员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实施途径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