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020-09-29王继军

文理导航 2020年33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意义语文教学

王继军

【摘 要】语文素养是指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好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教学发展的需要,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能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语文知识,对其以后的发展也有一定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文素养,意义;培养

素养对一个人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语文素养则是指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它包含的内容极为广泛,如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语文学习方法等。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好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意味着帮助学生获取了语文知识。下面笔者以新课标为指南,以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谈谈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对自己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愿意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学习和探索知识。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非是生来就有的,很多方面的兴趣都是通过后天的培养才逐渐形成的。

基于这样的原因,教师在教学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时候,也可以先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始,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式多种多样,但笔者认为这些方法的重点就在于实用。例如,在教学《观潮》这一课的时候,笔者就没有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一上来就直接向学生介绍“观潮”的知识,而是先从其他方面入题,侧面引进,一开始先询问,同学们知道导游这个职业吗?今天我将和学生一起前往钱塘江湖畔,做一次小导游,看一看钱塘江的大潮美在什么地方。学生听了教师的讲述,可能很快就会对教师所要讲解的知识产生兴趣,这样也能够更好的开展后面的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要贯彻学生本位的理念,那么就需要构建一个自主化的阅读空间,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这样一来主体本位自然便可以得到突显。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设置问题导读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教师实现设计几个阅读问题,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阅读,对这些阅读问题予以解决。其次,可以通过角色表演来进行小组合作阅读。针对一篇课文,教师可以设置一个角色表演的任务,让学生分成小组,先对课文进行自主阅读,然后分配角色,最后到讲台上进行表演。这样的一个教学模式,需要学生先读后演,大大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本位。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可以使用,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灵活选择。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合理的利用资源优势,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推荐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例如《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草房子》等书籍,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为以后的写作积累素材。

三、倡导学生诵读

诵读精彩文本,培养语感能力。语文教材中选用的文章,都是几代大家积累流传下来,经过专家们认真筛选甄别的,在遣词造句等方面堪称范本的佳作。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除了课本上要求背诵的篇目或片段外,我也会要求学生对其他课文中一些精彩的片段多读以至成诵。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还可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譬如在教學四年级下册课文《触摸春天》时,因为这篇课文主人公的特殊性,小学生没有实际的生活体验,不容易理解课文内涵,因此教学时我让学生反复诵读,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能把盲女孩安静双手拢住蝴蝶和放飞蝴蝶的片段背诵出来。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慢慢走进安静的内心世界,对安静细腻而丰富的感情和课文的思想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在朗读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人物形象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融合核心素养进行教学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新课改环境下需要特别引起关注,这也是当前教学活动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因为单纯的理论知识教学已经不符合教育发展形势,需要从素养层面来提高学生水平。因此,在语文阅读中,教师就需要将核心素养融入进来,对学生展开阅读教学。首先,可以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阅读课堂中,教师可以针对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构建一个情境,在其中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融入情境进行思考,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其次,注重积累,夯实学生基础。语文积累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一个部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便需要关注学生的基础积累。在让学生自主阅读的时候,就要让学生对陌生字词进行理解,对课文中的优美句子进行记忆,日积月累夯实语文基础。

五、阅读与写作结合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践是不可忽视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强化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便需要通过合理的方法来进行实践。第一,可以通过仿写进行实践。课文中会有一些优美的句子,或者是比较典型的句子,在阅读教学时,讲解了这些句子后,就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锻炼写作能力。第二,可以展开故事新编。针对一些故事性的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对故事结局进行新编,根据自己的理解,编出一个新的结局,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素养。

作文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的最重要的尺度,学生作文不仅能综合表现出他们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知识水平和听、说、读、写的能力状况,而且还能全面地反映出他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想力等品质和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品质。语文积淀不仅是一种知识的积累,而且是一种具有浓郁的主体能动色彩的经验与情感,智力的积淀,尽量扩展篇章的学习,充分发挥教材的典范作用,从课文中借鉴好的写作方法与技巧。这是语文课中渗透的作文教学,也是老师增强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俗话说:“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小学时期是学生养成一些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而且许多习惯在少年时期一旦养成了,可能对学生的一生都会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形成不可能完全的依赖于教师的帮助,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自主努力,探索知识,而这些都与学生的学习习惯分不开。所以说,在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时候,也不能忽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时候,可以分为很多种,如语文知识预习的习惯,阅读的习惯,知识积累的习惯等。这些习惯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出来的,大部分习惯都是由于长期的积累才逐渐形成的。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时候也不能操之过急,而是要学会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如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时候,教师就不能让学生盲目的去阅读,要学会做笔记,学会根据自己阅读的内容,进行相关的思考。一开始,教师甚至可以采取一些强制性的规定,辅助学生习惯的养成,制定一些表扬或是惩罚的措施,让学生逐步认识到好习惯对自己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好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教学发展的需要,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能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语文知识,对其以后的发展也有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卫小娟.从教学生活抓起 培养中年段小学生语文素养[J].课外语文,2015(16)

[2]高北生.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4(04)

[3]李海英.熏陶·感悟·获得——浅谈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3(10)

(甘肃省秦安县五营学区王洼小学,甘肃 天水 741600)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意义语文教学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