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市公共健康文明素养培育研究
2020-09-29董静
董静
摘 要:本文以新郑市公共健康文明素养为例,通过充分调研,总结了新郑市政府在提升健康文明素养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公民在健康文明素养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同时,从政府、社会、个人三个方面提出了提升新郑市公共健康文明素养的建议。
关键词:新郑市;公共健康文明素养;健康管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1]公共健康文明素养不仅是衡量当地卫生健康工作和公众健康素养的重要指标,也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社会治理能力成效的综合反映。
新郑是河南省辖县级市,历史悠久,有“黄帝故里”之称。多年来,新郑市卫生健康工作始终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精准对接人民群众健康需求,聚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稳步推进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公共健康文明素养。
一、新郑市公共健康文明素养提升行动成效
近年来,新郑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公共健康文明素养的培育,坚持以健康促进、全民健身、全面控烟、文明创建为主要内容,加强全民宣传教育,不断提升全社会健康文明素养。例如制定市民公约,并向市民、单位、经营门店、家长学生发出倡议信,坚持每月举办卫生大讲堂,定期开展志愿者服务、小手拉大手、在线访谈、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深入开展无烟单位、文明家庭、文明单位等文明创建活动,全面营造讲卫生、讲文明、讲道德、守秩序良好社会风尚。同时,以加强农贸市场、重点场所、公共卫生、公共环境等专项治理为主要内容,夯实筑牢公共卫生基层基础。对全市十多个专业市场进行全面升级改造、规范管理,督促“五小门店”严格落实卫生管理制度,切实做到店内整洁、证照齐全、消毒和“三防”设施完善。将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纳入政府责任目标管理,建设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科学防治病媒生物,建成区“四害”密度达到国家标准,防止甲、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及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二、存在的短板与不足
为进一步了解新郑市公民公共健康文明素养情况,笔者针对不同工作性质、不同年龄段的公民,随机发放了50份调查问卷,并随机采访了部分群体,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和存在问题,为总结分析新郑市公民健康文明素养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相应对策提供依据和思路。通过调研,发现新郑市公民在文明健康的基本素养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缺乏正确的健康理念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群众获取健康知识主要来源于网络搜索、短视频等媒体,由于一些媒体权威性不够,导致人们对获取的健康知识一知半解,甚至误导民众,极易诱发各种疾病。
(二)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通过调研发现,在受访者中,约半数以上的人常年熬夜,因为玩游戏、上夜班、照看孩子等各种原因,凌晨之后才会休息。虽然熬夜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长期熬夜极不利于健康。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家庭在日常生活中秉承节俭持家的原则,认为放在冰箱里的剩饭剩菜加热后都可以安全地再食用,对有些隔夜菜特别是隔夜的绿叶蔬菜会产生致病的亚硝酸盐的危害并不知晓。三餐饮食结构极不合理,很多上班族由于工作繁忙,约30%左右的被调查者长期不吃早餐,中午仅吃简单的工作餐,晚餐反而比较丰富,还经常晚上出去吃夜市、火锅、烧烤等不健康食品,这种三餐饮食不规律的生活方式,对身体的伤害尤其严重。久坐电脑前,突出表现在办公一族,他们每天使用电脑的时间均超过了8小时。长时间的伏案工作,极易造成肌肉劳损,导致颈椎病、肩部疾病频发,并且电脑会产生一定的辐射,对皮肤、视力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生活压力大,情绪压抑
现代人工作生活忙碌,压力普遍比较大。调研发现,超过75%的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突出表现在人们的焦虑情绪较为严重。在50位被调查者中仅有8人感觉不到压力,14人感到压力难以承受,占比28%,56%的被调查者明显感觉到生活带来的压力。压力的来源主要集中在生活成本高、工资水平低、子女就业难、医疗费用高、老人无时间照顾等领域,导致的失眠、多梦、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脂肪肝、痛风等隐性病症一触即发,给人们的健康安全带来严重隐患。
(四)缺乏体育锻炼
很多上班族尤其是中年人,因为工作忙碌、没时间锻炼等一些客观因素的限制,并不喜欢主动选择运动、健身。在调查中发现,进行体育锻炼的民众年龄段明显地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形态,即少年儿童、退休老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而大部分中年人极少参加体育锻炼,导致自己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
(五)良好的卫生健康习惯无法持续
2020年初,在疫情较为严重之时,人们养成了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聚集、常消毒等良好的卫生习惯。疫情稍有缓解后,不少人就立即“现出原形”,不仅出门不戴口罩、回家不洗手、不消毒,之前的不良个人卫生习惯也暴露无遗,动辄随地吐痰、随手扔垃圾,甚至不少人開始扎堆聚集聊天、打牌等。要么草木皆兵,小心谨慎;要么不管不顾,陋习难改。殊不知,不良的个人卫生健康习惯,轻则危害个人健康,重则威胁公共卫生安全,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病毒的传播、扩散和蔓延。凡此种种,暴露出当前我市公民公共健康文明素养仍有待提升。
三、提升公民公共健康文明素养的对策思考
要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从根本上转变公民自我健康管理理念,不断提升公民的健康文明素养,要立足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健康中国行动,推动政府、社会、个人和家庭一起努力。
(一)政府层面
1.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6月2日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时强调,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2]。习总书记的这次重要讲话不仅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而且肯定了卫生健康事业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各地方政府应结合当地实际,围绕疾病预防控制、基层公共卫生、疫情防控救治、科技人才建设、爱国卫生运动和公共卫生法治建设等方面,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2.加大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力度
健康教育是构筑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是提升人民群众健康素养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在面对突发性重大公共卫生危机时,只有用科学的健康知识武装大众,引导群众改变不健康、不科学、不文明的生活陋习,才能筑起阻断各类疫病传播的“铜墙铁壁”。
3.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要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构建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模式,普及卫生健康知识、科学健身知识、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主动防病的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行为习惯。
4.聚焦国民体质,倡导全民健身
国民体质历来都是一个国家兴盛繁荣的标志,也是国家综合实力最直观的体现。国家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作为“十三五”时期開展全民健身工作的总体规划和行动纲领,开宗明义,指出:“全民健康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全民健身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幸福生活的基础保障。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全民健身对提高劳动者的全面发展,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等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同时它对全面提高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健康水平和整体素质都有重大意义。
(二)社会层面
从此次全民抗击疫情事件来看,如果没有群众性组织和社会组织的配合,只靠政府发力会力有不逮。要提高人民群众公共健康文明素养,就要充分调动和激发社会组织的力量,形成健康教育的强大合力。
1.充分发挥社区作用,让“卫生健康公约”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在调研中笔者发现,在新郑市不少公民小区楼道中,今年都新增了“卫生公约”或“健康公约”之类的公约牌匾。这些牌匾都是规劝大家要做到的“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不扎堆”四条法宝,毋庸讳言,社区宣传和公约制定对广大市民高度重视自身卫生健康安全,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健康习惯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能够科学有效地防止病毒的传播、特别是预防和阻止人与人之间的交叉感染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倡导新餐桌文明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们养成了使用公筷公勺、推行分餐分食的就餐方式,这是战“疫”的应时之变,也为餐桌安全加筑了一道“防火墙”。国人传统的共餐制增加了共餐者交叉感染、罹患传染性疾病的风险,这是共餐制最大的弊病。此次疫情,让我们把餐桌文明的焦点从原来的适度点餐、光盘行动转变为倡导公筷公勺、分餐分食。新餐桌文明更关乎公共健康,有利于提高民众的安全健康管理能力。
3.网络和朋友圈成为公共卫生教育的有效载体
要进一步发挥新媒体和自媒体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对其强化监管与引导,不断推出知识准确、制作精良、图文并茂的网络视频或知识链接,让社会成员更加方便地获取、接受健康知识。
(三)个人层面
1.树正健康理念
作为社会公众的一员,须牢牢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理念,主动学习健康知识,加强健康管理,养成健康习惯,提升健康素养。要遵守在公共场合不吸烟、不吐痰,咳嗽和打喷嚏时要遮掩口鼻等文明规范,尊重他人的健康权利和利益。
2.从家庭开始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是个人幸福的港湾,家庭教育中的健康教育也极为重要。家族成员之间要形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把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养成的保持社交距离、科学佩戴口罩、拒食野生动物和勤洗手、常通风、分餐制等良好习惯保持下去。唯有如此,才能促使更多人关注自己及他人健康。
3.改变生活陋习,提高自我健康管理能力
不良生活方式是当今制约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只有坚持健康生活的方式,有规律的作息时间,才能保障身体健康。熬夜、吸烟、超量饮酒、膳食不平衡等不良的生活方式,都会严重制约群众健康水平的提升。因此,必须从改变个人生活陋习做起,注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以及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等,消除不良生活方式带来的健康隐患,以生活习惯的“小调整”获得身体健康的“大收益”。
4.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乐观、理性平静的心态,是抗疫铠甲,更是免疫良方。因此,加强全民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显得十分重要。每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学会正确看待事物;要有选择地接收正向信息,充满正能量;要学会调控情绪,培养阳光心态;要开启积极、乐观和向上的心智模式。使人们拥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构建全民心理健康。
当前,随着疫情防控不断好转,我国多个地市均已实现全面复工复产,各地中小学校已全面复学。在此阶段,要有效防控疫情传播,全面提升公众健康文明素养尤为重要。各地要从人居环境、饮食习惯、社会心理健康、公共卫生设施等多个方面,广泛开展爱国卫生工作,推广普及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打牢人民身体健康底子,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9-06-19)[2020-08-13].http://topics.gmw.cn/2019-06/19/content_32932444.htm.
[2]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重要讲话[EB/OL].(2020-06-07)[2020-08-13].http://news.china.com.cn/2020-06/07/content_761350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