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与语言的有效互动:语言红利的生成逻辑
2020-09-29苏剑
苏 剑
内容提要 “一带一路”倡议与语言的有效互动能够生成语言红利。语言可以通过功能属性、制度属性和产品属性影响国际贸易,不仅主观的语言行为,如语言推广制度、孔子学院的建立、语言产品或服务的促销策略等,而且客观的语言特征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贸易流量。“一带一路”倡议可以助力语言扶贫,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语言资源转化和语言产业发展。因此,应着力提升语言传播效率,促进语言产业、翻译产业、旅游产业的联动发展,努力实现“一带一路”倡议和语言扶贫的有效结合,从而释放更多的语言红利。
引 言
“一带一路”倡议是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互惠共赢的顶层设计,具体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分别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提出的重要思想和倡议。自该倡议提出以来,我国在对外经贸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截至2018年底,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达64691.9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24.4万个就业岗位,对外直接投资达800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累计达20.1亿美元。尤其在新冠疫情对经济造成严重冲击的不利形势下,2020年第一季度,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仍达到2.07万亿元,同比增长3.2%,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额的31.4%,高出整体增速9.6个百分点。这充分彰显了“一带一路”倡议对经济的重要拉动作用。
另外,国际贸易是一种经济互动行为,而互动行为的最主要工具是语言。因此,研究如何在为数众多且差异较大的语种中提高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效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正是由于语言的特性,在国际贸易中的“利”有较大部分来自于语言。换言之,研究我国外贸增长的语言机制对“一带一路”的有效实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丝路精神、促进“五通”具有重要意义。正如李宇明所言:“‘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①
语言影响“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理论逻辑
语言影响“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主要通过其对贸易的影响而实现。语言和贸易联系何以可能,其背后的理论机制如何,在相关国际贸易文献中已有较多的实证研究。通常认为,两国语言相似,则文化、风俗习惯相似,从而会降低交易成本,推动双边贸易。研究语言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关系还需要准确刻画语言变量,例如两国的语言差异程度不同,则可能在国际贸易中产生不同的结果。在理论研究中,一般是把语言作为虚拟变量。②
语言影响“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理论逻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国际贸易是互动行为,其本质是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贸易效率最大化的过程,然而互动行为离不开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这凸显了语言的功能属性。因此,语言的影响通过交易成本这一中介变量传导到国际贸易中。如果两国的语言差异较大,可能增大交易成本,而如果两国语言文化背景相似,或者与通用语言相似,则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此外,语言有效传播与推广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两国文化的认同,从长期来看可以缩小两国的语言距离,因而可在国际贸易中获得语言红利。
第二,语言是制度或者说制度的制度(元制度),这里的制度可以理解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文化、风俗习惯等)。语言在制度构建和阐释中有根本性的作用,因此,语言可以通过制度间接影响贸易。如果两国制度、文化、风俗习惯相似,往往有利于双边贸易的完成。当然,语言制度(语言政策、语言规划)本身也是重要的制度,在其构建和阐释的过程中更离不开语言要素。构建好的语言制度也可以带来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比如,语言推广与传播政策等可以带来语言红利。
第三,语言产品或者语言服务本身就是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语言产品主要指的是期刊、报纸、电影等核心文化产品(这些核心文化产品渗透着语言元素)。从这一角度来看,语言影响国际贸易的理论逻辑就更为清晰:高质量的语言产品或者语言服务可以增加国际贸易流量,促进外贸经济发展,带来收益。遵循这一逻辑,提升语言服务和核心文化产品的吸引力有助于增强国际贸易的竞争力。除了产品的质量外,语言通用度也是影响语言服务和语言产品吸引力的重要因素。美国好莱坞电影享誉全球,受欢迎程度高,主要源于英语在全世界的通用度。
综上所述,语言的功能属性、制度属性和资源属性决定了语言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其背后的理论机制是交易成本。另外,语言因素可以从两个路径影响国际贸易流量。一方面,主动(主观)的语言行为,如语言推广制度、孔子学院的建立、语言服务或者产品的促销策略等,可能影响国际贸易流量。另一方面,客观的语言特征,包括语言文化距离、语言多样性指数、语种的绝对数量等,也会影响国际贸易流量。主观的语言行为可以适应市场周期而调整,但是客观的语言因素具有路径依赖的特征,即一旦形成在较长时间内不会发生改变。即使遇到外生冲击,使客观语言因素发生变化,也只是影响语言演化路径的某一个驻点或者均衡点。我们可以通过图1描述语言影响“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理论逻辑。
图1 语言影响“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理论逻辑“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的语言元素及红利生成
语言与“一带一路”的有效实施有紧密的逻辑联系。“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的语言元素包括语言多样化指数、英语水平、孔子学院的传播度,这些元素也是语言红利生成的重要基础。
首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种较多、差异较大且沿线国家内部语言多样化指数较大。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种的绝对数量,有学者已经做了考量,如李宇明粗略统计,“‘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国家的国语或国家通用语有近50种,再算上这一区域民族或部族语言,重要者不下200种”③;王辉、王亚蓝认为“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中有53种官方语言④。如果算上少数民族方言,可能语种绝对数量会更多。除了对语种的绝对数量进行估计外,有必要对各国语言多样化指数进行考量。所谓语言多样化指数即格林伯格多样性指数,这是一个相对指标,不仅考虑了语种的绝对数量,还考察了语种分布问题。一国语种越多,使用语种人数分布越均匀,那么该国语言多样化指数越大。相反,如果一国语种绝对数量较多,但是大部分人口都集中说某一种语言,那么该国的语言多样化指数则较低。语言多样化指数大的国家很可能在国际贸易中面临较大的交易成本。因为产品的进出口与促销需要考虑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满足不同族群的文化偏好,甚至产品说明书需要翻译成不同部族的语言(菜单成本),这本身就是交易成本累加的过程。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埃及、巴基斯坦等,语言多样化指数较大⑤。而语言多样化指数小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可能会面临较低的交易成本,因为只要对该种语言及其所代表的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并精确翻译即可促成贸易。当然,语言多样性也可能会带来语言文化产品需求的多样性,需要多元化的产品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说,语言多样性可能会促进文化产品的进出口。因此,研究语言多样性的效应需要综合考量其正向效应和交易成本。“语言多样性是否影响经济增长,是经济学家很关注的问题。不同人群说不同语言,肯定会增加交易成本,对经济个体和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是不利的。但是,不同文化的交融可能提升人力资本,也可能促进产业发展和就业——语言培训和翻译行业等,又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⑥
其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通用语言(英语)水平整体偏低。根据英孚教育全球成人英语熟练度的统计数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整体英语水平不高,处于中等或者中下水平。
根据表1可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除中东欧的英语熟练度较高之外,大部分沿线国家的英语熟练度整体偏低。当今世界,英语的通用度最高,很多贸易规则都是用英语来书写的,英语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表1 “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的英语熟练度及排名
再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孔子学院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中的53国已经建立了137所孔子学院和130个孔子课堂,约占全球孔子学院总数的四分之一。孔子学院的快速发展提高了我国语言文化传播的效率,这种主动的语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从经济学的意义来讲,推广汉语,增加汉语学习人数,增强汉语的吸引力,可以在汉语通用度较高的国家将汉语作为两国间贸易的交际工具,这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
“一带一路”实施中的语言红利主要与上述元素有关。首先,语言传播通过促进网络外部性和产业效应,而产生语言红利。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的贸易数据和孔子学院数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孔子学院与“一带一路”国家文化产品出口总额呈正相关关系(如图2),说明孔子学院对沿线国家贸易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其次,可以通过通用语言获取语言红利,通用语言熟练度越高,获取的语言红利就越大。类似的,通过图形可以发现,英语熟练度与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亦呈正相关关系(如图3),说明英语在双边贸易中起到重要作用。再次,语言多样性以及语言距离可能阻碍双边贸易,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措施减少语言负红利,例如语言的精准翻译以及多语言广告设计等。此外,自“一带一路”倡议实行以来,以语言为表征的文化产品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发展趋势呈现波动性,文化产品的竞争力还不是很强,获取的语言红利较少。
图2 孔子学院与文化产品出口总额散点图
图3 英语熟练度与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散点图
“一带一路”倡议与语言扶贫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的语言红利还体现在语言扶贫方面,可以借助语言元素实现真脱贫和永久脱贫,而实现脱贫又可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效实施。语言扶贫融入到“一带一路”倡议之中的可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区位的覆盖性。“一带一路”沿线不仅覆盖了中国大部分贫困县区,而且还包括了其他国家的贫困地区,加上中国有较多民族与周边国家跨境而居,可以实现减贫合作,互鉴减贫经验,促进减贫事业发展。更重要的是,正是由于区位的覆盖性,“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效实施有助于实现精准扶贫。其次,“一带一路”同时刺激了语言需求端和供给端。这里的语言需求和语言供给是相对于不同市场而言的。相对于生产要素市场,语言需求指的是“一带一路”倡议需要那些掌握通用语言和小语种语言的专业人才,其本质上是对语言人才的需求。相对于产品市场,语言供给是指“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语言文化产品,如以少数民族语言为表征的山歌对唱、影视、戏曲以及一些语言服务等(文化旅游的导游和解说服务)。刺激语言需求,可能增加人力资本,吸引人们去投资语言,增加收入。提供语言服务,则促进了语言服务市场的发展,活跃了区域性语言经济。无论是增加人力资本容量还是繁荣语言服务市场,都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个体收入增加,从而达到脱贫的目的。因此,“一带一路”倡议与语言扶贫协同发展,能够实现扶贫与扶志、扶智的结合。再次,在“一带一路”倡议基础上规划开发的六大经济走廊为语言传播提供了可能。沿线的经济走廊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了语言传播的深度与广度,促进了文化认同与交流,促销了文化产品和服务,拉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为当地带来了丰厚的语言红利。总之,“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汉语的快速传播与推广,提高了语言扶贫的效率。当然,沿线地区的脱贫、收入的提高、消费需求的增加,也能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效实施提供动力。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一带一路”与精准扶贫、语言扶贫是一体的,促进三者联动发展,对促进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实现真脱贫、脱真贫、持久脱贫有重要意义。
语言扶贫融入到“一带一路”倡议之中,有其内在的理论逻辑(图4)。首先,从微观上讲,“一带一路”倡议会刺激语言需求(包括沿线国小语种语言),引致微观个体的语言投资行为,盘活和增加微观个体的人力资本容量,增大语言的网络溢出效应,提高就业匹配效率和个人收入水平,从而实现个体脱贫。其次,从中观上讲,“一带一路”倡议可促使旅游业、影视业、文化产业等联动发展,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降低企业的搜寻成本和运输成本(网商、电商),从而产生规模收益,提高相关产业和企业利润,由此可以容纳更多的劳动力,提高当地的收入水平。再次,从宏观上来讲,“一带一路”倡议可促进中国核心文化产品的进出口,激活边境地区文化“走出去”,而出口本身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因此,“一带一路”倡议可促进贸易流量的增加和经济总量的扩大,从而为语言扶贫提供重要的经济基础。
图4 语言扶贫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逻辑“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语言红利的实现路径
首先,提高语言传播的效率。应注重考察孔子学院的全球分布与选址的影响因素,并对孔子学院的成本和收益进行评估,提升其在文化和语言传播方面的功效。提高语言传播效率,可以长久获取语言红利,并提高我国在贸易谈判中的话语权。
其次,健全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等的产业链条,促进这些产业联动协同一体化发展。根据产业发展规律,某个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促进集聚效应的形成。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而言,以少数民族语言元素为表征的旅游、翻译、民歌、戏曲等实行产业化经营,也较易产生联动机制,促成规模经济。
再次,多渠道、多方式优化语言产品与语言服务的营销策略。面对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商、电商的快速发展,应借助互联网以及APP软件促进语言产品与语言服务的营销,开展旅游产业的宣传推广,着力形成文化品牌效应,增强文化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针对一些已形成的语言文化品牌,可以申请文化专利,同时建立健全产权保护制度,促进品牌良性发展,激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活力。
最后,加快培养复合型的语言人才。所谓复合型的语言人才是指既懂得本民族语言,也懂得通用语言的人才。复合型的语言人才能够将本民族语言准确翻译成通用语言,有助于宣传推销民族特色语言产品,增强文化产品的品牌竞争力,降低菜单成本。因此,应培养精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小语种的复合人才,把富有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翻译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促进优秀文化产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增加少数民族地区的收益。当然,从整体上来看,仍然需要培养精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以精准解读贸易术语和贸易规则、高效解决贸易纷争。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继续巩固成果并促进高质量的经济合作,需要把语言元素和语言红利纳入“一带一路”的顶层设计,这也是实现文化大繁荣的必要之举。更重要的是,把语言扶贫纳入“一带一路”倡议之中,既可以尽快实现真脱贫、脱真贫,提振中国消费市场,促进以内循环为主的经济发展格局,又可以促进语言产品及其关联产品出口,促成沿线语言资源与语言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双循环的经济格局,为中国经济注入活力,实现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本文受到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青年团队项目“语言的经济学意义:制度、产权与人力资本”(项目号:IFYT17301)资助〕
①③李宇明:《“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人民日报》2015年9月22日。
②Andrew K. Rose, “Do We Really Know That the WTO Increases Trade? ”AmericanEconomicReview, 2004, 94(1), pp.98~114.
④王辉、王亚蓝:《“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状况》,《语言战略研究》2016年第2期。
⑤尹彦译:《美俄中三国语言多样性得分低》,《青年参考》2012年2月29日。
⑥黄少安:《经济学视野中的语言:几个基本问题》,中国社会科学网,2016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