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采收期黔产鸭跖草中异荭草素含量及生物产量的动态变化

2020-09-29李雪营梁黔生林先燕魏学军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9期
关键词:采收期供试色谱

李雪营,梁黔生,林先燕,魏学军

(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药学系,贵州 都匀 558000)

鸭跖草为鸭跖草科植物鸭跖草(CommelinacommunisL.)的干燥地上部分,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华东和华北等地区,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临床主要用于风热感冒、高烧不退、咽喉肿痛、水肿尿少、热淋涩痛、痈肿疔毒等病症的治疗[1]。其含有较多异荭草素,常作为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2-3]。

目前对鸭跖草的研究多集中在化学成分和药效学等方面,在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较少。虽然鸭跖草的采收期在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有夏、秋季采收的规定,但亦有在其他季节采收的报道[4],市场上甚至出现春、夏、秋及初冬采收的情况。以季为采收的时间单位周期较长,难以控制药材的内在质量,进而影响药材的疗效,存在指导性不足的问题。现有研究报道[3]表明,单纯以不同采收期异荭草素的含量高低作为评价指标而未考虑生物产量,其结果亦存在科学性不足的问题。本实验以黔产鸭跖草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不同采收期异荭草素含量及生物产量的动态变化,并以异荭草素总量为评价指标,探讨鸭跖草的适宜采收期,明确采收时间,研究结果可为其后续开发运用和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Agilent 126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北京安捷伦公司);RV10型旋转蒸发仪(德国IKA公司);DHG-9240A真空干燥箱(上海金山公司);DV215CD 电子天平(奥豪斯)。

1.2 材料

鸭跖草鲜品2019年4-10月采集于都匀市小围寨镇,样本经我校中药教研室魏学军教授鉴定为鸭跖草科鸭跖草属植物鸭跖草(CommelinacommunisL.)的全草。异红草素对照品(批号111974-201401)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乙腈、甲醇为色谱纯,水为纯化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样品制备

将不同时期采摘的鸭跖草干燥至恒重后粉碎,得样品A1~A14(见表1),各样品均制备3批次备用。

2.2 供试品溶液制备[3]

分别精密称取不同批次鸭跖草药材2 g,置圆底烧瓶中,加入20倍量70%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3次,时间分别为 2 h、1.5 h和1 h。合并提取液,过滤,离心,干燥后残渣用适量甲醇溶解,微孔滤膜滤过后定容至10 mL量瓶中,得供试品溶液。

2.3 异荭草素含量测定

2.3.1 对照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取异荭草素20.0 mg,置于50 mL容量瓶中,加适量甲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得异荭草素对照品溶液。

2.3.2 色谱条件 色谱柱: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15∶85),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25 ℃,检测波长:350 nm,进样量:5 μL。色谱见图1。

图1 异荭草素对照品(A)和供试品(B)HPLC

2.3.3 标准曲线制备 分别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1.0、2.5、5.0、7.5、12.5 mL于25 mL容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精密量取上述对照品溶液,按照“2.3.2”项下条件进行测定,以峰面积为纵坐标(Y),对照品进样量为横坐标(X)绘制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3 080.4X+52.153(r=0.999 9)。试验结果表明,对照品在0.08~1.01 μg进样量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线性关系良好。

2.3.4 精密度试验 取异荭草素照品溶液2.0 mL,置于10 mL量瓶中,按照“2.3.2”项下色谱条件连续测定5次峰面积,RSD值为0.35%。

2.3.5 稳定性试验 取异荭草素对照品溶液2.0 mL,置 于10 mL量瓶中,按照“2.3.2”项下色谱条件,分别于放置0、2、4、6、8 h后进样测定,异荭草素峰面积的RSD值为0.45%。

2.3.6 重复性试验 取样品A15份,按照“2.2.1”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在“2.3.2”项下色谱条件进行平行测定,异荭草素峰面积的RSD值为1.51%。

2.3.7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已知异荭草素量的样品A35份,加入适量异荭草素对照品,按照“2.2.1”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2.3.2”项下色谱条件测定,异荭草素平均回收率为98.67%,RSD值为0.88%。

2.3.8 含量测定 精密量取各样品不同批次提取所得供试品溶液适量,按照“2.3.2”项下色谱条件测定并计算异荭草素量,测定值为3批次的均值。结果见表1。

2.4 鸭跖草的生物产量

样品A1~A14每次采集10株,随机选取3株,去根干燥后称重,以平均值计。结果见表 1。

3 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黔产鸭跖草中异荭草素的含量及生物产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动态变化趋势,且两者具有较高的相似度。从表1直观分析可见,异荭草素含量以7月下旬最高,生物产量以8月下旬为高,7月与8月间的异荭草素含量和生物产量亦处于较高水平。为科学评价,试验中采用异荭草素总量(异荭草素总量=异荭草素含量×生物产量)为考察指标,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后显示,7月和8月间采收的鸭跖草中异荭草素总量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其他采收时间差异显著。生物产量测定结果显示,鸭跖草地上部分的产量不同器官比重顺序依次为:叶>茎>花>果实,以叶的占比最大,花和果实的占比最小。7月与8月正是该植物的生长成熟期,植株生长茂盛,这两月的生物产量处于较高水平,进入9月后,植株下半部分出现叶片枯萎或脱落及茎枯萎的现象,是生物产量逐渐降低的主要因素。8-9月为该植物的花期,9-10月为果期,开花结果均需要消耗一定的营养物质,其中可能也影响到异荭草素的合成与代谢,因而8月起异荭草素的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

表1 不同采收期鸭跖草中异荭草素含量和生物产量动态变化

本研究对全草入药和地上部分入药进行了对照试验,结果显示:7月30日采集的鸭跖草全草(含根)和地上部分生物产量分别为(12.68±0.37)g与(12.39 ± 0.49)g,两者无显著性差异,提示根的产量对两种入药方式的影响较小;异荭草素的含量测定值分别为(1.629±0.003)mg·g-1与(1.877±0.007)mg·g-1,全草的含量低于地上部分,且两者具显著性差异,究其原因可能与根中异荭草素的含量相对较低有关。

综上所述,黔产鸭跖草若以异荭草素为质控指标,结合采收加工的科学性、便捷性,建议在植株生长茂盛,结果前采收地上部分入药,采收时间以7-8月为宜。

猜你喜欢

采收期供试色谱
《色谱》论文中可直接使用的缩略词
《色谱》论文中可直接使用的缩略词
《色谱》论文中可直接使用的缩略词
《色谱》论文中可直接使用的缩略词
不同处方配比及提取工艺对银柴退热汤解热镇痛抗菌抗炎作用的影响
2015年版《中国药典》脑安胶囊项下阿魏酸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的改进
厚朴叶营养成分随不同采收期的变化分析
5个采收期女贞子中5种成分的动态变化
HPLC法同时测定5个采收期蛇莓中5种黄酮成分
Flexible ureteroscopy: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current indications and outcomes in the treatment of urolithia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