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控洪水 配置资源绿色发展 添彩中原
——就前坪水库建设专访河南省水利厅厅长孙运锋

2020-09-29韦凤年吕彩霞

中国水利 2020年18期
关键词:水网水利水库

本刊记者 韦凤年 吕彩霞

河南省水利厅厅长孙运锋

近年,河南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坚持“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站位全局,把握大势,全面实施“四水同治”(“四水”指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战略,构建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前坪水库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同时也是河南省大水网体系中的一项重大水利工程,经过近5年的建设,2020年3月20日,前坪水库下闸蓄水,这标志着河南省在淮河干流和主要支流上都有了控制性工程,将有效保障淮河流域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贡献力量。近日,本刊记者就前坪水库建设采访了河南省水利厅厅长孙运锋。

中国水利:请您谈谈河南省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水新思路、新理念、新要求中,为什么要全面实施“四水同治”战略,构建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同时也介绍一下前坪水库在现代水网体系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孙运锋: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减灾惠民的大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河南省水利事业实现快速发展,为保障水安全、改善水生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还要看到,人多水少、时空分布不均,与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布局不相匹配,是河南省的基本省情和水情,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不强,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问题还比较突出,水利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水利支撑保障能力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还有差距,水利依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水利建设新一轮战略机遇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成为重大国家战略,河南水利面临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成为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治水工作面临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水利工作面临长期向好的政策机遇。如何抢抓机遇,强化责任担当,我们一定要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推进中原更加出彩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新时代治水兴水的重要意义,牢记嘱托,不辱使命,在“四水同治”、加快河南水利现代化进程中,进一步发挥优势、赢得未来。

实施“四水同治”战略,是河南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水新思路,着力破解河南省面临的水问题,顺应人民群众对确保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期盼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破解河南省新老水问题的根本举措。因此要加快实施“四水同治”战略,推进十大水利工程建设,构建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提升水安全保障和高质量发展水资源保障能力,走出一条富有河南特色的水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路子。

在构建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中,前坪水库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控制性水利工程。前坪水库位于淮河流域最西端,它的建设在我国治淮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河南省在淮河干流和主要支流上都有了控制性工程。前坪水库的建设可有效地控制沙颍河山区洪水,将北汝河防洪标准由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配合已建的昭平台、白龟山、孤石滩、燕山水库及计划兴建的下汤水库和泥河洼滞洪区联合运用,将沙颍河干流的防洪标准远期提高到50年一遇,同时减少向湛河洼、灰河洼、唐河洼、泥河洼以及沙河与吴公渠夹河区域分洪概率,对于保障当地的防洪安全、粮食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水利:河南省在加快构建水资源高效利用体系中,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前坪水库的建设将对优化河南省水资源配置格局起什么样的作用。

孙运锋:当前从总体上看,河南水利工程不足,水利网络不畅,特别是区域之间、流域之间缺乏骨干水系连通工程,造成汛不能蓄、涝不能排、旱不能引,用不上当地水,引不进外地水,留不住过境水,这已成为河南无水用、用水难的瓶颈所在。解决这一难题,要按照“一纵三横六区”的水资源配置总体布局,推进十大水利工程建设,构建大水网、形成大循环、发展大水利,在全省形成“旱引涝排、上灌下补、内连外通、丰枯互补、调洪防灾”的现代水网体系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民生之盼,也是现实之策、有效之举。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通水后,河南省形成了由南水北调总干渠和黄河、沙颍河、淮河构建的“一纵三横”宏观水网格局,要依托这一水网架构,在水资源供给与需求严重不匹配的地区,科学谋划建设一批重大水源工程、跨区域连通和区域内连通的骨干调水工程,构建系统完善、丰枯调剂、循环畅通、多源互补、安全高效、清水绿岸的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实现四大流域统筹调水、全省统一配水、分市县区供水的水资源配置格局。

前坪水库总库容5.84亿m3,可将洪水变成可利用的资源,参与河南省大水网的水资源调配。水库建成后可发展灌溉面积50.8万亩(1亩=1/15hm2),每年可供水量6300万m3,年发电量 1881万 kWh,常年下泄4400万m3的生态基流,可改变北汝河经常断流的现状,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显著。

中国水利:水利工程建设如何在创新中谋发展、开新局?

孙运锋:在守正中求创新,在创新中谋发展,在发展中开新局。水利工程建设施工战线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协调关系多、资金需求大、管理难度高,面对这些难题需要创新思路,需要因地制宜探索建设管理模式、大胆实践创新体制机制,激发活力,提升效能,攻克难关。

前坪水库创新有四大亮点:一是建设管理模式的创新。前坪水库建立了“一个中心、两大支撑、三大保障”的建设管理模式,即以建设单位河南省前坪水库建设管理局为前坪水库工程建设管理中心,以技术咨询、工程科研为两大技术支撑,以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为工程建设三大保障,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这种建管模式通过建设单位牵头,把各参建单位(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及咨询科研专家团队)资源实现集成整合,极大提高了项目管理效率,促进了工程建设。

二是建立了国内首个前坪水库工程全生命周期综合信息化管理平台。该平台实现了施工全过程的全面精细化智能控制管理,实现了施工数据的实时采集,实现了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质量、进度、安全、工程形象等进行全方位的管理,通过动态优化设计和施工措施,保证了大坝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三是探索建管结合的运行机制。前坪水库积极探索建管结合的运行机制,将目前的建设管理局与未来的运行管理相结合,水库建设期间即对运行管理后的情况超前谋划。

四是技术创新。前坪水库在工程建设中,面对诸多的技术难题,大胆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在国内首次研发使用智能辗压筑坝技术,其中,无人驾驶智能碾压筑坝机器人获国家发明专利。还攻克了心墙砂砾石坝变形协调综合控制关键技术、碎裂结构岩体与碱活性骨料勘察关键技术、岩质边坡优化设计关键技术、大体积混凝土光纤在线测温及开裂风险预警技术、施工期安全风险与成本风险协同控制技术、安山玢岩保护层一次开挖爆破技术等,推进了水利水电科技进步。

中国水利:如何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

孙运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我们要根植于心、实践于行。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要坚持自然恢复、保护为主的方针,要做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先行者,努力将水利工程建设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工程、民生工程。

前坪水库始终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探索将常规架设的施工临时性35kV供电线路改为永久性线路、大坝施工围堰既是临时建筑也是主坝永久建筑的一部分的“永临结合”建管思路,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动实践,也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有力体现;利用库区土石料修建大坝的措施,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山体边坡采用生态修复技术使生态得以快速恢复,形成的生态景观有助于库区的旅游开发;工程建设与文化融合,为打造美丽的水利风景区创造条件。

“治世之道,其枢在水”。前坪水库工程建设只是河南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一个缩影。河南水利在全面实施“四水同治”战略中,推进“十大工程”建设,加快构建新时代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提高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水网水利水库
漳河有一水库群
水网藻生长及铀对其生长影响的模型构建
中型水库的工程建设与管理探讨
基于水环境的污染控制研究
代表议案编织安全“水网”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出山店水库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