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345”助力脱贫

2020-09-29文/图

中国公路 2020年17期
关键词:威县路网农村公路

文/图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是冀南地区传统的农业大县和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威县以创建国家“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为抓手,举全县之力探索出一个目标、三项举措、四项机制、五个促进的“1345”建设模式,走出一条国家级贫困县以“四好农村路”助力脱贫攻坚的发展新路子。威县已于2018年退出贫困县序列,2019年被评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一个目标

威县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建设‘四好农村路’助力威县腾飞”这一目标,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推动脱贫攻坚与经济建设的重要抓手。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主管副县长为副组长,16个乡镇长、13个县直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安排部署相关工作,认真抓好落实,出台了符合县情的方针政策,印发了《威县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实施方案》《威县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威县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等文件,为建设“四好农村路”提供政策保障。

三项举措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河北威县梨产业园区

首先,科学规划路网。结合《威县总体规划》和县域交通现状,交通部门科学编制了《威县综合交通发展规划》。该规划以产业发展需求为主线,以构筑“八纵九横”的“四好农村路”路网为总领,以建成“县城到最远乡镇半小时、到最远村40分钟”,最远村到县乡主干道不超过3公里的交通格局为目标,实现了农村路网的全覆盖。

其次,威县积极筹措资金,在县财政吃紧的情况下,每年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自2017年起,与河北省公路管理局签订“共建协议”内的农村公路村自筹资金全部免除。为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威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政府千方百计挤资金、多方争取政策资金,发动知名企业、爱心人士捐助资金,形成了全社会共建的浓厚氛围。

除此之外,威县积极破解用地难题。有关部门将农村公路建设和河渠治理结合起来,对全县河渠进行大规模的土地确权工作,明确土地性质,统筹使用,在科学规划基础上,创建了路网、水网、林网、产业网、旅游网“五网合一”新模式,解决农村道路用地瓶颈。

四项机制

建立质量安保机制,保证“建好”。威县联合邢台市交通运输局质监站设立“工地实验室”,实现农村公路建设就地检验、快速检验、全过程检验。威县农村道路质量合格率100%,优良率95%以上。严格落实安全防护工程“三同时”,将安全防护设施全部列入工程预算并实施,创建了58公里的安全防护标准示范段。

建立三级路长机制,保证“管好”。威县全面落实三级路长责任,确保农村公路管理权责清晰、齐抓共管、高效运转。实施农村公路环境整治部门联动,威县乡村路长办公室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组织开展农村公路环境整治活动,确保对危害农村道路行为及时发现、及时制止。目前,正在探索依托智慧交通平台和公安部门的“天眼”,建设路长实时连接系统。

河北威县建设生态绿网,实现路成网、树成行。

建立市场养护机制,保证“养”好。将县乡道路养护全部推向市场,通过公开招标设立了养护中心,所有乡镇成立乡村公路养管所。交通、财政等部门对各乡镇养护情况进行考核,并依据考核结果发放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农村公路养护效果明显提升。农村公路经常性养护率100%、好路率90%以上。

建立智慧交通机制,保证“运营”好。打造了威县智慧交通管理平台,实现客运、货运车辆及场站运行的数据采集、分析研判、科学调度、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等智慧化工作。截至目前,全县522个建制村已全部通客运班车,开通了40条公交线路,投放了111辆新能源电动公交车,实现了全县城乡“环保”公交全域覆盖。建设好农村物流网络服务点。围绕农民生活需求和产业发展要求,在优先利用村办、农家超市、村邮站、农产品购销代办站等现有场所的基础上,以农村电商为切入点,面向社会招募“供销e家”、阿里巴巴等25家电商、快递、物流企业入驻,建成高标准电商、物流一体化服务中心和农产品交易市场,所有村建立综合服务社,打通农产品集散配送“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五个促进

促进产业提升。依托全县域“八纵九横”农村路网,规划实施了现代农业“三带三园”,即经济林果带、高效蔬菜带、畜禽养殖带、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宏博肉食加工园区、君乐宝乳业园区,建设了金沙水岸、梨想画廊、田园牧歌三大旅游片区,特色高效绿色产业覆盖90%以上的行政村和全部贫困村,打造了4.5万亩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省级出口鲜梨质量安全示范区、君乐宝乡村振兴示范区。

促进脱贫攻坚。“四好农村路”的创建,修通了产业路、旅游路,也修通了群众的致富路、小康路。依托“四好农村路”,威县推行一路一景、一乡一品,发展东夏官葡萄小镇、孙家寨孝道水镇、西河口多彩小镇等多个特色小镇,惠及全县万余名贫困群众。

当地流传一首打油诗这样描述袁庄村:“红龙集袁庄地皮洼,光棍儿汉子二百八。别地方闺女沤成泥,也不嫁袁庄红龙集。”

如今,漂亮的景观道串起多个大型现代化高标准梨园,行驶在直通袁庄村公路上,车辆宛如进入梨花的海洋,村里道路宽阔,路旁绿树成荫。威县依托“梨想之路”在贫瘠沙荒的西沙河流域探索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梨产业化之路,种植优质梨13万亩,建成标准化梨园230个,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梨园务工等方式,带动3万多农民年人均增收5000多元,近2万人实现了稳定脱贫。袁庄村的村民也通过梨产业逐渐富裕起来。袁庄村也成功入选河北省“美丽乡村”。

目前,全县优质梨果已发展到6.8万亩,引进龙头企业35家,其中全球最大的浓缩果汁生产企业——陕西海升集团落户威县。依托梨产业带,威县还大力发展特色旅游,致力打造“威梨度假区、5A级景区”。

促进生态环境。依托全县域路网框架,同步建设生态绿网,县道两侧绿化50米,乡道两侧绿化20米,实现路成网、树成行,人在路中行,置身森林中,10年威县森林覆盖率增长了10倍,达到42%,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提升。

促进农村面貌。坚持农村公路项目和资金向脱贫攻坚倾斜,新改建贫困村道路370公里,硬化农村主街道78万平方米,大大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促进人民生活。“四好农村路”创建,实现高标准路网全覆盖,达到了村村通公交、村村有产业、人人能受益。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之年。在威县的脱贫攻坚中,“四好农村路”充分体现了交通扶贫的先导性、带动性和全局性,为脱贫提供了坚实支撑。

猜你喜欢

威县路网农村公路
交通运输部:预计今年累计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
威县饼卷肉
“十三五”以来辽宁实施农村公路新改建2.7×104km
加快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
基于卫星遥感图像自动提取路网与公路路网的校核比对
威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研究
高速公路路网复合通行卡(CPC)管理方案探讨
高速公路路网内复合通行卡(CPC)调拨方法研究
打着“飞的”去上班 城市空中交通路网还有多远
关于农村公路经济创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