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 亲自然活动中的“教师玩伴”策略
2020-09-29陈知君,王莉
图2.在草地上奔跑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古至今,人们对“教师”角色的思考和探寻从未停下脚步。随着个体主体意识的觉醒,师幼关系也逐渐走向了对话、理解、倾听、信任,更加强调教师和幼儿共同作为重要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也给予了教师角色更加明晰的定位。
在亲自然活动中,良好的师幼关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经过长期实践探索,我们发现——教师以“玩伴”的角色与幼儿共享自然,能够让彼此更加放松、愉悦地体验在自然中的乐趣。
那么,教师如何成为孩子们在大自然中的“玩伴”呢?
首先,是教师的情感感染。我们知道,教师的教育理念会直接或间接地渗透在教学行为中,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影响着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正如理查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这本书中写到:“孩子与自然建立联系的最有效方式,就是让我们自己与自然先建立联系。”
有的老师在童年时期就有在大自然中的美好体验和经历:我小时候,喜欢在田间地头奔跑,还爬过树、翻过墙、摘果子、掰玉米、捋榆钱……直到现在每每看到春天发芽的小草,我都会有一种难以言表的、莫名的感动,感动于小草向上生长的积极力量,内心不由得敬畏生命的顽强和伟大!看到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都会感到格外熟悉和亲切,他们带着孩子们在自然中找到归属感。
教龄二十六年的孟老师开展亲自然活动已经十年了,这十年的光景让孟老师的亲自然“情结”变得越来越深厚,用孟老师的话来说:每个星期三的亲自然日都是我和孩子们特别向往的日子。在这一天,我们可以到大自然中尽情地游戏、嬉戏、追逐。在草坪上,我带着孩子们玩自己小时候喜欢的游戏——老鹰捉小鸡,用树叶的叶柄勾老将、用小花编手链、模仿小动物奔跑、挖蜗牛、找蚯蚓、寻找四叶草等等。我用快乐影响着孩子们,孩子们的快乐又传递给我,共享这个亲密无间的快乐时光。
可能有不少老师的童年就是在钢筋水泥铸就的城市中度过的,那么这样的老师,如何更好地成为孩子们在大自然中的玩伴呢?
其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自己变成孩子——“像孩子一样,保持一颗好奇的心”,让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融入自然、分享惊喜,重新发现大自然中的快乐与神奇。而孩子也会在这份融入中,充分地感受到老师的欣喜与兴奋,会更加尽兴地投入活动。
陈老师是一名研究生,用现在的话说还是一个典型的“宅女”。从我们研究亲自然、开展亲自然活动以来,她的变化是最大的。陈老师曾和大家分享:每周的“亲自然日”不仅是孩子们最期待的日子,也是我最期待的日子。这一天可以和孩子们共享自然,可以专心致志地观察孩子们在自然中的表现,享受着连连不断的惊喜。许多第一次的大自然经历竟然都是孩子们带给我的——第一次认识了蚯蚓拉的“土”;第一次看到西瓜虫卷曲的样子;第一次发现两只正在“亲吻”的蜗牛……每次我都瞪大了双眼,兴奋得像个孩子!当陈老师自己有了孩子后,她也经常带着孩子周末去更远的大自然,用实际行动弥补了自己童年的对大自然的缺失。
成为孩子的“玩伴”还要求老师,像“伙伴”那样和孩子们一起发现问题、共同探究、解决问题。大自然中蕴藏着许多未知,孩子们的细致观察、奇思妙想会带来不少值得探究的问题。这个时候,老师要放下“权威”的架子,和孩子们一同发现探索,一同思考解决。
例如,赫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在班级的自然角种下了丝瓜。一天,一个小朋友急冲冲地喊着:“丝瓜宝宝倒下了!”孩子们都跑到阳台一看,“呀!丝瓜宝宝真的倒下了!是不是死了?”有的小朋友反驳道:“不会死,死了的叶子会变黄的。”年轻的赫老师也没有太多经验,于是把问题抛回给孩子:“那现在,怎么让丝瓜宝宝站起来呀?”有的孩子说用手扶着它,但又不能一直扶着;有的说用胶带把它贴在墙上,但是孩子担心会弄疼丝瓜宝宝。最后,老师和孩子们共同决定,把倒下的丝瓜宝宝缠在绳子上。这时,一位经验丰富的保育老师说:“不用缠,丝瓜很聪明的,它会自己爬上去。”赫老师看看孩子们,孩子们看看老师,都有些半信半疑。随后的几天里,孩子们没事就到自然角看看。一天中午,几个孩子惊喜地叫起来“爬上去了!丝瓜宝宝真的爬上去了!”自然中的奇妙现象不仅让孩子感受着这份惊喜,赫老师兴奋地说:“我也是通过和孩子们一起探索、发现,原来丝瓜宝宝这么神奇、这么聪明啊!”
成为孩子的“玩伴”,老师们需要从内心到外在都真正地放松下来——可以换上舒适的、不怕脏、适于户外运动的衣服,身心放松地和孩子们在自然中玩闹。照片中,这个正在打雪仗、比孩子玩的还高兴的老师,是我们园的第一位男老师,也是孩子们心中最好的朋友、最崇拜的老师。在亲自然活动中,他们一起种植、追风、探索光影,将科学探索的精神融入游戏的智慧中。
当教师真正成为了孩子们的“玩伴”,就会带来师幼关系的改善。这不仅有助于亲自然活动的有效开展,还会让教师认识到良好的师幼关系对于孩子成长以及自我成长的影响。幼儿在尊重、信任、舒适的心理氛围中更加自信乐观、善于表达;老师也开始更多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越来越多的走进幼儿、读懂幼儿。
杨老师是一个孩子心中的“大朋友”。多年的亲自然活动,让她逐渐认识到和孩子们关系的重要性。过去,总是害怕教室纪律乱,想要把孩子们“控制”好。在大自然中,当她和孩子特别亲密的玩在一起,大家都很放松,慢慢就体会到了一种特别甜蜜的感觉,亲昵的就像“母子”。这种感觉,也让回到教室的杨老师变得和从前有些不同,感觉班级管理起来“顺了”很多,那种强烈的“控制感”在逐渐消失,职业的幸福感与日俱增!
当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将落叶撒落天空,一起躺在草地上看着蓝天白云、聆听自然的声音,一起感受内心的愉悦和放松,一起探索自然的神奇和未知……最终所有的“一起”,让我们成为了大自然中最快乐的我们,让老师成为了孩子们心中最好的伙伴,成为了生活工作中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