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去潜水,海蓝时见鲸

2020-09-29陈家蒂罗元廷

厦门航空 2020年9期
关键词:东山岛气瓶师姐

_陈家蒂 _罗元廷

摄影_陈家蒂

我妈说,她在怀我的时候是吃了鹅蛋的,所以我天生胆子比较大,做事情比较“敢”。反正做什么事儿不带“怕”的。

潜水、跳伞,许多人畏惧的很多新鲜事物,我都乐意尝试,并喜欢挑战。我的第一次潜水体验是在什么时候呢?好像是2006年在三亚的蜈支洲岛,但是具体过程却早已印象模糊。2012年去了马尔代夫柏悦哈达哈,只跟着小黑浮潜游了一圈海沟,只一瞬间便被水下新奇的世界惊艳。

第二次体验潜是在2013年泰国的涛岛,当时参加的PADI(国际专业潜水教练协会)项目,教练用英文教了我们半天,似懂非懂。潜水的时候有个人一直浮在水面下不去,我一开始也没完全掌握,但后来多练习几次之后,基本对上上下下、来来回回渐渐熟悉。

再到2019年,我们又去我国的台湾绿岛潜水,还在水下各种摆拍,寄海底明信片给各路好友。截止到这时,以上几次潜水体验,真的只是在体验,或者确切地说是蜻蜓点水。直到我接触到AE 潜水俱乐部,我才真的慢慢了解,什么叫“潜水”。

曾经在菲律宾宿务和朋友半夜畅聊,这位自己买游艇玩潜水的大哥跟我说:“潜水就是,一到水底,整个世界安静了,压力烦恼,全都没有了。”

无独有偶,上周在东山岛考潜水证的前一晚,偶然遇到一位同样酷爱潜水的大哥,在找到组织的那一刻大哥的话匣子一打开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地说了一大堆他喜欢潜水的理由。反正我只记住了:“一到水里,压力烦恼全没有了。”

所以,“潜水”可以“减压”?到水里难道不应该是越潜压强越大吗?

摄影_刘大壮

而泰国PADI 体验潜的经历告诉我们,学潜水如果不是中文教练,可能我们真的会在那些技术性的词汇上卡壳。

机缘巧合,我遇到了AE 潜水俱乐部,出于对自己生命负责的态度,我终于开始认认真真地学习潜水了。或许有人问为什么不是PADI而是SDI(国际水肺/技术潜水)?可能我的答案只有一个:因为PADI 没有冬哥。不开玩笑地说,从走进OW 理论课堂的第一天起,我们首先就被冬哥教练身份的万丈光芒所折服。同时我也需要严肃认真地告诉各位,世界各地的潜店是根据潜水组织(PADI/SDI/SSI/CMSA……)注册的潜水员证件租配装备给你,各组织之间课程体系其实都比较类似。

冬哥(陈小冬)作为国内仅有的12 个ERDI 国际应急反应潜水教练之一,也是厦门市曙光救援队副队长,课堂上的他讲起课来是如此的生动有趣,不仅弥补了我原有的很多未知领域的新知识,还纠正了自己不少原来对潜水的错误认知。

比如潜水的气瓶里装的是空气,不是纯氧气。冬哥说了,如果谁说氧气瓶,那肯定是一看就没来上过课的,或者是可以逐出师门的……

等到理论课上完,终于可以开始在泳池进行静水练习了,这才是真正的技术实践呢。记得那天下水前,第一个流程是准备整理。教练黄同学带着我们领装备,按顺序装好装备。气瓶很沉,BCD 很重,装的过程细致又烦琐。等把装备搞定,已经1 个多小时过去了。好家伙,还没下水呢,已经满头大汗。

等到冬哥上场,学跨步跳水,穿脱脚蹼、仰面踢腿这些基本动作就又把我们给累个半死……等到真正穿上BCD,握着二级头真正跳下水,基本已经过去2 个多小时了。丢二级头,寻回二级头,换二级头。按压呼吸,喷气呼吸,和Buddy 交换二级头呼吸,这几个动作似曾相识,因为在泰国PADI 体验潜水时,教练是有讲到相关内容的。但是真正潜水并没有做练习和考试,毕竟,那只是体验潜。真正做起来,动作倒没有太难,就还好。真正感觉有点难度的是仰面踢腿和面镜排水。踢腿这事,想象起来不难,但是踢起来总觉得脚蹼太沉,被冬哥数落膝盖弯了,没有大腿带动小腿,如果到海里有流自己就踢不回船上。

本来下水最担心的就是呛水,偏偏这个环节冬哥会故意掰开你的面镜让它进水,逼着你排水。有的时候慌了,鼻子一吸气,呛水,可能会做不下去了。这一关还真是谁都帮不了你,只能自己克服心理的障碍,始终记住,嘴巴在呼吸,鼻子压根儿就不要呼吸。始终记住排水的技巧,努力去做,最后,其实都可以完成。

潜水不仅是技术活,更是力气活。到东山岛的当晚看着身材瘦弱的师姐帮我们整理十来个装备包的时候,我们简直都惊到下巴掉下来了!最后师姐细心地给我们发了电脑表和手电电池,这下齐活儿。

第二天一早,大家吃好早餐陆续开始整理装备,完全将装备装好,团队流水线作业装上车,记好BCD 或调节器的号码(划重点,要考!)。团队到码头再卸下装备到船上,依次排好,上船出发!

摄影_李哥

摄影_陈家蒂

摄影_李哥

摄影_李哥

摄影_李哥

从东山岛冬古码头到兄弟屿大约1 个多小时船程。到了以后冬哥就开始挨个儿赶鸭子下水了。这次开放水域有5 位AOW 开放水域进阶考试的学员,剩下就是我们两个OW。所以冬哥先盯AOW,黄同学和大师姐带我们两个OW。

跨步入水,再拉着绳子慢慢下潜。完全遵照冬哥教授的“水面安全,Buddy 在,电脑表有在,残压正常,水下正常,做耳压”的流程进行。唯一发生的小波折就是,没记住自己准备编号的两人,把装备穿反了。自己的装备,自己最清楚。如果穿错了下水,找不到自己熟悉的装备配件,本身就会有一种“疙瘩”一样的不顺心。

水下微凉,但大脑反而清醒了。下潜过程中,开始感觉耳压不适,立刻做耳压,就适应了。入水适应后调节好中性浮力,跟着黄同学和大师姐开始到处溜达。黄同学见我们适应得不错,就开始了一些小测试,比如换二级头的呼吸。第一潜结束,我们稍事休息。第二潜冬哥先带AOW 5 人下大深度喝可乐去。我们在船上休息等待。结果,气瓶绑带的穿法又折腾出我们一身汗。怎么穿气瓶都绑不紧。怎么办呢?一会儿冬哥他们回来了,我们就该下水了。急得没招的时候放弃主观臆断完全按照绑带1-2-3-4 穿绳,阴差阳错居然对了,还好没耽误时间。

冬哥上来,喊我们下水,AOW 5 人上船。最后这一潜,冬哥、黄同学、大师姐三个教练带着我们两个OW 到处逛海底。3 台GoPro 直拍,简直不要太爽。我们不仅看到了大螃蟹、乌贼、石斑鱼、小丑鱼、鳗鱼,还有各种海底螺贝、海星。真的没想到,东山岛的海底太多神奇。以至于最后我们不得不上升时,感觉自己完全没玩够。没想到真的掌握技巧以后,在海底自由自在游弋的感觉,是如此的特别。可能,在此刻,我终于有点理解“潜水”的魅力了。

我想起了去年电视剧《小欢喜》中天文馆刘静的那段超治愈的话:当我们注视太空的时候,我们就是在寻找自己的起源。我们自己的故事,就是宇宙的故事。其实,沉入海底,我们何尝不是在探究自己的起源。星辰大海,是起源,也是归宿。千万年来,人类对飞行的渴望,对潜游的追求,说到底是外观世界、内寻自我的探索。

为什么“压力烦恼没了”?那是因为,下潜时,我们在深海中自己解答了自己的疑惑。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我们就是那条正在下潜的“鲸”。

猜你喜欢

东山岛气瓶师姐
青春才几年,师姐占四年祝我四周年生日快乐!
探索东山岛乡村旅游的未来之路
师姐的一周
福建东山岛有思
师姐的一周
电脑报最会省的师姐教你们6·18该怎么买!
《压缩气体气瓶充装规定》解读
福建东山双东湖“纳潮型”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气瓶作业常见隐患
压力容器气瓶的结构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