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具对古籍保存状况的影响
2020-09-28柴斌峰
柴斌峰
摘 要:古籍装具作为保护古籍的第一道“大门”,对古籍的保存状况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者对山西博物院馆藏古籍善本保存状况和其装具类型、状况进行了统计调查,分析不同装具及其保存状况对古籍保存状况的影响,为全面开展古籍及其装具的修复提供了数据基础。
关键词:山西博物院;古籍;装具;破损调查;破损类型
山西省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山西博物院古籍善本整理、研究与编目”项目研究之一,是调查研究山西博物院古籍善本现有的保护状况,内容包括古籍善本的破损状况,古籍装具的类型、破损状况及对古籍保护的影响。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山西博物院馆藏古籍善本的保护现状,探索古籍保护的最佳途径。
1 山西博物院古籍善本破损状况调查
古籍的破损是我国图书馆、博物馆等古籍收藏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山西博物院成立于1919年,百年来,通过社会征集、购买、接收捐赠等多种途径,收藏了近8万册古籍,其中不乏珍贵的善本。这些古籍有很高的历史、学术和文物价值。由于过去古籍藏书的书库环境、保护设备、保存理念等方面的落后,长期在自然环境下收藏保存的古籍及其装具,不仅遭受自然的侵蚀,如水渍、烬毁、霉蚀、虫蛀、鼠啮等,还受到人为的损坏,如磨损、撕裂等。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纸张酸化、老化现象特别突出,加上历史上非专业人员的修补导致古籍二次破坏,多数古籍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有些严重的已不能翻阅、移动。
2 古籍善本装具的现有状况
书套是中国古代书籍传统的保护装具,也称“函套”“装具”,即囊、纸板盒、夹板、木盒等的总称。古代书套通常使用纸板和织物制作,纸板使用人工合成的2~3毫米厚黄纸板,外包织物有宋锦、棉布等。书套在结构设计上有六合套、四合套、夹板、插套等多种形式。六合套中又有云套、月牙套和普通形式六合套之分。夹板和书匣为木材制作。
书套不仅能增加文献的美感,使文献显得珍贵,还能起到保护文献的作用。书套是古籍保护的第一道防线,可保护古籍不被磨损,还能防尘,并能够防止光线对古籍的损害,给放置在套体内的古籍设立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存空间。这个空间降低了外界的温湿度变化对古籍的影响,因为书套的自身材质能够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子,具有一定的空气湿度调节作用。由于内装具与古籍朝夕相处,装具的质量和状况好坏对古籍寿命产生直接影响。
山西博物院馆藏古籍善本600余种,5043册,有34种231册古籍无函套,572种4812册古籍有函套保护,计884函。常用的函套主要有四合函套、六合函套、夹板和少量木盒。这些函套的制作年代无档案记载,据调查了解,一部分为清代制作,一部分在1949年前后制作。因制作年代久远、时代变迁,古籍在流转过程中,因保护、使用不当等各方面原因,许多函套出现各种各样的破损状况,有些古籍函套缺失,状况堪忧。为了解古籍装具对古籍状态的影响,笔者对山西博物院馆藏古籍善本的装具做了详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状态完整和破损各种类型装具及内装古籍的状况,以及无函套保护的古籍的现状。同时了解在太原所在中原地区的气候环境下,哪种对古籍保护更加有利,从而找到一条保护古籍的最佳途径。
2.1 六合函套的状况
山西博物院馆藏古籍善本使用的六合函套有普通形式六合套、云套、月牙套、万字套等,以普通形式六合套为主。函套主要使用纸板和织物制作,纸板使用人工合成的黄纸板制作,外包织物有棉布、织锦等。六合函套共13函,善本12种49册,完好的有6函,破损为7函。六合函套的数量很少,破损不严重,有少量的磨损、别字缺失。据统计,完好的六合函套内装古籍破损种数比例为50%,册数的比例为75%;有破损状况的六合函套内装古籍破损的种数和册数均为100%。由此看来,古籍装具的完整与破损对古籍的保护起很重要的作用。
2.2 四合函套的状况调查
山西博物院馆藏古籍善本使用的四合函套共计850函,完好的512函,有破损状况的338函,占山西博物院馆藏古籍装具的绝大多数,因此,更能反映出古籍装具对古籍保护状况的概貌。函套的制作年代因无档案资料记载已无从可考,据调查了解,有些函套可能与书籍同时产生,有些函套可能是破损后及时补做的,有些函套是古籍出现破损状况很久以后补做的。函套的制作材料是纸板和织物,纸板使用人工合成的黄纸板,外包织物有棉布、织锦等,主要以蓝布为主。
2.2.1 完好四合函套内的古籍善本状况
据统计,完好四合函套内古籍善本,无破损的种数比例为4.64%,册数比例为2.23%;修复完好的古籍种数比例为20.22%,册数比例为25.15%;有破损状况的古籍种数比例为75.14%,册数比例为72.62%。函套无破损和函套修复完好内的古籍有完好四合函套保护,状态基本稳定。而纸张年久自然酸化、老化或出现破损状况长久失去函套保护的古籍,及时补做函套,在完整无破损的装具保护下,减少了破损机会,能有效地保护古籍,延缓其寿命。
四合函套的缺点是书脑、书跟暴露在外,会出现颜色泛黄的现象,这两处酸化、老化状况比被函套包裹处的位置严重。
2.2.2 破损四合函套内的古籍状况
破损四盒函套内装古籍善本,无破损的种数比例为2.23%,册数比例为1.15%;有破损状况的古籍种数比例为97.77%,册数比例为98.85%。
四合函套破损有几种状况,重则纸板霉蚀、虫蛀、糟朽、破损、断裂、缺失,轻则面料撕裂、纸板暴露在外。调查表明,糟朽、霉蚀的函套会直接殃及古籍,导致纸张的霉蚀、老化;函套部分缺失,纸张暴露在外会受到光照和触碰、磨损的威胁。此外,暴露在外的书跟、书脑仍然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2.3 夹板装具的状况
夹板有两种类型:一种为穿带式夹板,一种为平板式夹板。山西博物院馆藏古籍善本使用的是穿带式两块板的夹板。夹板用木材制成,在书册上下用木板相夹,用丝或布质带子穿过夹板中的长方眼将夹板串联,放入书册后将带系紧。夹板与古籍紧密接触,用以保护古籍。夹板装具多用于气候湿润的南方。山西博物院共有夹板19副,3副完好,16副破损。基本完好的夹板内,古籍完好的种数比例为50%,册数比例近91%;古籍破损的种数比例为50%,册数比例约为9%。破损夹板内古籍破损种册比例均达100%。
夹板破损的状况多为系带残断、缺失、夹板开裂、木板散断,无法固定、夹紧古籍,在移动古籍过程中易产生磨损。即使夹板完好能上下夹紧古籍,但书口、书脊、书脑、书跟,书的四周均暴露在外,无法避免光照、磨损、水蚀、虫蛀、鼠啮的侵蚀,书页四周变色严重,出现酥脆、开裂、水渍、霉蚀、鼠啮、装订线断等现象。事实证明,无论夹板装具状况好坏,内装古籍破损率近50%,因而,适用于南方防蛀、防霉。在干燥的北方,不利于防光、避尘,易造成古籍的酸化、老化。
3 无函套保护古籍善本的状况
无函套的古籍善本有34种196册。这些古籍长期处于裸放状态,都有不同程度的酸化、老化、水浸、霉蚀、鼠啮、破损状况,四级以上不同程度的破损达100%。少量糟朽、酥脆、线断、叶散破损状况严重古籍,临时用纸板包装、捆扎,或用宣纸包裹,状况堪忧,急需抢救性修复,及时补做函套予以保护。
4 结论
从以上调查数据分析可知,山西博物院館藏古籍善本现有状况堪忧,有破损状况的古籍占绝大多数。古籍特藏书库和古籍内装具的完善,对古籍的保护产生直接影响。装具的破损、缺失对保护古籍极为不利,有装具保护的古籍的状况普遍比无装具保护的状况好很多。六合函套保护的古籍比四合函套保护的古籍状况好,而夹板装具保护的古籍几乎100%有不同程度的破损状况。破损六合函套、四合函套装具保护的古籍,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损;破损的夹板装具因有少量修复古籍,破损程度也在90%以上。古籍装具出现破损,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函套,古籍不同程度破损近100%。无函套保护的古籍状况最为堪忧。由此看来,为了有效保护山西博物院馆藏珍贵古籍,应及时补做适合北方气候特点的内装具,无装具保护的古籍应及时补做装具,破损装具应得到及时修复或更换,夹板装具最好不采用。
参考文献
[1]童芷珍.古籍修复技术[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11.
[2]杜伟生.中国古籍修复与装裱技术图解[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8.
[3]付荣芳.古籍破损状况及修复保护方法初探[J].重庆图情研究,2009(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