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献艺:催生教育的异样精彩
2020-09-28李桂英
李桂英
俗话说:一个好父母胜过一个好老师,一个好家庭胜过一个好学校。父母是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人,也是最关注自己孩子的人,更是最舍得在孩子教育上去付出的人。可是,在我們的学校教育中,往往会侧重于教师的教育,忽略了家长的影响。殊不知,好多家长都有自己独特的本领,由于没有合适舞台,连自己的孩子也看不到,感受不了。所以,我们必须充分挖掘家长自身的教育资源,让学校来搭台,家长来献艺,共同打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联合舰队”,这样的联手,教育成本并不高,效果却往往会出人意料。
策略共谋,发掘教育新资源
可以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一致的。“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走到一起来了。”我们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家长们对于教育角色的认同感。85%以上的家长都认为,家庭教育是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有能力有资源的家长可以发挥特长,参与到学校课程建设中来。于是,学校通过校家委会、班级家委会,讨论通过“家长资源项目实施方案”。“家长课程”这门新兴的课程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下午三点二十分,“叮叮咚咚”上课“彩铃”声响起,学校社团活动开始了,孩子们翘首以望,早就在教室等候。一张张小脸上,露出了难以掩饰的兴奋表情,不用怀疑,这是一堂值得孩子们盼望的课,那是一堂什么课?由谁来作辅导?
“hello!小朋友们好!”只见身穿白褂,头戴白帽的年轻男子左手提着箱子,右手挥动着走进教室。“呀!是张汐颜的爸爸!”有孩子情不自禁地“泄露天机”,这位张同学的爸爸似乎耳朵特别灵,“对,对,对,我是五年级三班张汐颜的爸爸,你们猜,我今天给大家带来什么好东东?”
张爸爸很“潮”,说话中时不时夹杂些网络语。他的宝箱往讲台上一搁,“呵呵”做了个意在揭开谜底的动作,一双双小眼睛一下子都集中在他的“宝箱”上,“里面是玩具!”“是动物!”“是好吃的。”……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技术——烘焙!”张爸爸取出板子和豆沙饼原料,“我先给大家做个示范,然后请大家上来试一试。”他迅速取面团,接着,捏兜,填豆沙,收口,压圆,一连串动作,张爸爸边解释,边慢镜头展示,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请大家记住,烘焙食品,选料要好,做工要细。”
第一步是做饼,第二步是烘烤。“烘烤最重要的掌握时间。”……
一个个圆溜溜的豆沙饼,一张张笑嘻嘻的小脸蛋,张爸爸的感觉是“非常满意!”
最后一个程序是品尝和评价。
张爸爸指导学生如何切饼,把一个豆沙饼切成四份,做到“平均分”。“谁先品尝?”学生说:“老师最先。 ”张爸爸摇摇手,笑着答:“不用吧,就按‘女孩优先,分者后取的原则吧。”……
“什么味道?”“嗯,真好吃。”“香甜!味道好极了!”“那是幸福的味道!”张爸爸竖起大拇指!
孩子是天生的实践家和探索者,他们好动又好奇。我们通过“烘焙课程”解放了孩子的手脚,也点燃了孩子的梦想。
舞台共筑,发挥各家新能量
各家各户,恰如“八仙”,各有神通。优质的教育,需要各取所长,让优秀更优,让特长更长。除了张爸爸的烘焙课程,我们还开设了茧子画、布艺、扎染、拓染、编织、剪纸、书法等不同项目的课程。家长们把自己对教育的“所思所见”通过自己的“所为所能”现场演绎,深受孩子们的欢迎,效果显著。
陈萍喜欢孩子们称她为陈阿姨,她的孩子读六年级,她对孩子们谦虚地说,“我当不了你们的老师。”其实,陈阿姨有一支小有名气的“妙笔”,“巧笔一描,惟妙惟肖”,今天,她站在讲台上,不就是来露一手的吗?
“我们震泽是全国丝绸小镇,由蚕丝制成的产品,非常丰富。”陈阿姨有些小小的怯场,她微微发红的脸上挂着慈母般的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在茧子上作画。”
孩子们个个睁大眼睛,生怕错过了陈阿姨的某一句讲解,“这是我平时画的作品。”一个个小小的茧子上,有各种画面,“这是表现水乡特色的小桥流水人家系列茧子画;这是三国人物茧子画,关公,张飞……”孩子们发出“啧啧”赞叹声。
陈阿姨让孩子们学习在茧子上画荷花。“注意色彩变化。”她巡视课堂,“嗯,画得不错,花瓣,花茎,叶子,比例适当。”
“陈阿姨,看我画得怎么样?”陈阿姨拿起那位毛
|教育随笔 |群论 |
遂自荐的茧子画,“哦,不错,不错,大男生的手灵巧着呢。”……
孩子们是在欢乐的氛围中拜师学艺的。
像陈阿姨这样的家长老师还有很多,他们的动作,娴熟,传神,他们的表达,真切,至理,至诚,让孩子养眼又养心。有位孩子在他的日记中写道:“陈老师的手这么巧,我要好好用功,也要学成一双巧手。”可见,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家长就是老师。“家长老师”用言传身教,用本领修养来抓住孩子们的心。这样的教育,没有死记硬背,没有硬性规定,是自发自为的“悦纳”,正如叶澜教授所期待的育人境界:“育生命自觉”。
资源共享,发现家教新内涵
信息时代,给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带来从未有过的挑战,我们再也不能用关门的办法隔离学习与生活,无视家庭和个体以及世界各个角落之间的联系。“家长课程”就是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并让孩子们共享资源。
无论是张爸爸还是陈阿姨,他们身怀技艺,心系教育,手巧情真,应该说,他们便是千万家长的代表,是浩瀚资源海洋中的一股涓涓细流,通过学校开渠引流,百川归海,让他们成为学校教育的不可或缺的角色。家长课程,也没有生搬硬套,没有强行灌输,通过家长的真情演绎,让孩子不仅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更能懂得生活,感悟人生真谛。那便是最“接地气”的教育。
张爸爸和陈阿姨们虽然身居小镇,却点燃人生火炬,为社会尽心尽力,奉献一份光和热,正是有这样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普通职业”,才构筑成和谐社会的大家庭。这样的教育,显然是务实的、有效的。当然,我们不否弃精英教育,但首先要脚踏实地,鸟欲高飞先振翅,有理想,善振翅,未来的天空才无限广阔。
教育,是一项综合工程,从来不是“单枪匹马”就能完成的。家庭与学校联手,共谋大计,共筑舞台,共享资源,一个“共”字,化解了许多育人难题。如果我们用好了家长资源,教育的好风景,便会扑面而来!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