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旅游城市化特征及机理分析
2020-09-28文|曾承梁归
文| 曾 承 梁 归
当今社会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旅游对城市化的动力作用较为明显。在20世纪晚期,欧美国家渐渐显现出旅游城市化的地理现象。Mullin对澳洲的海滨旅游城市作了大量的探索分析与实证研究,最早提出了旅游城市化理论。我国旅游城市化研究中,前人也做了不少工作。阜阳市处于安徽省西北部,辖颍东、颍泉、颍州三区,2018年末阜阳市户籍人口1070.8万人。阜阳旅游业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发展速度与质量明显提高。旅游业促进了餐饮住宿、邮电通讯、交通运输等诸多行业的不断繁盛,并且皖西北地区的农村人口就业与转移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因而较好地促进了阜阳市的城市化步伐。
阜阳市旅游城市化特征分析
城市性质和功能
阜阳市政府在《阜阳市旅游十三五规划》提出,根据阜阳市现有的旅游资源、统筹归纳、在分布布局上合理规划,依托颍河、淮河等河流交通网络和城镇体系布局,以增强城市旅游汇聚服务功能、打造出区域内旅游目的地为总体目标,建构“一心两区三带四板块”、城市与旅游业一体化发展的空间大格局。按照这个定位,《阜阳市城市区域规划(2012-2030年)》,在21世纪30年代,阜阳市将以建设地区性的中心大城市为目标,充分体现出阜阳在皖西北、安徽省乃至全国的优势,大力推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协同发展,着重提高其在中原城市群中的重要地位,努力建构成为各产业结构合理、城乡的融汇发展、生态美好宜居、成为安徽省的重大城市,工农商不断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城市空间结构
阜阳市目前的城市空间特点主要以颍西区为中心,而颍东区、泉北区、开发区逐步蓬勃发展。颍西区是城市的中心区,它的良性发展主要依靠于老城区,其承担了这座城市的行政、工商业、文体等重要职能。人民路为该城的中心地带;而颍东区的主要用地类型包括主要是工业、对外交通、仓储等;泉北区的用地类型主要为居住、工业、仓储等;经济开发区为城市的新区,主要的职能为城市生产。该城市的交通道路骨架已呈现出“格网+放射”的基本格局,具体包括方格网形状的城市道路和九条对外交通公路。除此之外,二级民航机场、大京九铁路枢纽,界阜蚌高速公路、颍泉河轨道等构成的城市综合化交通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据市建委提供数据,“十二五”期间,全市城镇化率提升到37.5%,较2010年提高了6.01%。据政府历来文件的梳理,今后将进一步分为六个城市片区,包含了中心城老城片、城南片、泉北片、河东片、经开片和西湖新区,其空间形态结构呈现出将以路为轴线,以河为界线,并且城市发育呈指状生长的特征。
产业结构
至2007年为止,阜阳市的三次产业结构已经初步发生了由“一二三”向“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农业退居末席。“十二五”时期,阜阳旅游综合竞争力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其旅游业的主要目标任务也得到了圆满完成。2015年,全市接待游客1839.3万人次,比2010年的854.9万人次增长1.15倍,年均增长率为23.0%;并且,旅游总收入达到了88.2亿元的数额,较2010年的39.2亿元增长1.25倍,年均增长率为25%;全市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5.43%增加到7.7%,产业地位不断提高。而到了2018年,阜阳市的三产结构更趋于优化态势。第一产业占比17.66%,第二产业占比41.9%,第三产业占比为40.44%。这也进一步反映出了阜阳市旅游产业效益不断提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加快
阜阳旅游业在蓬勃发展,便对城市交通、城建、邮政电信等基础设施都有了新的诉求。为了迎合与顺应这种需要,阜阳的道路交通、城市建设和旅游设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改建后的阜阳北站货物运输能力获得了巨大提升。迄今,阜阳的机场已通航了16个都市17个航班,每周航班共156架次。阜阳市机场2019年的运载吞吐量达到90万人次,这样的数据表明阜阳市的机场的地位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且对周围地区的辐射能力更进一步提升。高铁的开通,更是缩短了阜阳与周边地区的“抵达时间”。
阜阳市旅游城市化机制分析
前人从不同视角、以不同方法对不同案例地的旅游城镇化现象进行了剖析,并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探究。黄震方先生的观点是城市化进程本身及城市本身就是一种物质与精神文明的载体,以及旅游者对目的地的行为选择与行为判断;吴婷从内外两大动力对旅游城市化动力机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在于旅游需求的拉动与推动以及户籍、政策等因素的综合作用;葛敬炳以丽江为案例地,将旅游城市化的动力因子归为政府、资源、民营经济以及旅游消费;陆林先生等研究员对黄山汤口镇的研究认为其驱动力主要包括区位、资源禀赋、政府推动与居民参与这四个方面。
资源比较优势
阜阳市是安徽省的人口大市,乡村人口多,劳务输出人口多。发展乡村旅游业,不仅可以缓解就业的严峻形势,扩大居民收入,提升生活质量,并有助于发掘乡间旅游资源的商业价值,在遵循绿色开发理念基础上有利于发挥阜阳市域的资源比较优势。
同时,阜阳是我们国内铁路网中的重要枢纽点之一,京九、商阜等5条铁路涵盖其中。阜阳北站作为京九线最大的一个编组站,有着不可比拟的交通地位。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为旅游业带来了便利。在纵横交错的立体化交通网络下,铁路年发送旅客的数量已高达了1.7亿人,除了像合肥、郑州等这样的都市外,其他城市与之是无法比拟的。故阜阳市为名副其实的综合交通枢纽,故借助于这样的强大交通优势,阜阳市旅游业的发展也拥有了坚实保障。近两年来,高铁的建成对阜阳市域的旅游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另外,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例如阜阳市花鼓灯、梆子戏、嗨子戏三项传统艺类项目等。政府可根据当地的要素资源、结构引导产业发展、居民就地就业,促进“乡村振兴”、“旅游扶贫”战略的有效实施。
政府的推动
2015年市政府举行了全市旅游业改革发展大会,设立了促进城市旅游业发展的领导组,提出并贯彻了一系列的措施,以“旅游强市”的战略口号更好地为阜阳市旅游业构建美好蓝图,以明晰今后发展的轨迹,这无疑是为阜阳旅游业发展指明了路径,成为城市旅游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五年的时间已经过去,到了2020年,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政府的推动带来的实际的果效,旅游业成为经济的强有力组成部分,政府的推动措施是值得称赞的。
从近些年的政策引导、举措落实等诸多方面可以看出,阜阳旅游形象宣传逐步加强。通过微信、大数据平台、旅游论坛以及电视、电影、广告等多元化的宣传媒体,进行了多层面的营销宣传活动,加深了普通民众的旅游感知印象,刺激了人民大众旅游消费的动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近些年阜阳市也注重在旅游过程中渗透文化要素,传承传统文化,科普文化常识,增进大众对阜阳古文化的了解。
譬如,阜阳市政府在阜阳生态园组织的春节游园灯会、颍州西湖的维护和重建,以新的面貌来呈现给大家,颍上县的江心洲美食节、八里河的水上乐园、太和县的旅游文化节、以及其他县城的旅游节庆活动同样开展的如火如荼,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较强,因此其影响力逐步扩大。由此可见,政府在发展旅游驱动城市发展投注了心血,对旅游业发展及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奠定了政策性基础。与此同时,毫无疑问也对皖北地区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起到了促进性作用。
民营经济的参与
阜阳市深入实施“双轮驱动”战略,积极调整三产结构。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吸引民营经济积极参与旅游业发展,效果显著。农村人居环境获得了较大程度的改善,因而进一步又鼓舞了民营企业极大的投资热情,民营企业对阜阳市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充满憧憬,因此对旅游相关行业的投入比重不断加大。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要想保证旅游业的繁荣发展,是绝对离不开民间资本的投入,这可以有效缓解旅游业发展中面临的诸多考验与难题,比如资金短缺、运作断层等现象。这几年里,融资方式呈现多样化,投资的主体多元化,运作方式呈现市场化特征。这一方面反映出阜阳市的对外的吸引力在不断的增强。阜阳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既吸引了民间资本的不断注入,扩展了民营企业家的经济效益。同时因为民营企业的广泛参与,也开拓了旅游业市场规模。因此,阜阳市的旅游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旅游消费的拉动
近年,阜阳市“名吃、名胜、名人、名产”活动如花如荼进行,旅游城市名片也在不断的推广。2015年的统计数据,阜阳市的知名景区、旅游饭店与旅游社等相关性配套服务行业的数量与质量结构在不断得到升级,从而旅游产业体系逐步完善,使之具有较大的发展进步空间。配套设施不断加快,资源禀赋优势凸显,旅游消费的拉动有效促进了阜阳市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旅游者已成为阜阳消费的主体之一。随着阜阳市旅游业不断发展所带来的的上级,颍上八里河、颍州西湖等临街房屋几乎都得到了开发,旅游消费逐年上涨。
结论
综上,在我国旅游业持续发展并极富前景的时代背景下,阜阳市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条件的共同作用下,促进了阜阳市区域性资源比较优势的凸显,以及引起了政府对旅游业的不断培育与高度重视,逐渐成为旅游开发的主体,再加上旅游消费的拉动,阜阳市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旅游的发展加速了阜阳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此同时,阜阳市旅游城市化对阜阳市的城市规模、产业结构、城乡发展方向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也会对城乡居民的经营理念、教育观念和生活态度等思想观念产生较大改变。